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窈還沒將賬本子合上,便瞧見紅苕帶了王娘子而來。
按理兒說,沈窈也是要喊上王娘子一聲大伯娘,雖說是個繼室,但的的確確是謝臨淵親大伯的妻子。
謝臨淵與謝家大伯不親,自然也是對這個大伯娘沒什麽在。
謝臨淵生母出高貴,就是嫁給了老侯爺,對於大老爺那一房的事,不主降了份去迎合,偏生大老爺那一家也都是木頭疙瘩的心思,不主來。
關係也是走得不親。
左右不過是老侯爺在的時候,經常往大老爺那送些東西罷了。
謝臨淵年被苛刻,那大老爺家的人也未曾多照顧他一分半毫的,如今倒是想讓謝臨淵去幫他們,他們可有這個膽子來說話。
也是瞧了沈窈是個好說話的,如今求人求到了沈窈跟前。
且讓王娘子去侯爺跟前臉,自是要嚇個半死。
“夫人,大房老夫人前來瞧您,說是昨兒自己做了些花餅,給長壽園那邊送了些,便也給您送來些,您嚐個鮮。”
沈窈抬眸瞧了門口。
“自是大伯娘來了,便請了進來。就算是不帶這鮮花餅,該來也是要來的。”
“正巧,我有事兒想跟大伯娘說說……。”
沈窈話落下,瞧著王娘子便步走了進來。
王氏麵上帶著溫和的笑,“早知二夫人有事兒,怎麽不差人去喊了我來。我方才沒到海棠苑前,還想著,今日又來,別是打攪了二夫人的清淨。”
王氏眼尖,一下就瞧見了沈窈桌案前堆如小山的賬本子。
是瞧那些賬本子,就能知曉,這個侄媳婦兒的家底可是不薄。
隻能說著侯夫人老夫人是個眼瞎心盲的,若是對兒媳好,這有錢的兒媳豈不孝順嗎?
方才去長壽園送了花餅,那萬氏自是瞧不上這個小門戶出,父親不過是個考取功名一輩子也沒能中舉的破秀才,沒多理會,收了鮮花餅,便讓跟前的老媽媽打發了出去。
王氏心裏不痛快,卻也無可奈何。
丈夫雖說是老侯爺的兄長,就是萬氏都要喊上一聲大哥,奈何他是個沒本事的,中年之時就沒本事,更何況是現在到了遲暮之年。
這輩子無所求,隻想給自己前頭生的兩個兒,以及現在所生的兒子,奔個好未來。
王氏說著話進了屋,沈窈差人去端了茶水,與王氏說了些話。
也知曉了王氏的意思。
“本是同生,侯爺豈能不管大老爺那的事。不管怎麽說,連娘都是侯爺的親堂妹,眼瞅著到了十八歲,也該是尋了親事的。”
王氏且說著,“我娘家本家有個兒郎,生的端正,人品樣貌都不錯,原本想與連娘說了,瞧也不瞧,這幾年,也總是病歪歪的,這才將婚事給耽擱了下來。”
王氏這意思,似是在跟沈窈說。
我雖說是後娘,但我也給前頭夫人所生的姑娘尋了個親事,是自己不想要。
挑三揀四的,加上自己不好,這才耽擱的,和我這個當後娘的,關係不大。
沈窈嗯了聲,“侯爺就這麽一個堂妹,自然是不能委屈了。正說著,要請了宮放出的姑姑上門來,專職教了姑娘們學的規矩。”
“我今日跟大伯娘說的也是這個事兒,回頭讓連娘過來,在侯府先學了規矩,也跟著姑姑見見世麵。”
“三爺家的蓉姐兒今年也有十歲了吧,一並送來,跟著學學規矩……。”
這三爺說的自是大老爺家的三郎謝長貴,謝長貴的大兒今年都十歲了。
謝長貴雖說不好,可卻毫沒耽擱生孩子。
他前後娶了兩房,一房為正妻,乃城富商之劉氏,又娶了個被貶員的兒而二房。
嫡妻劉氏給謝長貴生了兩兒一,二房那邊也生了一兒一,還都不大,那小兒今年才四五歲大小。
王氏對於大老爺原配生的兒子兒的事,顯然不是很上心,但在沈窈麵前,不敢表現的太明目張膽。
上應著是好。
轉頭又求了沈窈。
“二夫人,我家那倆子,也是到了該婚嫁的年歲,可能求了二夫人,也一並教些規矩,們都是本分之人……。”
沈窈想了想,便是說道:“這事兒論不找我該管的,是侯爺且說,請了堂姑娘學規矩。我回頭尋了侯爺的意思,若是能來,自然是好,不能來,大伯娘也別心生不爽快了,將來祥哥兒的事,還是要指著侯爺不是?”
就怕這王氏再說什麽不中聽的話,沈窈便提了下的親生兒子也就是王氏跟大老爺所生的兒子謝長祥。
王氏訕訕而道:“那就依照二夫人的意思。”
到底不是謝家的姑娘,這侯爺不想管,也是正常。
王氏來的時候,就是沒個保證,現在回去,自是垂頭喪氣。
回到西街謝家大院。
王氏剛回到家,那兩個兒便上前尋了又問。
“娘,你倒是說話啊,我與姐姐的婚事如何了?”
“眼看著比我們大的比我們小的都婚嫁了人,偏就我們兩個,我今年十八,姐姐都要二十了……。”
們已經是大齡剩了。
原本在這兩個姑娘十五六歲的時候也有上門求親的,奈何們自詡是侯爺堂妹,瞧誰都不了眼,過了兩三年,沒尋到好的,瞧著那些個剩下的男人,越發不如之前說的,們更是不想嫁了。
一年拖一年,自然是就剩了下來。
“這不是剛從侯府回來,二夫人且說了,侯爺要請宮放出的姑姑來教規矩,但也說了,隻教連娘,連帶老三家的蓉姐兒都能去,偏生你們兩個……。”
王氏所生兩個兒,姐姐寶珠,妹妹明珠。
姐姐子沉穩點,有些心思在,明珠子跳些,有自己的主見。
“這二夫人還真當自己是侯府一把手了。”
王氏忙著打斷明珠的話,“話不要說,如今在侯府能能侯爺跟前說上話的,自是隻有這二夫人了。”
“過兩日我送連娘和蓉姐兒去的時候,自是帶上你們,甭管如何,且跟著宮的嬤嬤學習規矩,自然是好找婆家的。”
王氏已經打聽到了幾戶人家,現在就是缺個機會。
隻要跟著宮的嬤嬤學了規矩,這話傳了出去,再說婚事,便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