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銀鞍白馬度春風 第147頁

《銀鞍白馬度春風》 第147頁

“第一,這來的刺客可不止十個。”王放說:“第二,帶著我這個拖油瓶,殿下自然沒法專心敵,只能逃跑。”

崔呂王謝和裴晏:也不知道你在驕傲什麼……

*

蕭璃與王放所,雖不是鬧市可仍有來往行人。蕭璃四下看看,然后收了劍,拉著王放就開始狂奔。

王放被拉的一個趔趄,卻也只能努力跟著跑。逐漸接近兩人的刺客見已被發現,遂不再形,蒙上臉,取出兵,追了上去。

王放四肢是真的不太勤,哪怕使出吃的勁兒也快不了多。蕭璃嘆了口氣,終于放棄拉著王放逃跑這個想法,拎住他的后領,一個提氣,縱一躍跳到了屋頂上,施展輕功離開。

后面的刺客見狀,也紛紛跳到屋頂上,加速跟了上去。

被蕭璃拎在手里的王放只恨剛才一時口快,吃了太多茶點,如今腹中翻江倒海。但他又不敢嘔吐,生怕自己吐到蕭璃上,惹得蕭璃丟下他獨自逃跑。也因此,他沒有注意到蕭璃一邊跑,一邊所發出的鳴嘯之聲。

等王放的雙腳再次踩到地面時,已不知是多久之后了。此刻兩人置一個荒院之中,耳朵里已聽不見人聲,想來已遠離鬧市區。蕭璃一手出劍,一手將王放推到后廢屋之中。

王放剛躲到門后,那些刺客也紛紛而至,或是站在了院墻之上,或是落到了荒院之中。院中的,手上都拿著利刃,墻上的,背后都背著弓箭。

“輕功都不錯啊。”被二三十人重重包圍,可蕭璃臉上卻還帶著笑:“到底是哪個寨子啊,竟然有這麼多高手?”

Advertisement

“等到了曹地府,問閻王吧!”為首那人不多廢話,直接舉劍向蕭璃攻來!

第74章

王放躲在一扇破門之后, 探出半個腦袋看蕭璃在破院之中以一敵三。為首的那人似乎不想一下子將人滅殺,于是算上他也就只有三人在合攻蕭璃。這三人都用劍,將蕭璃圍在中間, 從三個不同的方向向蕭璃刺來,并無疏, 眼看著蕭璃就躲無可躲!

王放張地咬住手。

這時,他看見蕭璃一躍而起, 躲開了三把劍的攻勢,同時, 手中的劍如靈蛇一般在那三把劍的隙之間穿梭, 不知怎麼做到的, 竟然借著刺客本的力,將那三把劍全全挑飛!

隨著利劍落地的聲音響起, 三人為躲蕭璃劍鋒,也全部后退。那三柄劍, 也就被留在了蕭璃腳下。

蕭璃再次落地, 把落于前的頭發揚到腦后,大聲笑道:“本宮武功蓋世,就你們這幾個臭魚爛蝦, 也想行刺?”

說實話,若是不考慮別的,此此景王放是應當贊一句年瀟灑,肆意風流的。但是……現如今他們是被二三十個人圍攻, 不是在長安打紈绔, 公主殿下你能不能不要這麼囂張惹人恨啊?!

剛才一番打斗, 讓為首的意識到蕭璃的武功確實不是花花架子, 當即也不再糾纏, 抬手示意,那些站在院墻上的刺客紛紛舉起了手中弓箭。卻也是在這時,蕭璃笑了,看著為首刺客說:“盯了本宮這麼些天,你們是不是真的覺得自己做得毫無痕跡啊?”

Advertisement

為首刺客想到今日蕭璃早早地發現了他們的靠近,不由得心中一驚,正待思考今日是否有陷阱,卻已經遲了!他的耳朵一,聽見了外面傳來的甲胄腳步之聲!算下來,竟有幾百上千之數!他們這二三十人,本無法突圍!

如今之計……只有……

“你是不是在想,如今之計,只有拼死擒下我,以我為質,才能拼出一條生路?”蕭璃歪歪腦袋,笑著說出了為首刺客心中之語。

王放同樣聽見了院外兵甲的聲音,想著公主殿下果然不是毫無準備,心下當即就安了。也不知是不是因為心態變了的原因,現如今他再看蕭璃的囂張模樣,怎麼看怎麼覺得順眼。

對,與匪賊對峙,怎可失了氣勢!

如今這般,才正顯皇家威嚴!

蕭璃話音剛落,便見一把短劍飛旋而出,轉瞬間打掉了數個立于墻頭的弓箭手,又有一繩騰空而起,將剩下的那些掃下了墻,被墻外的士兵擒拿。

不過三兩息的功夫,刺客于高的優勢便化為虛無。這時,兩人自院外飛而起,落在了院中,站在了蕭璃的兩側。

王放定眼一看,正是霍畢與范燁!想來剛才的短劍和繩就是兩人所為。總算還算有用,不然要他們何用,王放心想,全然沒發現自己的心已經全偏到蕭璃上去了。

“八百士兵已將這里團團圍住,今日一個人都別想走。”霍畢說道。

“殿下所料果然不錯,他們確實要在城里對殿下出手。”范燁開口,聲音中帶著淺淡的笑意,贊嘆道。

Advertisement

“隨便想想都能猜到的事,也就這些山匪,蠢笨至極,還以為自己能一招鮮吃遍天。”蕭璃冷笑,然后對為首刺客說:“束手就擒,本宮留你個全尸如何?”

王放:雖然但是,公主殿下您講話為何那麼像話本中的大反派啊?

*

府衙,吳勉坐在首位,王放坐在旁邊,下首坐著黎州治下的員縣令。因著這些時日蕭璃都在養傷,沒有繼續出征剿匪,總算是給了他們一些息的時間,將前段時間所積的所有犯人全部審結,文書全部寫好。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