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平陽公主 86.第 86 章

《平陽公主》 86.第 86 章

崔國公府。

安樂公主披了一件厚厚斗篷, 領口是白狐, 沾了些雪粒子,這會兒在溫暖室, 雪粒子就開始化了,原本蓬蓬的領口就被浸了。

了斗篷,接過侍遞過來的茶, 喝了一口, 熱茶捧在手心裡,安樂這才對崔進之道,“昨天我去看平了, 病剛好,神頭終於好了一些。我問了府上醫,說已無大礙。”

崔進之道,“那就好。”

他一直茶杯的手這才, 覺得手有些酸。

那日在城外攔住了李述的馬車,把李述押回府去後,次日就听說李述大病了一場。

崔進之好幾次想去探, 奈何李述已經厭他若此,府裡銅牆鐵壁似的, 本不許他進一步。

沒法子,只能用安樂公主這樣曲線救國的方式來知道的近況。

崔進之剛放了心, 就听安樂公主有些不解地問,“醫說平是憂思過度,有什麼事好憂思的?”

為父皇?為政治鬥爭裡敗了?

可不像那種會輕易消沉的人。

崔進之聽了, 卻並不回答。他知道答案,他只是不想去說。

他能阻止親,甚至能讓他們相隔,但他阻止不了李述的心。在他不知道的時候,李述早已對其他男人生髮出了深刻的

為此憂思過度,幾乎病死,這簡直是太正常不過的事了。李述就是這樣的,這人外頭看著是冷,日常相裡並不會表現出格外的溫只在危急關頭才顯現出來。

旁人都是大難臨頭各自飛,唯有李述不一樣,大難臨頭,反而愈發忠貞。

Advertisement

崔進之臉上忽然浮現出苦笑來,半晌才斂了自己的緒,對安樂道,“我不在長安的時候,有勞公主多盯著李述些。”

安樂自然點頭,“這個我自然知道。不過……不過平也不大跟我親近就是了,我打聽不了很多事。”

安樂能從李述那儿知道的消息,都是公開的消息。若真能從李述那兒打聽出什麼獨家聞來,那才是天下大奇。

府災民叛已綿延了一定的勢力,附近州郡調撥過去的兵丁平了許久,都沒把災民下去,還得長安的銳軍出馬。

崔進之全權負責府平事宜,他自然得親自帶兵過去;況且說到底,府災民叛本來就是他為了對付七皇子挑起來的。

臨近年關了,叛要早點下去,不然朝廷百都過不得一個好年。

崔進之前幾日剛領了太子命,明日就要帶兵離京去府。

說罷話,崔進之就要去忙府中事。他明日要走,崔國公府上下又全靠他一個人支應,臨行前要代的事還多。

安樂便也沒有多坐,一盞茶還沒涼就出府了。

站在崔國公府黑漆漆沉甸甸的大門外,安樂吐了一口濁氣出來,好像是要把自己在這府邸裡吸進去的陳腐之氣全都吐出來。

從前若是還對崔進之有些許誼,如今也早都徹底消散了。很不喜歡崔國公府的氣氛,死氣沉沉的,太抑了。

斗篷上的領子還有點沒有披上,冷風吹得頭腦清醒。侍一邊扶上馬車,一邊道,“剛駙馬爺從同僚家出來,正巧經過這兒。”

“哦,”安樂隨口問,“那他現在呢?”

Advertisement

回,“駙馬說他先回府了。”

安樂作就是一頓。

他又沒有正事,怎麼不等呢,他以前不都會等的麼?

以前不管幹什麼,楊方都在原地等著

安樂心中忽然有一種莫名的覺。

大雪落滿了長街,目之所及,文德巷沒有任何行人,只有後這烏沉沉死寂寂的崔國公府,將任何一個來訪的人都要吞噬。

太子哥哥重新出山,自然是高興的,可與之相伴的,卻是父皇卻一病不起,李述也一病不起,就連楊方對的態度也漸漸淡了。

安樂看向地上,雪地上依稀還能看出楊方縱馬過去的馬蹄印。

楊方為什麼不等呢?安樂想不明白。

雪落了一眼睛,竟有些迷茫。

不知道為什麼,明明目前這一切都是所求的,可結果卻並不令開心。

次日崔進之帶兵離開了長安,一晃又是十幾日過去,快要過年了,長安城裡看著是熱鬧,可城外景象卻頗是淒慘。

冬後日子不好過,河南道鬧事,不逃難的災民就了關,在長安城外下紮了,等著達貴人從指點東西出來救命。

“除了粥棚,可以再擺個藥棚出來,讓你府上醫定期診脈,大冬天的難免風寒,那些流民又沒錢治病。”

李述沿著牆一路走過去,看著李勤擺的粥棚,又提點了一句。

世家眼睛都長在天上,本看不見城外頭的這些民生疾苦,施捨粥棚的人之又

李勤被太子擼了所有差事,朝堂上一時半會兒做不出事來,李述還是讓他先走拉攏民心的路子——他是長安城裡頭一個給流民開粥舖的親王。

Advertisement

“也不要只局限在城外流民這兒,不關中貧苦人家也缺過冬的口糧,你各郊縣的莊子外也可以擺些粥攤出去,今天旱災影響的人多,指你這口糧過冬的人怕是不了。”

