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的賓客抬起手來,溫地拭去奔涌而出的眼淚。
人這一子怎麼會有那麼多的眼淚吶!
好似怎麼流都流不盡,怎麼哭也哭不竭,沒完沒了的,只要徊腸傷氣,就永遠沒有個盡頭。
庭中的人不會知道此時已經把什麼都想了起來,這一樁事除了自己,無人會知道。
魏國的賓客不會知道,蘭臺的主人也不會知道。
但終究什麼都想了起來才是最糟糕的,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魏國的賓客,更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蘭臺的主人。
門樘那人沒有催迫,廊下的莽夫倒是提醒了起來,“魏公子該走了。”
是了,該見的見了,該審的審了,該拔的拔了,該死的死了,該走的也該走了。
魏國的賓客凝眉一嘆,頃沖笑了起來,“走了。”
小七心緒恍惚,腦中仔細分辨著這兩個字,這兩個字寥寥數筆,不知怎麼忽而就聽不懂了,好似也不認得了。
還在失神地分辨,魏國的賓客已經垂眸起了。
你瞧,看見了什麼。
看見魏國的賓客起時垂下一串眼淚,那眼淚在日下閃出晶瑩的澤,吧嗒吧嗒,吧嗒垂進了寬大的袍袖里。
你瞧,大表哥不是一個心的人。
但他不由己。
也許曾做過他手中的一顆棋子,但就連他自己不也是魏國這盤棋里的棋子嗎?
如他所言,這世間諸人,誰又不是棋子。
但大表哥待到底是一片冰心,在這兵荒馬的世道里,這片冰心已是十分難得。
小七在一片泛濫的水霧之中見那松姿鶴儀一樣的人下了木廊,穿過青松,踩著已不見一跡的青石板踽踽遠去了。
模糊一片,又清晰如斯,復又模糊一片,繼而漸行漸遠,漸漸地化了一個白點,漸漸地再也看不見了。
小七心中悲不自勝。
就似回到了火燒青瓦樓那夜,是真真正正的一個人了。
失去了兩個孩子,也再不會有人帶走了。
要病死在蘭臺,抑或老死蘭臺。
這一聲,都要一個人在蘭臺了。
真想放聲大哭,卻又把堵在心里的一切全都死死地了下去,了下去,憋出眼淚,把口憋得郁郁不過氣來。
門樘那人命道,“小七,進來。”
一個激靈回過神來,倉皇起,跪坐了小半日的雙早就酸麻不已,旦一起,眼前一黑,踉蹌一下便栽了下去,好一會兒沒能起來。
小七恍恍惚惚地著周遭,周遭的一切漸漸由黑暗變得清晰起來,看見裴孝廉憂慮的神,也看見蘭臺的主人就在眼前。
那人沒有生惱,也沒有嫌棄袍骯臟,竟將攔腰抱了起來,大步往茶室走去。
在外頭凍了大半夜的子,甫一進屋,才猛地一暖。
那人將放上了席,抬起的下,打量了好一會兒,問,“你因何而哭?”
因何而哭吶?
緣由原本有那麼多,然而此時卻尋不出一個合適的來遮掩。
著已經結痂的指尖,下意識地掐了下去。
他還問,“不舍得他走嗎?”
他問的是魏公子,是沈宴初,問的是他的郎舅,的大表哥。
要謝那流不盡的眼淚,那一雙朦朧的淚眼掩住了心里的驚惶和本能的畏懼,低低道,“公子,我頭疼。”
當真頭疼,沒有撒謊。
是當真頭疼裂,好似有人正在的頭顱之上劈山鑿河,東砍西斫。
那人遲疑片刻,忽然問道,“小七,你可想起了什麼?”
想起了什麼都不會要他知道,因而說,“我什麼都想不起來我想回去,我頭疼,想好好睡一覺。”
沒有什麼地方是可回去的,蘭臺都是公子許瞻的,從前能躲在暴室里,如今大抵只有未央臺還算是的落腳之地。
可未央臺樓上外兩間,住里間,那人住外間,抬頭不見低頭見,總歸不便。
想起了青瓦樓的舊事,還怎麼似昨日一樣,還怎麼再似從前一樣,就當作初識公子,當作什麼都不曾發生過呢?
他垂眸審視著,大抵以為是不舍得大表哥離開,因而什麼都想不起來這樣的話,他定然是不信的。
可他到底又信過誰呢?
他沒有真正信過誰,他原本便誰也不該信。
案上敞開的蟠螭紋耳小銅簋盛著的粟米松仁粥與薺菜粥熱氣漸消,粥面上結了一層薄薄的皮,一旁還有涼拌的魚片,厚厚的牛餡餅,還有幾樣綠油油的小菜。
那是三套杯碟碗盤,想必鄭寺人原先也將魏公子與算在了進膳的人里面。
但完完整整的,一都沒有。
不想到,又是一年春天了啊!
莊王十七年的薺菜如今也了蘭臺春天常見的口食,而的狀況卻并沒有比莊王十五年冬好到哪里去。
洇了襯的袍子涼森森地在膝頭,凍了一夜,也驚了一夜,駭了一夜,那清瘦的子止不住地發抖,不知道還能在那人的審視下堅持多久,只知道那指尖被掐得越來越疼,忽而黏膩,大抵又淌出了來。
那人竟點頭,溫和地應了,“好,回去。”
好似這晝夜之中嗜殺的暴君已經不見了,他仍舊是那個溫聲語與說話的公子許瞻。
上一暖,那人給裹了大氅,繼而將攔腰抱起,朝著未央臺走去。
在那人懷里走著與方才大表哥一樣的路,出了茶室,下了木廊,路過青松,那人的緞履在踏步石上踩出不輕不重的聲響。
在那人懷里回頭朝著茶室去,三月的日已將蘭臺完整地覆了下來,那有著清閑野趣的庭院已經歸于寧靜,再看不出一點兒的刀影的樣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