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真的會有效果嗎?
要是瞎吃藥,吃壞肚子了反而不妙。
杜若寒又堅持了半個時辰,眼看上午的時間就要過去了,他卻連四分之一的題目都沒寫完。
再這麼下去和棄考也沒區別了。
杜若寒一咬牙,拿了兩粒風寒藥,和水吞下了!
馮林與林業的考試況良好,不是他倆有多厲害,而是這是他們的第一場春闈,他們年輕,已有舉人功名在,便是考不上也不丟人。
當然蕭六郎還是希他倆能高中,尤其是林業,畢竟蕭六郎當初給林業補習的時候承諾過,無效半額退款。
那可是兩千多兩銀子呢——
傍晚時分鐘聲響起,所有考生都停了筆,等待監考們前來糊名收卷。
他們的試卷將會先被送往清輝堂,由六位翰林院的考以朱筆謄寫,謂之朱卷,朱卷也會糊名封卷,之后再送往正堂。
這是為了防止有閱卷認出考生的筆跡,從而徇私舞弊。
考生們十號出場,十一號再度進場。
第二場考的是八文。
題目出自《論語》——“君子周而不比,管仲之小哉”,又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句子。
值得一提的是,“君子周而不比”一句曾在十一年前的一場恩科中出現過,也就是說,這不算新題了。
那一屆也是出過不優秀的八文的,想在此基礎上再次驚艷閱卷只怕是難上加難,考生們既要寫出這一句的新意,也要兼顧下一句。
考場的氣氛明顯比第一場凝重多了。
整個貢院除了呼嘯而過的風聲,便是考生們落筆的沙沙聲。
沒多久, 有人病倒了。
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舉人,他三十多歲才考上秀才,四十歲中舉,這是他第六次春闈了,再不高中,下次春闈他就六十了。
他的力可想而知。
可上天沒因他的力而對他有所眷顧,他本就子骨衰弱,又坐在最邊上的一個考棚,寒風直往里灌,第一場時他其實就已經有了點不好的苗頭,著頭皮堅持了下來。
到了第二場,實在熬不住,沒寫完就倒下了。
如果僅僅是風寒倒罷,偏偏他是中風了。
他只能被衛軍抬了出去。
這場春闈算是又砸了。
這是他準備得最充分的一次,也是發揮最好的一次,不出意外,應當能高中,可惜就是出了意外。
老舉人的倒下給考生們增加了不心理力,考場更靜默了。
這邊,考生們埋頭答題之際,清輝堂的六位翰林院考們也謄抄完了第一場的全部試卷。
考生們的墨卷被封存,放進專門的柜子,一直到三場全部批改完才會拿出來與朱卷一起存檔。
第一場的朱卷在衛軍的押送下被送往里頭的正堂,六名考齊齊松了口氣。
其中一個人見清輝堂沒有旁人,小聲調侃道:“我覺得,我似乎是謄抄了安郡王的試卷。”
一題沒錯不說,那字更是別有風骨,見過這麼多春闈的考卷,那一份考卷絕對是字跡最優秀的,幾乎能媲書法大家的墨寶。
不料他話音一落,對面的一個考開口了:“我覺得,安郡王的試卷應該是在我這邊。”
他也謄抄了一份完答卷,絕對是無可挑剔的那種,除了安郡王,全昭國沒人可以做到。
試卷被糊了名,看不見到底是誰的,他們謄抄時也只是在墨卷與朱卷上排序號,謄抄完會將兩張試卷并排放在一起,在銜接蓋上印章。
若是序號出錯了,可以對印章尋找。
謄抄們都很仔細,迄今為止沒出現過試卷弄錯的況。
二人小聲爭執了起來,誰也說服不了誰。
考們的爭執,考生們一無所知,考試時間要結束了,他們正在筆疾書。
安郡王是早早地便落了筆。
他的眼睛到了夜晚會失明,所以他的試卷都盡量在大白天做完。
鐘聲響起,第二場考試也結束了。
考們前來封卷,這一場哀嚎的人不,顯然是第一場太順風順水,導致他們低估了第二場的難度。
