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國公夫人嬌養手冊/國公夫人嬌寵日常 第75頁

《國公夫人嬌養手冊/國公夫人嬌寵日常》 第75頁

阿秀不由地再次抱起四層高的食盒,到了魏瀾后。

端王追得快,眨眼的功夫,兩輛騾車就并駕齊驅了。

魏瀾時給惠文帝當伴讀,一年四季只有逢年過節才會回國公府,算是在宮里長大,他與端王、養在薛太后邊的端王妃袁紫霞都很悉。

端王是惠文帝的胞弟,袁紫霞是薛太后一位遠方親戚家的姑娘,小時候進宮給薛太后請安,薛太后見袁紫霞小小年紀便出落得花般貌,很是喜歡,自此留在了邊。

百姓們敬畏端王、王妃這等皇親國戚,魏瀾本不將這二人放在眼里。

“魏瀾,看看你做的好事,如果不是你出頭,我也不必你牽連!”

笨拙地趕著騾車,端王氣憤地瞪著魏瀾道。

魏瀾笑了,心平氣和地看他一眼:“如果王爺肯出三萬兩搶得華服,太后娘娘定不會說什麼。”

端王心中一虛。

被皇兄責罰后,他回到府中只顧罵魏瀾,袁紫霞似笑非笑地道:“年初我花了一萬兩,皇上什麼都沒說,這次魏瀾給他夫人花了兩萬兩,皇上待他如兄弟,為何就要罰他?定是有人要利用此事對付魏瀾,皇上無奈,只好拉出你替魏瀾擋災。”

端王立即想到了母后,皇兄那麼寵信魏瀾,只有母后抓著魏瀾不放。

現在魏瀾說出真相,端王辯白不了,一時不知該說什麼。

袁紫霞在后面坐著無聊,見阿秀藏得嚴嚴實實的,笑著問魏瀾:“怎麼,你的夫人比我還重面,臉都不敢了?”

魏瀾回頭看眼阿秀,沒問也沒管,人們說話,他攙和是小氣。

Advertisement

阿秀自己放下食盒,朝袁紫霞尷尬地笑笑,道:“那日都是我不好,搶了娘娘的心。”

袁紫霞看著樸素的打扮,無所謂地道:“一件服而已,不提也罷,你怎麼帶了食盒?”

阿秀囁嚅道:“我怕。”

袁紫霞笑了,覺得阿秀很有趣。

端王諷刺地看了魏瀾一眼,鄙夷魏瀾娶了這麼一個上不了臺面的妻子。

魏瀾但笑不語。

能吃怎麼了,他有權有錢,養得起!

第37章

惠文帝懲罰他的弟弟與邊紅人去砍柴,特意指定了京城附近的一座荒山,那山真荒,從山頭到山腳全是雜樹,再貧寒的百姓都不愿來這里開辟耕地,只有周圍村落的孩子們會跑來山腳玩耍,或是獵戶趁農閑時節過來打獵。

端王、魏瀾都是尊貴人,該罰,但也得注意安危,為了讓兩對夫妻心無旁騖地砍柴悔過,惠文帝派一隊侍衛封了山,不許閑雜人等進出。

一路上阿秀都在煩惱一件事,魏瀾去砍柴,肯定要寸步不離地跟著幫忙,食盒太沉了,一路抱著礙事,可把食盒留在車上,被人了怎麼辦?

魏瀾嫌棄帶飯,阿秀不能與他商量,難以取舍了一路,到了荒山腳下,發現惠文帝竟然派了侍衛守住了進山的路,還有四個侍衛專門替他們看守騾車,車、騾子、食盒都不怕賊了,阿秀整個人都放松了下來。

騾車還沒停下,前面四個侍衛齊刷刷跪了下去,口呼恭迎王爺。

端王是王爺,走到哪就該有這個待遇,魏瀾再得惠文帝的倚重都沒有。

Advertisement

可端王是罰來砍柴的,現在侍衛們恭迎他,端王只覺得更丟人了!

但他心寬廣,不與這些侍衛計較!

跳下馬車,端王都沒有去管騾子會不會拉著車跑了,他沉著臉扶袁紫霞下了騾車,便要往山里走。

旁邊車上,阿秀自己跳下車,站穩了,阿秀見魏瀾站在前面等,阿秀便將車上的繩子卷一團,抱在懷里。砍柴不是砍了就行啊,得把砍好的柴禾綁起來,繩子不得。繩子很多,阿秀都抱在懷里,才瞧見之前被繩子蓋住的斧頭、柴刀。

兩樣東西一看就是新的,刀刃在下閃著寒冽的芒。

阿秀抱著繩子,抬頭看向魏瀾,抱著繩子,沒法再拿兩把重家伙了。

魏瀾瞧見車上的東西,才真正意識到砍柴是怎麼回事。

他善用刀劍,砍柴砍柴,魏瀾今日佩戴的是刀,他的刀刃很長,在戰場上一揮能取數條人命,然而如此利,在這荒山野林面前,氣勢竟輸了那把厚刃薄的大斧頭。

魏瀾目微閃,走過來,一手拿斧頭,一手提起柴刀。

拿了東西,魏瀾面無表地走在前面,阿秀抱著繩子跟在他后。

魏瀾的錦袍是勁裝,出宮廷行走山野都利落,阿秀一農婦打扮,走起山路來也很輕松。

袁紫霞不看向自己上的王妃常服,刺繡華擺拖曳在地,走一步,擺掃走一片塵土。

袁紫霞姿容艷,是那種站在人堆里也能人一眼就能注意到并無法移開視線的,阿秀站在袁紫霞邊,只能算材妖嬈的小家碧玉。

Advertisement

可是現在,袁紫霞很羨慕阿秀,很想與阿秀換裳。

行走不便,袁紫霞蹙眉看向端王。

薛太后收養袁紫霞是為了讓袁紫霞伺候惠文帝的,雖說母子一條心,可兒子長大了,摟著兒子睡覺的是他邊的人們。兒子小時候什麼事都聽娘的,長大了,娘的話就不如枕邊人管用了。薛太后目長遠,心調教袁紫霞,想著讓袁紫霞做皇帝兒子的寵妃,兒子不聽話的時候,袁紫霞去吹吹風,兒子就能繼續被掌控。

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