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在爾等迷途知返,朕不追究你攔駕之罪,朕唯你以後能夠秉承真正的學說,教化眾生!你有三德,曰慈,曰儉,曰敢為天下先!”
朱權擺擺手,表示不追究其罪。
“學生謹記陛下聖言!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程言澈聞言大喜,更覺朱權乃當世之明君。
“謝陛下不罪之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程言澈後的同袍也是異口同聲謝恩高呼。
程言澈拱手道,“學生定秉承陛下之聖言,為天地立心,繼往開來!為生民立命,彰顯大!為往聖繼絕學,接續文脈!為萬世開太平,家國懷!”
“平,退下吧。”朱權微微點頭,然後轉重新坐上了龍輦。
程言澈幾人叩首起,然後跪到了一旁,恭送聖駕離去。
“陛下起駕!”魏忠賢一聲高呼,車駕緩緩駛。
“陛下之聖言,真讓人如雷貫耳啊!烏反哺,羊羔跪,可吾等讀著聖賢書,又可曾做到真正為天下、為百姓做實事?”
“空談誤國,腐儒誤我!這儒學,不讀也罷!吾要弘揚陛下新學,道之所在,縱千萬人,吾往矣!”
“哈哈哈,十六年不見真我,如今真我見我!此後吾必奉行聖天子教誨,每日三省吾,同修三德,一曰慈,二曰儉,三曰敢為天下先!”
“吾輩學子,必以吾輩之青春,共鑄盛世之華夏!天子前,何來聖人!哈哈哈,吾道矣!”
“程兄,吾等理當將陛下之聖言,弘揚天下,讓天下子民共教化,實現天下大治,如此吾等才對得起陛下之教誨!”
“大善!回去找祭酒,讓他帶我們再求見陛下,陛下之聖言,吾還有許多不理解之,還要請陛下開悟。”
朱權一番話,點醒了許多儒生,不人紛紛不再讀儒學,開始細細研讀朱權說的話。
有的人已經豁然開朗,有的人則還在糾結,有的則就是儒家死忠了。
“陛下一言,勝過十萬雄兵啊。”首輔大臣王純卅心裏暗暗道。
此時王純卅心裏的信仰也已經搖了。
“看來京營的刀,能收回許多了。”徐允恭的心裏暗暗道。
相信稍後朱權的這番話就會傳遍京城,許多人都會醒悟的,殺人不能解決問題,但可以解決製造問題的人。
先大殺特殺一波,然後再實施教化,乃恩威並施之道。
徐允恭支持朱權推翻儒學,那可不是突然腦熱,一時衝。
那是權衡過利弊的。
就朱權手中的親軍,儒學有多學子夠殺?那冒藍火的加特林一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十萬人如何?
百萬人又如何?
在絕對的力量麵前,終不過螻蟻。
閱兵大典,朱權秀了波,這也是為什麽武將集團敢跟著朱權一起為天下先的原因。
“吾道錯了麽?”某客棧二樓,一個老朽聽著朱權那番話,不陷了沉思。
“老師,皇帝昏庸無道,輕慢我儒學,推翻我儒家聖言,如此昏君,說的那都是歪理邪說!老師你可不要多想。”後的其中一個學生撇了撇道。
程言澈等眾人迅速開始找到自己的同伴,一起共參新學聖言。
這些朱權並不知道,朱權的龍輦緩緩出宮,宮外龍象軍和神機營的人早已準備就緒。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將士單膝下跪,三呼萬歲,向天子致以崇高的敬意。
“將?”
“子為將?這……這搞什麽?”
“這龍象軍之主將,怎是將?”
“如此眉清目秀,英姿颯爽,乃將無疑!”
“將又如何?子本弱,卻能同男子一同拜將,還不能說明此的能力嗎?我看此有大將之姿!”
文武百議論紛紛。
四周戰鼓轟鳴,莊嚴神聖。
“平!”朱權走下龍輦高呼道。
“謝陛下!”眾人謝恩站起來。
朱權也是第一次見到秦良玉,看起來也就二十歲左右,極為年輕,周英姿發,朱權隻想說一句,誰說子不如男?
“來人,取文房四寶!”朱權吩咐道。
後跟著的小太監應下,然後把帶來的文房四寶送來,並且抬了張桌子來。
“陛下,文房四寶已備好。”辦好之後,太監稟報道。
朱權嗯了一聲,“秦將軍,此番前往,若敗了,你就是千古罪人,你可還敢去?”
“臣敢!”秦良玉朗聲回答道。
這時候,太監端來了酒。
朱權接過,遞了一杯給秦良玉,而後自己端起了一杯。
“好,那朕在此預祝將軍早日凱旋,朕敬將軍。”
“臣謝陛下!”秦良玉謝恩,而後兩人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此時,就見天空大風起兮雲飛揚,大明旌旗展四方,朱權走到桌子旁,拿起筆,就揮毫潑墨,寫下詩句一首。
大將此征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
風吹鼉鼓山河,電閃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種,中螻蟻豈能逃。
平儒待詔歸來日,朕與將軍解戰袍。
一首詩作罷,朱權將之拿起吹幹,而後贈與了秦良玉。
“將軍,朕唯你一炮平寰宇,讓我大明玉宇澄清,河清海晏!”
秦良玉恭敬接過,“不平儒家,誓不還朝!”
“出征!”朱權隨即下令。
聖旨降下,鼓聲雷,戰鼓轟鳴,秦良玉隨即翻上戰馬,“陛下,臣去了!”
“將軍保重。”朱權微微點頭。
秦良玉拔出腰間寶劍,“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明軍威武!”
“威武!威武!威武!”
萬軍高喊,激蒼穹!
“出征!”秦良玉一聲令下,千軍萬馬隨之而,卷起遍地塵土。
目視大軍遠去,京營將領羨慕極了。
剛剛那首詩,他們也是看到了的,真讓人羨慕啊。
我們都沒有啊。
目送大軍消失之後,朱權下旨回宮。
文武百又浩浩的回宮去了,各自去辦正事兒了,不過閣大臣還是來找朱權談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