然而真正的噩夢是第三場。
這一場主考策問。
題目刁鉆到有考生看第一眼便恨不得昏死過去。
它考的竟然是論嫡長賢。
《春秋》語云——立嫡立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說的是家中只有嫡子才有資格繼承家產,即便庶子比嫡子早出生,也該以嫡子為重,除非嫡子死了,才能到庶子上位。
譬如曾經的昭都小侯爺,他是家中最小的兒子,頭上有兩個庶出兄長,可兄長們沒有繼承權,只有他才能被人稱呼一聲小侯爺。
如今他死了,宣平侯的家產便理應由庶長子繼承,除非信公主的肚皮里再冒出一個嫡子來。
若是家中有好幾個嫡子的,那麼以嫡長為貴,嫡長子繼承家產,譬如定安侯府的顧長卿。
這兩位都尚且屬于嫡、長中德行配位的,可是也有德不配位的,譬如曾經的廢太子。
莊太后一生無子,柳貴妃的兒子是大皇子,他被先帝冊封為儲君。
他與柳家謀反之后被貶為庶人,那之后規矩該立二皇子才是,偏偏立的是五皇子,也就是如今的陛下。
陛下登基后,立了蕭皇后的兒子為太子。
若贊同立嫡立長不立賢的說法,那麼陛下的皇位便來路不正;可要說不贊同,那就是在指責陛下立太子立的不對,畢竟誰都知道,太子雖是嫡出,卻不是幾位皇子中最出眾的。
這是一道送命題啊!
幽州來的考生們都瘋了。
他們幽州這屆考生是得罪了誰?鄉試的策問考削藩,會試的策問更刁鉆,這特麼都考到皇帝的家務事上去了!
雖未明說是立儲之事,可誰也不是傻子。
何況立儲嚴格說來也不算是皇帝的家務事,它是國事。
既是國事,那就沒什麼不能拿來考他們這群舉人的。
總之,把他們考糊就對了。
多虧天氣寒冷,沒人中暑,就是又有倆老舉人中了風,都是讓這題目給嚇的。
安郡王拿到題目時也微微皺了皺眉頭。
他不明白這題是誰出的?是翰林院還是陛下?如果是陛下,那麼陛下的用意是什麼?
是對太子不滿嗎?還是在敲打想要把太子拉下馬的莊家?
畢竟立嫡是立當今太子,可若是立長就該立莊貴妃的大皇子。
安郡王很快就笑了。
有意思。
這題目出的真有意思!
馮林與林業到這一場基本跪了,他倆屬于沒多政治細胞的,參不這道題目背后的深意,還只當就是字面上的立意。
馮林家里就他一個兒子,立啥呀立,都是他的!
林業雖是家中庶子,可他爹說了,繼承家業沒出息,當才有出息,所以他的哥哥們一點也不想繼承家業,他們全都想當。
如果他考不上進士,就得和哥哥們一樣回去繼承家產,做一個富甲一方的小首富。
唉,他不想,好憂桑。
蕭六郎拿到考題時,表沒有多大變化,但他也明顯覺到難度比前幾場考試大了。
他閉上眼,在心里打了會兒腹稿,打好后沒著急筆,而是又坐了小半個時辰,推翻了方才的想法。
……
貢院的考生們一個個考得焦頭爛額,恨不得把筆給摔了,而在貢院之外,寂靜清冷的青石板小道上,一名單薄清瘦的影癡癡地著貢院的圍墻。
考題在開考后的半個時辰便傳了出去,如今茶樓酒肆都傳遍了,只是沒人能把答案送進去。
男子立在巍峨的墻壁下,他手中著一張紙,上面寫著策問的考題。
他的眼底放著激的芒。
他會做。
這題他會!
他知道怎麼寫,他的腦子里早已閃過不下十篇答案!
他手中的紙團,子抑制不住地微微抖。
“什麼人?”
一名巡邏的衛軍發現了他。
他拔就跑!
為不影響考生考試,附近止騎馬,衛軍全是徒步巡邏,但也夠將這個手無縛之力的男子逮住就是了。
“是你?”衛軍將男子摁倒在地上后,認出了對方的份。
柳一笙。
衛軍見怪不怪了,京城貢院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考試,每一場都能在外頭抓到這個瘋子。
衛軍冷聲道:“你又進不去,總來這里做什麼?”
