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醫錦夜行 第311章孤膽

《醫錦夜行》 第311章孤膽

麗朵匆匆追了上去,心下驚駭不已。

阿娜姐姐竟然以燕青來舉例子!燕青可是傳說中的大魔王哪!據說他高三丈,青面獠牙,有三個頭六只手,最生吃部族兒郎的心肝,還嗜食部族的小孩子。

三年來,燕青大魔王把胡族各部都打怕了,他時不時地就來草原上擄走些小孩子回去烹了吃,部族中的婦人們嚇得都不敢讓孩子離氈房太遠。

不過,麗朵跟在阿娜后,默默地想著,若漢人都像燕青大魔王那樣,甚至十個百個人里面有一個像燕青大魔王,這場戰爭的結果還真是不被期待。

兩個后,傳來阿米爾低沉卻有力的聲音:“阿娜麗罕,一個民族要走向富強,過上好日子,總要付出代價的!難道你就甘心,草原上的部族永遠被慶國著嗎?”

阿娜麗罕的形頓了頓,慢慢地走開了。

沒有說出來心里的話。

可是哥哥,有玉竹和燕青那樣的人在,草原兒郎即便真的攻進大慶,也終究要被趕出來的!

你們當真以為,彎刀的刀鋒所指,會所向披糜麼?

……

……

“啟稟皇上,胡人彎刀已指向我中原腹地,臣請立即前去北疆,時日稍遲,恐怕就貽誤戰機,生靈涂炭。”

燕青跪在大殿中請戰,兩旁的文臣武將面凝重。

“可是兵呢?從哪里給你找兵來?”一名文臣幾乎失態地低聲詰問:“京城附近的兵都已調去了幽州,現在京都周圍兵力空虛,只有羽林軍這幾萬人馬,你……你莫非要……”

“是啊皇上,京城附近幾州除了羽林軍再無可用之兵,若羽林軍也被調走,京城防務空虛,幾近空城……”

“皇上,不能啊!”

Advertisement

“北疆戰事可以暫緩,京城的兵力可不能胡調啊!”

燕青抬起頭來,神堅定。

“臣不要一兵一卒,獨自前往北疆。”

“那怎麼可能?”一直沉默著的皇帝也失態地失聲喊了出來:“你一個人能怎麼樣?”

皇帝看向兵部尚書:“袁卿,看看還能從哪兒調兵力?”

因為南越戰事,除了北疆的兵力離得太遠不敢調,其它地方的兵力或多或地都被調了一些,現在北疆出事,皇帝又向他要兵,兵部尚書袁海兵心里有些為難,面上卻不敢表現出來。

在這大殿之上,士兵就是一個個數字,以千或萬為單位,可是事實上呢?

每一個士兵都是爹生媽養,吃了十幾年的糧食才能長了軍籍之后,又得分發武糧食服,訓練個三年兩載才能打仗,這些哪一樣不得要錢?

說要兵要兵,說得輕巧,這可不是河床里的石子,這是活生生的人!

袁尚書心下腹誹,上卻不能駁了皇帝的面子,有氣無力地答應著:“是,皇上,臣再想想,從哪里還能調出兵力來。”

從哪里還能調出兵力來?

殿上的人都把這句話在心里咀嚼了一遍。

臨近南方的兵力都被到幽州,宛陵和吳鎮去了,原本京城附近還有些兵力,但王忠輕敵打了敗仗,這些兵力也跟著康王補到南越戰線上去了。

現在只剩下北疆的兵力,可北疆本就告急,西邊沿海倒有些兵力,可一來離得太遠,遠水救不了近火,二來,西邊倭寇不斷,還指著他們制倭寇呢!

“皇上,臣說的是實話。禮縣失陷,真田州,定州和厘州三地暫時還沒事。三州約好了守相助,只要及時趕到,組織有效防線,還可拒敵于外,之后再圖收復禮縣。若錯失良機,失了三州中的任何一州,胡族以此為據地向中原腹地進發,怕是以后的仗,就不好打了。”

Advertisement

燕青說的是實話。

殿中的大臣們能坐到這個位子上來,哪個都不是傻子。道理誰都懂得,只是再怎麼說,沒有兵,這仗又能怎麼個打法?

“燕卿,你先起來。”

燕青站了起來,四周是嗡嗡的議論聲。

“康王已收復全部國圭,或者南面的兵力可以撤回來一部分?”

這個提議似乎靠點譜,幾名大臣紛紛議論起來。

燕青心下微嘲,沉聲道:“臣反對,首先南越的兵力已經連著打了一個多月,歷經大小十數場戰役,傷亡數極高,本就已是強弩之末;其次南越雖已進深山,但以李家的子,隨時還會反撲,若從南方調軍隊,萬一南越反撲,到時候反被南越追著打。”

“不錯,”一名矮個子武將道:“至也得等南面的局勢穩定,康王打傷了南越的元氣,訂下城下之盟,才能調那邊的兵力。”

“不然的話,怕是南越的防線也危殆。”

眾口多辭,莫衷一是。

燕青再次請戰,侃侃而談。

“臣請去北疆組織防線,以三州原有兵力抵抗胡族,待南越戰事穩定,再調兵力不遲。”

皇帝顯然被他說,看向殿角站立著的肖岸錦。

肖岸錦站出一步面無表稟報:“昨日胡族攻打真田州未竟。”

一名大臣大驚奇:“真田州到京城快馬也須兩天,昨日真田州發生的事,你如何今日便知?”

肖岸錦狹長的眸子掃他一眼,并不答話,退回到角落里站定。

他似乎只能聽到皇帝的話,看到皇帝的眼,其它人說什麼做什麼,他都不予理睬。

那大臣討了個沒趣,卻也不敢同肖岸錦翻臉,只得看向皇帝,瞧他如何定奪。

皇帝顯然對肖岸錦極為信任,也不問原因,便又看向燕青。

Advertisement

燕青道:“臣知真田兵力部署,真田守將李若晗為人謹慎,韌極強,以真田州的兵力,堅守五天無虞,若定州和厘州馳援,甚至堅守十天也有可能。事不宜遲,臣請立即出發。”

殿中大臣面面相覷,都知燕青所說屬實,但一兵一卒都不給他,讓他只前去救援,眾人都覺得,這實在說不過去。

商議了一番之后,在燕青的堅持下,皇帝拍板決定,讓他去,順便調五千羽林軍給他。

燕青堅辭不愿,理由是皇城的守衛更加重要,最終經過群臣商議,給他三千羽林軍帶走。

軍隊的調手續相對繁瑣,燕青心急如焚,決定自己先走,讓副手帶著軍隊隨后趕去。

他向皇帝告退,幾名文武大臣轉到書房接著商議下面的事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