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棲給裴循療傷的事,瞞不過皇帝,皇帝看著徐云棲頷首道,“都是珩哥兒媳婦功勞。”
裴循笑著應是。
裴沐珩自然不會讓妻子置于尷尬之地,很快起繞至殿中,朝帝后施了一禮,又與十二王作揖道,
“侄兒一直記著今日是十二叔的壽辰,故而快馬加鞭趕回,倒也帶了一件壽禮要獻給十二叔。”
“哦?”裴循明顯滿臉興致,
裴沐珩抬首往后了一眼,只見黃維捧著一快步上前,裴沐珩從他手中接過此,再而遞至裴循面前。
裴循目落在那一,幽幽瞇了瞇。
“半月前,侄兒親自領著五千銳潛伏山,終于擒得蠻族之首孟衍,孟衍這些年不僅不給朝廷繳納賦稅,甚至打劫糧,實在可恨。”
“不過孟衍此人弓藝嫻,便是侄兒也吃了他不苦頭,所幸陛下麾下的兵終究勝他一籌,侄兒便在他們的靈山頂擒獲了這把弓,十二叔最喜收藏名弓名箭,這把弓便獻給十二叔當壽禮。”
這本該是一段佳話,甚至誰都要贊一句裴沐珩與裴循叔侄深,畢竟當初裴沐珩是裴循帶出來的。
但這里頭卻有一樁典故。
早在十國之際,朝廷為了招異族,遣人去靈山談判,最后雙方和談功,當時的承前太子著人在靈山立了一塊碑,將朝廷員與蠻民領袖共刻其上,象征誼永存,且贈了一把好弓給當時的蠻民領袖彭玉山,這把弓世代相傳,如今到了孟衍手里。
本沒什麼,可那位承前太子后來忤逆父親,造反功登基為帝。
十國去當今大晉有上千年之久,這段舊聞知之者甚。
偏生讀史書的裴循知曉,皇帝也知曉。
皇帝著那串沉香珠,往背搭上一靠,饒有興致看著二人。
裴循深深凝裴沐珩,旋即大笑一聲,
“好弓!”
他接了過來,手中一沉,這把弓渡了一層銅,非力達千鈞者拉不開,裴循把玩片刻,先是十分興,到最后目惋惜。
“循兒,這是怎麼了?”
裴循將之奉給皇帝,
“父皇,此弓上刻金紋,致華,卻不太實用,不適合兒臣,這把弓有些年份了,不如獻給父皇把玩。”
除了皇帝,裴循與裴沐珩,無人看出這里頭的玄機。
皇帝手搭在膝蓋,悠閑地點了點頭,“行啊,你不喜歡,那就給朕。”
裴循扭頭與裴沐珩道,
“珩兒,這弓就當我收了,你別怪我借花獻佛將它獻給陛下,改明兒我請你喝酒,謝你這份心意。”
裴沐珩聽到這里,微微苦笑。
“侄兒恭候大駕。”
半個時辰前,他宮之時立即將此獻給皇帝,皇帝把玩了此弓,卻是笑道,
“今日是你十二叔生辰,這弓你給他。”
于是便有了這樣的一幕。
聰明如裴沐珩又怎麼可能做出這等當眾離間他們父子的冒失之舉,這無非是近來秦王式微,十二王勢頭正盛,皇帝偏又到了朽木之年,隨意的一次試探罷了。
老道如裴循,自然是避過了這次險,但從此叔侄之間的隔閡就越深了。
眼看秦王不頂事,偏生荀允和這時又了裴沐珩的岳丈,裴沐珩深知,這是這位智若淵海的帝王新一的平衡之策,意圖拿他來制衡裴循。
而裴循這一句“趕明請你喝酒”,便意味著他要反擊。
偏生席間言笑晏晏,誰也不知立在大晉權勢最頂端的三人,完了一次不見的鋒。
自古以來,帝王無,在此時現得淋漓盡致。
皇后等人渾然不覺,甚至連連笑著搖頭,吩咐擺膳。
燕貴妃獨自坐在小幾飲酒,眼看上方,帝后坐在正席,皇帝還時不時了裴循的頭額,憐之意十分明顯,燕貴妃心中泛酸,舉起酒盞盈盈向皇帝,
“陛下,臣妾今日興致好,陛下可否陪臣妾喝上幾杯?”
皇帝聽到燕貴妃這句頗帶埋怨甚至暗含嗔的話,立即轉過來,往的方向挪了幾寸,
“好好好,朕今日陪你,不醉不歸。”
燕貴妃與皇帝年紀相仿,時也算青梅竹馬,先皇后去世后,整個后宮幾乎都落在燕貴妃手中,燕平執掌閣時,燕貴妃稱得上如日中天,如果當初皇帝不是為了平衡江南勢力,續娶蘇氏為后,皇后之位鐵定是燕貴妃的囊中之。
可惜沒有如果。
這些年燕貴妃陪伴在皇帝旁,何嘗不委屈,委屈之至。
這廂皇帝為了哄妃連喝了三杯,燕貴妃親自替他掖了掖角,聲道,
“陛下盡管喝,臣妾給您備了醒酒丸,待會睡前吃上一丸,明日起床保管您不頭疼。”
今夜十二王壽辰,論理皇帝該歇在皇后宮中,不料燕貴妃明目張膽截胡。
皇后慢慢端著茶盞,默默看了一眼側的皇帝與燕貴妃,鼻尖輕輕哼了一聲。
人人道這個皇后金尊玉貴,是全天下最尊貴的人,誰又知道的苦。
明明才是印在手的當今皇后,偏偏整個后宮權利皆在燕貴妃手中,不僅如此,皇帝與燕貴妃相極為默契,二人言談舉止更加稔隨意,任誰瞧一眼,他們倆才像是真正的夫妻。
小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