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被迫和前駙馬復婚后 第76頁

《被迫和前駙馬復婚后》 第76頁

之前在護國寺,李閑云曾遠遠地看過謝蘭臣一眼,卻并未看清他的面容,今日謝蘭臣過府,方才一進來他恰好迎頭撞見,終于看了個一清二楚,可是,謝蘭臣的面相怎麼和自己推算的大不一樣呢?

李閑云不信邪地出三枚古錢幣,又卜了一掛,看著卦象又頓足道:“還是一樣,兒子父蔭為帝,爹卻不是,難不……”

他忽然倒吸一口涼氣:“公主還要再嫁一次?”

作者有話說:

主對男主還有濾鏡在,目前要吃點虧

第38章 38、委屈

公主府, 廚房上下很快便準備出了一桌盛的菜肴。

雖然這是魏姝第一次和謝蘭臣一起吃飯,之前也沒有主詢問過謝蘭臣吃什麼,但這桌菜卻是完完全全按照謝蘭臣的口味做的。

魏姝從不是托大的人, 要討好一個人, 自然要先了解對方的喜好, 但又不能明著問,否則日后投其所好的時候,對方便不會覺到驚喜了。

在決定要討好謝蘭臣之前,魏姝已經央為會同館副使的林昶, 把謝蘭臣在會同館的每日所用,都詳細記錄了下來。依據這些記錄, 魏姝很容易便分析出了謝蘭臣的口味——雖然什麼都吃,但逢清淡口味的菜肴,總會用得多一些, 以及和昭兒一樣, 喜甜。

除此之外, 因為宮里繡娘曾為謝蘭臣做過蟒袍, 魏姝連謝蘭臣的服尺寸都一清二楚。

魏姝先舀了幾塊桌上的豆腐給謝蘭臣道:“這道豆腐雖然看著尋常,卻是提前兩天用鮑魚火瑤柱這些吊好高湯, 再把豆腐放進高湯里,用小火煨上至半天。從泡發食材到做,至要耗費兩天半的時間, 費時是費時了些,味道卻極鮮,王爺嘗嘗。”

Advertisement

謝蘭臣看了眼豆腐, 沒著急吃, 而是問道:“既是提前兩天做的, 不知是我有口福恰好趕上了,還是公主一開始便是特意為我做的?”

若是魏姝還在慪氣,自然要否認,但前頭兩人已經把話說開,魏姝便坦然承認道:“正是特意為王爺準備的,王爺今天若不來,稍后我也是打算親自給王爺送過去的。”

魏姝說的是實話。

撐住三天不理謝蘭臣,已經是的極限了。

魏姝有自知之明,自己對謝蘭臣,還沒到能恃寵生驕的地步,原本的計劃便是,若謝蘭臣今天還不來找,下午便會借著送這道“一品豆腐”去會同館。

畢竟慪氣歸慪氣,這時候也不能真和謝蘭臣鬧僵。

好在都是誤會一場,魏姝帶著一點點虧欠心里,在飯桌上殷勤地為謝蘭臣夾菜,連桌上的昭兒都沒怎麼顧得上。

桌上有一盤帶骨鮑螺。雖然這道菜起了個海鮮的名兒,卻是用牛和蔗漿烤制的點心,只因形似鮑魚并有螺紋才得了這麼個名字。這鮑螺口即化,甜而不膩,連魏姝不怎麼嗜甜的人,也覺得好吃。

但因只是一盤小點心,不算正經菜肴,桌上便只上了四塊,和其他幾種小點混在一起。魏姝謝蘭臣和昭兒一人分得一塊兒后,盤子里還剩最后一塊兒,魏姝順手就要拿給謝蘭臣。

昭兒這些天一直被謝蘭臣照顧吃飯,這次便仍習慣地和謝蘭臣坐在一起。昭兒也很喜歡鮑螺,見魏姝手過來,還以為是給自己的,立刻便捧起自己的小碗要接。

魏姝此時的手卻幾乎已經到謝蘭臣面前,一個是兒子,一個是才化解開誤會的夫君,魏姝的手頓時就不知道該往哪邊兒了。

Advertisement

就在魏姝猶豫的時候,謝蘭臣笑著道:“我在公主心里,已經是和昭兒一樣的分量了嗎?”

說著,他把魏姝的手推到了昭兒面前:“公主有此心就夠了,我同公主復婚,并不為從公主手里奪取什麼。”

這話似乎是在說鮑螺,又似乎不止說這個。

昭兒聽不懂大人之間的啞謎,但他拿到鮑螺后并沒有自己吃,而是小心翼翼地掰了三份,把兩份稍大些的分別給了魏姝和謝蘭臣,自己這才拿著最小的那塊兒吃了起來。

謝蘭臣忽然想到那天在郭家的竹林前,魏姝說有在,他們這輩子都不會吃苦,那眼下他們三人分食一塊兒鮑螺,倒算得上是同甘了,不由覺得有趣,看向昭兒的目也更了幾分。

魏姝從小到大,也是頭一次這麼可憐地和旁人分食同一塊兒糕點,雖然廚房很快又送上了一盤新的帶骨鮑螺,可再吃時,魏姝反倒覺得沒有分食的那塊兒滋味好了。

一家人氣氛和諧地用完午膳,謝蘭臣并沒有立刻離開,陪著昭兒去喂了他的小羊,回來時魏姝正要用甲油涂指甲,見甲油的質地與繪畫所用的料類似,便突發奇想道:“也不知道用這些甲油,可不可以在指甲上作畫?”

仙花染指甲時,有些講究的子,便會先用指甲大小的錦剪花瓣之類的形狀,再用搗出的仙花浸染錦,最后把浸染后的錦覆在指甲上,待錦干,再重復三到五次,便能把花瓣的形狀印在指甲上。

只是限于錦的質地和大小,能裁剪出的形狀很有限,也不夠好看。魏姝嫌太過繁瑣,平日里甚至都懶得直接用仙花染指甲。

謝蘭臣的目在魏姝瑩白的指尖上停留片刻,腦海里又想起那天喂自己吃荔枝的形,便說道:“我或許可以試試。”

魏姝已經從那副觀音圖中,見識過謝蘭臣繪畫的功力,便放心地把自己的手給謝蘭臣,任他施為。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