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嫁權宦 第二百一十章 相像

《嫁權宦》 第二百一十章 相像

李清懿想了想,先問道“良貴人可曾跟您提起過宮中的事?”

譚氏搖搖頭,哽咽道“容兒進宮時日尚短,位分不高。所以自從進宮之后,我便沒見過的面。平日里書信也不能多說宮中的事,只有些家長里短。沒想到再見面,卻……落得這樣的下場……”

良貴人本名潘月容,有了孕之后才得了封號“良”。

“那麼,良貴人可曾在信中表過什麼特別的緒,比如說對什麼事不習慣,亦或是對邊伺候的下人不滿等等?”

譚氏不知道這些問題對案有什麼用,卻因為秦增在一旁冷臉盯著,不敢出不耐的神,一五一十的回答道“進宮雖然時間不長,但因為順利懷上了孕,皇上對頗多恩寵,事事致周到,想必也不會有什麼不習慣,在信里也并未提過……”

想了想又說,“只是剛開始進宮的時候,時常會說想念我和父親。又說往后相見太難……你也知道,即便將來我能進宮去探視,也是不能多說什麼的。”

宮里眼線眾多,尤其是嬪妃之間爾虞我詐,爭寵的手段層出不窮,哪里能隨意說話,甚至抱怨呢。

李清懿表示理解,聽譚氏說道“好在容兒邊的兩個丫頭都是從小陪著一起長大的,平日里能與說說知心話。只是有一次來信,說玉梳二十五就要出宮,玲瓏雖然穩妥,卻太過膽小怕事,并不適合在宮中,興許到了年紀也是要走的。很有些苦惱,同我提了兩回……”

“看來,良貴人是十分諒自己的婢的,玉梳說要出宮,竟然就答應了。”

Advertisement

“是啊……容兒的脾氣是很好的,對邊的下人從不苛待打罵。”

李清懿不置可否,母親看兒,自然是都好的。

問“關于良貴人和于家的婚約,夫人可否詳細與我說明?”

譚氏一愣,沒想到已經知道此事,神便有些異樣。

李清懿說道“大略的事我已經知曉,只是怕下一些細微之,所以,還請夫人不要瞞。”

“這,這件事……與容兒的死,難道有所關聯?”譚氏的臉漸漸變得煞白,訥訥道“你的意思,這件事,是于家的報復……”

李清懿看著,有些詫異。

譚氏直接說出了“于家的報復”這句話,說明心中清楚,關于潘月容的親事,他們潘府是對不起于家的。

可退親之事,不是因為于公子得病癡傻了麼?

> 就算是潘府主退親也是有可原。

畢竟,誰也不會將好端端的兒嫁給一個傻子。

想必被退親的一方,即便埋怨傷心,也不會說出怪罪的話來。

既然如此,譚氏心中為何如此不安?為何會覺得虧欠,以至于認為對方有可能做出報復的行為?

李清懿直視著的眼睛,并沒有說穿此中關節,而是說道“并不排除這種可能,但事沒有下定論之前,一切都只是可能,潘夫人還是先不要多想。”

譚氏默了默,知道躲不過去,只好說道“容兒之前的確有過一門指腹為婚的親事。因為潘府跟于家是故,一直都有往來。但于家哥兒突然發了病,變得癡癡傻傻。于家想了很多辦法都沒能治好。我們……總不能看著兒嫁給一個傻子,只能選擇退親……”

Advertisement

“于公子突然發病,是在潘府得知皇上的意思之前,還是之后?”

譚氏一驚,馬上開口說道“我記不清了。”

可隨之面上現出懊悔神,仿佛知道自己的謊言輕易就可以被揭穿,于是改口說道“好像是之后……原本容兒并沒有想要進宮,可誰知于公子就在這個時候發病了,容兒也沒有別的選擇……”

就算是這樣,潘月容在于公子病痛之時,轉臉就進了宮,也未免涼薄了些,畢竟是從小相識,負婚約的一對。

但李清懿沒有對的辯解進行反駁,只是順著的話問道“潘夫人可否帶我去良貴人之前住的院子看看?之前院子里的人可還在府上嗎?”

譚氏見不再追問于家的事,痛快的點點頭,指引出了花廳。一邊帶著往潘月容出閣之前住的院子去,一邊說道“進宮只帶了玉梳和玲瓏,其他人,有的還在,有的被指派到別去了。”

芭蕉閣久無人住,卻打掃的干干凈凈,并無人去樓空之

由此也能看得出,潘史夫婦對自己這個兒是很疼的。

院子里的幾個小丫頭見有外人來,都好奇的站在角落里張

譚氏說道“這位是李大姑娘,皇上親口指派來查探案的,你們幾個都

過來。”

李清懿朝們點點頭,對譚氏說道“夫人可否良貴人的姐妹前來,我還有些話想要問幾句。”

譚氏有些猶豫,李清懿似乎是想要支開單獨詢問這幾個丫頭,可對方要找的小兒問話,這個做娘的總得去親自叮囑一聲,想了想,只有快步出院子去了。

Advertisement

李清懿看向面前幾個婢,問道“你們之前都在院子里做什麼的?”

