草原京營中軍營帳。
“大將軍,我代表我們整個瓦剌部,向大將軍請降,還請大將軍恩準!”
瓦剌使臣單膝跪地。
上次是瓦剌部部一些部落投降,這次是整個瓦剌。
京營太猛了。
雖然火,而且不如林軍的炮火猛,但是那子狠勁,再加上他們本來就是大明銳,在戰場上也本不怵這些人。
瓦剌部也表示很冤,自己這段時間本就沒有招惹過大明,北元叩關,跟他們瓦剌沒關係啊。
他們瓦剌早已獨立了。
瓦剌部本不知道為什麽大明要打自己,來的還全都是銳。
剛開始,瓦剌部習慣的看不起大明,畢竟又沒有帶火,又不是林軍,肯定跟以前一樣辣。
於是就打算一下。
結果這一,那就是頭破流,京營這一次連投降的士兵都殺。
用京營的話說,隻要我們沒接你們的投降,你們就沒有投降。
開始請降,被京營拒絕。
我們拒絕你們投降。
然後又打了一架,京營這群瘋子那簡直就是以傷換傷,這本就不是來打仗的,這他娘是來搏命的。
常言道,的怕的,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
我連命都不要,你跟我比狠?
於是,瓦剌被打怕了,隻得再次前來請降。
再打幾場,瓦剌能被京營平。
“不行!到了戰場上,哪有投降的?要麽戰死沙場!要麽得勝還朝!不許投降。”
郭英搖了搖頭。
“我們戰敗了,你們必須優待俘虜,不然不符合你們天朝上國的名聲!你不能拒絕我們的投降。”瓦剌部使臣說道。
“你是在威脅我們嗎?”
副將冷聲道。
“不敢,但你們也不想天朝上國的名聲到損傷吧。”瓦剌使臣回答道。
“狂妄!”
郭英直接拔劍,就要架在這瓦剌部使臣的脖子上。
關鍵時刻,一張明黃龍紋的東西擋在了劍前。
“將軍,有旨意!”
瓦剌使臣直接掏出了一份聖旨。
一份大明的聖旨。
“聖旨?”郭英嚇得趕收回了劍,劍劈聖旨,罪同弒君,這罪名,郭英可擔待不起啊。
“我們有聖旨!我們已經向大皇帝陛下請降了,你們大明皇帝已經允許我們投降了,你們還要抗旨不尊嗎?”
這東西一掏出來,帳諸將紛紛起。
這真的是聖旨?
看得怎麽那麽像真的?
“你從哪來的聖旨?”宋晟詢問道。
郭英接過聖旨,打開一看,開頭結尾都沒病,格式容也對。
“將軍,不會真的是聖旨吧?我們沒接到陛下要我們退兵的旨意啊。”
一旁的副將湊過來詢問道。
郭英也有點害怕,這玩意兒應該不會是真的吧,若是真的,那大家還談什麽奔著封爵的榮耀去拚啊。
這若真是一封退兵的聖旨,對士氣那也是極大的打擊啊。
“來人,把這個老登拿下!他偽造聖旨!”郭英隨即一聲令下,就把聖旨扔給了這家夥。
帳眾人紛紛拔刀。
“大膽,你敢偽造聖旨!”宋晟嗬斥道。
瓦剌部使臣趕忙辯解,“沒有!這是真的聖旨!你們仔細看看這開頭,這龍紋,上麵還有你們大明皇帝陛下的玉璽!這怎麽會是假的!”
瓦剌部使臣攤開聖旨,展現在眾人麵前。
這一下子又讓一眾副將拿不準了。
看到上麵的玉璽,眾人一時間齊齊看向了郭英。
郭英冷笑一聲,“你們的聖旨模仿得很像,雖然我不知道你們從哪裏弄來的聖旨用的布匹,但是你們這有兩假的過分了!”
“假?哪裏有假!”
瓦剌部使臣詢問道。
“你知道本將是幾品嗎?你看看這聖旨的軸是什麽材質的?還有這墨,本就不是用貢墨!”郭英嗬斥道。
瓦剌部使臣低頭一看,不覺得這有什麽病啊,北元用的聖旨一直都是這樣的啊,這可是從北元王庭裏找出來的陳年聖旨,找專人寫的東西。
玉璽也難找。
那麽大塊蘿卜,不是尋常的蘿卜啊。
這蘿卜章看得難道不真嗎?
“這……說不定是你們朝廷的人弄錯了。”
瓦剌部使臣想要解釋。
這絕對是弄錯了。
“可笑,你以為聖旨就是陛下隨便扯一張過來,寫了蓋印就生效嗎?爾等蠻夷,豈能懂我天朝之規矩?”
郭英不屑的道。
盡管這道聖旨模仿得很真,但是依然有假。
假的很過分。
“這……”
難道不是麽?我們草原寫文書就那麽簡單啊。
“而且,你這大明皇帝之寶是什麽東西?恐怕你還不知道吧,陛下稱帝建製以後,凡聖旨之所蓋,均加蓋傳國玉璽之印,上書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你這上麵可沒有,你假冒聖旨,我大明朝廷,簡直罪不容誅,你們瓦剌部就等著引頸戮吧!”
郭英說出了這聖旨上的第二個。
朱權現在的聖旨蓋的都會加蓋命於天既壽永昌的傳國玉璽,表示天下正統。
這是滿朝文武都知道的事。
這些異族恐怕並不知道。
“我……呃……這……”
這一番話讓瓦剌部使者懵圈了。
這他娘的,用了幾十年大明皇帝之寶了,這怎麽又突然加蓋了什麽傳國玉璽?
不知道我們造蘿卜章也要本的嗎?
本來打不過,也知道大明皇帝不可能退兵,就想著假寫聖旨,先讓京營退兵,然後瓦剌部跑路。
可惜……失敗了。
“而且!你說你們去向陛下請降了,這是最大的!邊關已不許異族再,異族靠近邊關,紅大炮盡可開炮!你們本不可能見到我們陛下!”
郭英再次拔出寶劍,架在了這個使者的脖子上。
“慢……慢……兩軍戰,不斬來使。”
瓦剌部使者趕忙說道。
“本將軍沒有看到使臣,隻看到了偽造聖旨的賊!來人,把他推出去砍了!”
郭英當即下令,外麵進來了兩個士兵,直接把這個使臣拖出去砍了。
“將軍,這件事必須稟報陛下。”副將開口道。
“報!將軍,火營又給我們運來了二十門洪武大炮,炮彈三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