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陛下的籠中雀跑路了 第617章:千古佳話

《陛下的籠中雀跑路了》 第617章:千古佳話

單弋安這一句毫不拐彎的話說出來,別說旁人傻眼,就是尤聽容自己也是始料未及的。

就連單允辛都耷拉下眼皮看過來,眼含詢問:這是怎麽回事?你教的?

尤聽容眼中同樣茫然不知,可此時也顧不上許多,開口道:“安兒,你說什麽呢?”

縱然尤聽容知道單弋安一向機靈,今日也不知他是從哪裏聽來了這些事兒,又是從哪裏看出來的尤聽容和單允辛的打算。

可當著這麽多人的麵,他畢竟是個孩子,若是說出什麽不該說的,壞了事兒不要,尤聽容唯恐他壞了自己的名聲。

“母親放心,兒子是晚輩,今日當著這麽多長輩的麵,說的隻是作為兒臣的肺腑之言,相信諸位大人不會見怪。”單弋安卻是神從容至極,還能出空來安尤聽容。

尤聽容微微一愣,單弋安這短短一句話著實是令刮目相看,似乎平日裏那個鬼機靈、調皮搗蛋的孩子好像一夜之間就長大了,做母妃的卻毫無所覺。

單弋安仰著小臉朝尤聽容微微一笑,而後鄭重地繼續道:“父皇是重之人,心腸又是最仁厚的,父皇時常說起皇祖母對您的養育厚恩。”單弋安隻覺得自己真是昧著良心說話,心裏念了句罪過。

單弋安抿了抿,臉上帶了些哀傷之,“兒臣私以為,父皇必定也是掛念您的親母妃的,就像……”

“就像兒臣心疼母妃一樣。”單弋安說到此,神態帶了幾分天真,語氣了下來,配合著綿音,更顯得每一句話都真摯淳然。

單弋安眨著眼睛去泛起的淚花,繼續道:“之所以父皇從不宣之於口,兒臣猜想……或許是不願皇祖母多心。”

Advertisement

尤聽容這會兒放下心來,也由著他繼續說,真論起來,小的倒比大的還厲害幾分。

尤聽容這樣想著,微微歪頭斜了單允辛一眼,若不是他做什麽都不上心,怎麽會要累的兒子出力?

單允辛自知理虧,耷拉下眼皮。

尤聽容開口替單弋安周全道:“你皇祖母素來仁慈,怎麽會多心?”

“你這個小頭就胡猜吧!”尤聽容假意教訓,拿出的是數落孩子的口吻。

不希因為這件事,讓文武百們覺得二皇子小小年紀就心計深沉。

單弋安對母妃的深意心領神會,也跟著放了語調,撒著認錯道:“是兒臣胡猜想了……”

而後又有些孩子氣地辯解起來,“可兒臣年紀雖,卻已是兄長,是親眼見過母妃生產妹妹時的兇險!”

“父皇的親母妃必然也是過這樣的苦,才生下父皇來的,兒臣心疼母妃,希能為母妃分憂解難,好好照顧母妃,父皇必然也是的!”淺顯的道理,經由稚子的口中用以己度人的方式說出,顯得真摯了許多。

“兒臣想,父皇和母妃日日侍奉於皇祖母榻前,在皇祖母臨終之時尚且這樣悲傷,對未曾盡孝的親皇祖母又該如何掛念呢?”單弋安小大人一般發問,歎了口氣。

“兒臣為人子,今日有看到丞相府這班父慈子孝的親厚場麵,便也想要為父皇分憂。”單弋安幹脆地將事到了塗家上,仿佛一切都不過是偶然為之,是一時興起。

“若是兒臣說錯了……但請父皇責罰!”單弋安說完,提著擺幹脆的跪了下來。

現場一片靜寂,不隻是被單弋安突然提起皇帝的生母而震驚,更是為尚且年的二皇子,能井井有條、不急不緩的說出這麽些話而奇異。

Advertisement

塗丞相的事卻是事發突然,難不二皇子真的是一時興起?

就算不是,一個不足七歲的孩子,有大人的教導能說出這番話,也已然是天資不凡了。

所有人的目都看向了皇帝,此事如何決斷全在皇帝心意。

而被眾人目集聚的單允辛卻並不好過,原因無他,隻因那隻和尤聽容握著的手了些蹉跎。

尤聽容扣著他的指甲狠狠的掐住了他的一小塊皮,突如其來的刺痛攪得他好險才忍住沒有將手出來,極力抑製住角的搐。

單允辛知道,該是他表現的時候到了,尤聽容提醒他,不許再掉鏈子。

於是眾人便眼睜睜瞧著,泰山崩頂而麵不改的皇帝,那雙永遠波瀾不驚詭譎難測的黑眸竟一點點浮上了紅

並不明顯……但這樣一抹的紅落在帝王的眼眶周圍,卻令人深切的到皇帝之深。

可即便如此,單允辛也深諳行事委婉之道,隻是低聲對單弋安道:“你且先起來吧。”

這回不必單允辛吩咐,常順三兩步上前,扶起聲單弋安,低聲道:“二殿下,您可仔細著地上涼。”

作為有的知人,更是一等一的聰明人,池卿朗立刻領會單允辛的深意。

當即站出來,揚聲道:“二殿下一腔肺腑之言,至純至孝,怎會有錯?”

“陛下!微臣以為,二殿下所言極有道理!”池卿朗有的肅然。

單允辛此時還裝模作樣的推辭,“稚子荒唐,卿怎麽也跟著胡來?”

單允辛的聲音有些低啞,是痛的……可落在聽者的耳朵裏,隻覺得聖上是極力製心中的悲痛。

“啟稟陛下,微臣所言亦是句句肺腑,絕非胡言!”

“太後崩逝多年,陛下從前一為孝養慶安宮皇太後,二位黎明百姓、國家軍政,不願鋪張大興土木,因而委屈太後一直未陵寢未行追封,本就不妥。”

Advertisement

“恰逢今日二殿下真直言,又有文武百宗室貴卿外命婦異同出力為修築太後陵寢,何不趁此機會讓兩位太後一同作伴,既免得的地下孤單,又可了這一番千古佳話。”

池卿朗深皇帝信任多年,又素來手腕過人張弛有度,就是再糊塗的人此時也看清了形勢。

池卿朗話音才落後頭的文武百就嘩啦啦的跪了一地,“臣等附議!”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