這三人都是之前在芭蕉閣中不太得力的人,不然也不能在主子出閣之后留下守院子。

們聽了李清懿的問話,都老老實實的回答了。

兩個三等婢,青兒和果兒做些燒水灑掃屋子之類的事,基本不到潘月容跟前伺候。而使丫頭小橘則是專門洗裳的。

李清懿溫和的看著們,笑著安道“你們別張,只是例行的問話,不是什麼要的事。”

幾人互一眼,都點頭看著李清懿,等發問。

李清懿給了長闌一個眼,讓到院門口守著,若是看見譚氏回來就提醒一聲,然后才問道“你們雖然不在良貴人跟前伺候,但平日里肯定也會關注主子的行程,是吧?”

“是啊,主子在的時候,我們便要隨時打起神候著,沐浴便要燒水,了便要煮茶。”

“府上與于家走的多嗎?”

多的。”青兒點頭應承,“因為于大人放了外任,只留下妻兒在家。而潘府跟于家又是故,所以夫人常帶著兩位姑娘去于家做客,走的很頻繁。”

“原來是這樣,那你們是否記得,良貴人宮之前,最后一次去于府是在于公子病之前還是之后?”

“是之前。”

小橘似乎對這件事印象深刻,還沒等其他兩個人反應,便立刻說道。

“那次姑娘去于府,是因為于公子染了風寒,所以夫人帶著姑娘前去探,然后姑娘還親手給于公子喂藥來著,因為不小心將藥灑在了上。我在洗那件服的時候很是廢了一番功夫,所以記得很清楚。”

Advertisement

李清懿思忖道“之后于公子就變得癡傻了嗎?”

“嗯,聽說于公子風寒加重,高熱過后就變得癡癡呆呆,連于夫人也不認得了。”青兒語氣惋惜,“聽說于公子人生的好,子也溫潤,可惜命不好。”

> “潘夫人和你們姑娘,連對方風寒都要過去探,為什麼于公子重病癡傻之后,卻沒有再過去呢?”

青兒和小橘對視一眼,都搖搖頭。

這時,一直沒有說話的果兒開口說道“那時候,姑娘已經知道皇上的心意,有心要進宮,哪里還會去看別的男子,萬一皇上知道后改變主意了怎麼辦?何況于公子癡傻不能治愈的消息已經傳了回來,潘府當下就忙著退親了,再上門去,要怎麼面對人家?”

語氣中似乎有諸多不忿,不知是不是為了于公子而抱不平。

李清懿看著,低聲問道“你們姑娘與于公子自小相識,不提男,朋友間的也應該不錯的吧?”

“怎麼會沒有男?”果兒搖搖頭,皺眉說“于公子一表人才,姑娘一直對這門親事很滿意的。兩人又是指腹為婚,因此彼此走間,忌諱就些。從小相伴著長大,就算小貓小狗也該有了不是嗎?”

可是,再有,榮華富貴和一個已經癡傻的青梅竹馬,孰輕孰重呢?

幾人沉默片刻,李清懿便轉而問了其他話題“玉梳和玲瓏陪著良貴人進宮之后,這院子里的人只剩下你們幾個了?其他人都去了哪里?”

青兒說道“自然是并其他院子里了。”

“這些人當中,有沒有發生意外的?”

“咦?你怎麼知道的?是有人出事了,紅豆掉進井里淹死了……”青兒臉有些異樣,生怕驚擾了亡魂似的小聲說道“就在姑娘進宮之前不久,有天早上,被人發現了尸……”

“紅豆?”

“嗯,是姑娘邊的二等婢。”

李清懿心中一,正要再問,譚氏便帶著良貴人的妹妹潘月進來了。只好收了聲,站起招呼道“潘夫人,潘二姑娘。”

潘月與李清懿一般年紀,與良貴人的樣貌十分相像,但五卻比良貴人更加致可人,甜中還帶著幾分稚氣“李大姑娘有禮了。”

李清懿看著,想起元衡郡主說的話,不由暗自點頭。

良貴人的這個妹妹,相貌的確更像如瑛一些,那麼皇上在宮宴上看見了良貴人,難道沒看見妹妹嗎?

三人坐下來,李清懿示意青兒幾個可以退下了,然后說“潘二姑娘與良貴人很相像呢。”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