李述又指點了一句,輕咳了一聲,肩上斗篷。

李勤道,“這個我已經命莊子上的人去做了。”

李述點了點頭。點頭間,髮髻上那玉簪就隨著日晃了晃。從前那永不離的樸素金釵再不見了踪影,如今再不離的是這玉簪。

都是某種執念。

玉簪越是紅,越顯得蒼白。

許是安心養病的緣故,李述比前陣子了一些,臉頰上多了點,鋒利的弓骨就被蓋了下去。從上看不出任何曾經崩潰的痕跡。

若不是那玉簪,李勤幾要疑心皇姐徹底都忘了沈孝。

李勤將目從玉簪上收回來,道,“不讓流民進城,太子這事做得不厚道。今年雖額外有河南道的流民,流民確實比往年多了一些,但又不是翻倍地長,若是父皇理政,肯定不會他們進城討食的。”

其實往年一冬,長安城外就容易聚集起過不了冬的百姓來。只要流民數量不是特別多,守城士兵就不會攔,任由他們進城去,隨便去做點苦差事,又或是去哪家酒樓後廚翻檢,再不濟沿街乞討,都能自救過冬。

但今冬太子當政,太子好排場,最是煩盛世裡有流民,這不就意味著他治理不當麼?因此掩耳盜鈴般,今年就是不許流民進城。

李述淡笑,“隨東宮怎麼折騰去,他手上有權了,可不得做點事顯擺麼。正巧,因這件事東宮招恨,你施捨粥棚,就更能把他虧掉的民心攏到了自己上來。多好啊,損人利己的事,咱們求之不得呢。”

Advertisement

李勤就笑了一聲。

話語尖刻,李述跟從前一模一樣。

不管有沒有政治助力,看著李述振作起來,本就是一件好事

二人不好說太多話,不然要讓人起疑心。況且李勤在粥棚這兒已經消磨了一上午,這會兒要回府去。

別了李勤,李述往自己的粥棚走去。

公主府的粥棚離城門口最遠,也只吝嗇擺了一間,跟李勤浩浩盪一排粥棚的盛況是比不得。

李述擺粥棚本就不是為了賑災的,不過為了有個出城跟李勤見面說話的機會。因此象徵意義大過實際作用。

李述走了幾步,忽然皺了皺眉,“安樂怎麼跟個牛皮糖似的,開粥棚還要在我旁邊開。”

粥棚旁邊,新開了安樂公主的粥棚。

遠遠的就能聞見一陣白米的香氣,不災民都被香氣吸引,在安樂粥棚前排起了隊。

相比之下,李述粥棚前就顯得特別冷清,沒幾個人。

李述走近了,這才知道是為什麼。

安樂鍋裡熬的都是上好的白米,濃稠一碗,別說是災民了,普通老百姓都吃不起這種米。相比之下,粥棚不過是最便宜的糜子混陳米,是個人都知道哪家好吃。

安樂也在粥棚裡,遠遠地看見李述,就對招了招手,繞過人群走了過來。

安樂笑,“我第一天開粥棚,沒想到這麼多人。”

李述展眼過去,看排隊的人可不單單是面黃瘦的流民,反而有不紅潤的普通人都混在裡面。怨不得那麼多人呢,白米吸引的不單單是流民。

安樂又道,“太子哥哥不讓流民進城,也是為了長安城百姓著想,不然流民湧進城,晚上宵了又不可能一一攆出去,在坊間東西竄,弄得人心惶惶。但太子哥哥又不是不管流民,這不,我就來賑災了麼。”

李述隨意扯了個假笑,不置可否。

用白米賑災?這可當真是財大氣,不愧是太子胞妹,一舉一盡顯太子仁德。

且看能用白米支撐幾天吧,到時候不住了還得換回糙米,這幫口味養刁了的人才不會記你白米的恩,只會抱怨憑什麼降低標準了。

說了幾句話,李述懶得再同安樂寒暄,正要走,就見一個臟兮兮的小孩兒跑了過來。那小孩兒頭大子瘦,一件補丁摞補丁的大人棉服穿在上。

安樂的侍連忙攔住了沒規矩的小孩,臟兮兮的,可別弄髒了公主的服。

那小孩兒被一攔,怯了,一副要哭的樣子,舉著手裡半張草紙,不知道是要把紙遞給誰。他著關中土話,“謝……謝公主的飯。”

兩位公主,平公主粥棚前沒人,侍就默認了是來謝安樂公主的。

鬆手接過紙條,小孩兒如蒙大赦,逃一般就跑遠了。

瞧了一眼紙條,忽然就笑了一下,遞給安樂,“禀公主,是吃了粥的專程流民來謝您的。那小孩兒不會寫字兒,就只給您畫了朵小花表謝意。小可憐,怪招人疼的。”

安樂也覺得有趣,還沒跟民間小孩兒接過,接過草紙就要看,誰知旁邊的李述驟然就搶過了那張紙。

安樂轉過頭去,看到李述抿著。

李述心中是驚濤駭浪,偏偏不敢表現出一分一毫的異常,細瘦手指攥著草紙一角。

草紙糙泛黃,上手只覺糲,是民間百姓隨便用麻頭做的,並不適合寫字。紙上無任何字跡,唯以燒焦的木柴為墨,在一角隨手勾了一朵花。

他回來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