“路過。”柳一笙說,他被人反剪著雙手摁在地上,有些難。
“出了什麼事?”另一個衛軍走了過來。
“是柳一笙。”第一個衛軍說,他其實都打算將柳一笙轟走了,可顯然他的同伴不想輕易放過柳一笙。
同伴蹲下,自柳一笙拽著的拳頭里出一張字條,上面寫著今日的策問考題。
他頓時不屑地笑了:“居然竊取春闈考題,你想干什麼?伙同里頭的人作弊嗎?”
這種考題早傳出去了,衛軍也都明白這一點,可他就是看這小子不順眼,怎麼也得安個罪名辱他。
柳一笙被拖進了一旁的巷子。
雪花般的拳頭朝他招呼了過來,他被揍得滿臉是,渾搐。
“行了行了!春闈呢,別打出人命了!”第一個衛軍看不過去了,勸住了同伴,拉著他回到了巡邏的小道。
雪花紛紛揚揚地落了下來。
柳一笙攤在冷冰冰的街道上,著灰沉沉的天空。
他看不到希。
他想死。
可他也明白,那些人不會讓他死。
他們要他活著,承廢太子與柳家的罪惡。
冰冷的雪花落在他的傷口上。
要是能這樣凍死該多好——
他閉上眼冷笑。
忽然,頭頂線一暗,落在上的雪花沒了,他淡淡睜開眼。
有人為他撐了一把油紙傘,傘上用十分蹩腳的手法畫著花花與小,傘柄卻致地刻著字。
傘下氣質如玉。
左臉上一塊大大的紅斑,這一瞬在雪地里卻艷若桃李。
顧蹲下來,將傘放到一旁。
他抬手去阻止顧。
“別。”顧說。
柳一笙……沒了。
顧將小背簍放在地上,從里頭取出小藥箱,拿了幾個舌板橫著放在他里:“咬住,可能會有些疼。”
柳一笙咬住了舌板。
顧住他的右胳膊,咔一聲復了位。
還有大。
這個比較疼。
顧的手輕輕地放在他的左上,將他的抬了起來:“我數三聲,然后給你復位,可以的話,點點頭。”
柳一笙冷汗直冒地點了點頭。
這個作讓他很。
顧:“一……”
咔!
接回去了。
柳一笙甚至還沒來得及去迎接疼痛。
當然,那一下的疼痛也是劇烈的,他眼淚都出來了。
不過他又給忍了回去。
顧用聽診聽了聽他的呼吸,當到其中一肋骨時,他疼得悶哼了一聲。
顧拿回聽診,解開他的外,將手了進去。
他頓時慌了:“你做什麼?”
“噓,別。”顧認真地在他的肋骨上了起來,的作很小心,“肋骨骨折,錯位不是特別明顯,可自行恢復。”
顧將手收了回手來。
這只手,適才在他的膛之上游走,柳一笙有些難為:“你們醫都這麼……”
“是大夫。”顧糾正他。
柳一笙不說話了。
顧站起:“你在這里等我,我去給你輛馬車。”
“不用。”柳一笙住。
“嗯?”顧古怪地看著他。
柳一笙忽然無法直視的眼神,他垂下眸子:“我說,不用。”
頓了頓,手指,冷冷地看向,“我還是那句話,如果你救我是為了有朝一日我能報答你,那麼你錯了,你應該把籌碼在那些考生的上,不是我這個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上!”
顧長長一嘆:“你還是不信你自己啊。”
柳一笙自嘲一笑:“你看走眼了,我就是一個連科舉資格都沒有的廢!”
顧唔了一聲:“你想科舉?”
柳一笙撇過臉:“不想,也不可能。”
顧認真道:“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
“是嗎?”柳一笙冷笑,一陣寒風吹過,顧的油紙傘骨碌碌地滾了過來,頭戴小花花的小就那麼毫無預兆地闖進了他的眼底。
他忽然就笑了,笑得滿是嘲諷:“你聽說過進士簪花嗎?每年陛下都會欽點三名一甲進士,賜頭甲簪花,你要是能拿到他們的簪花,我就相信你說的,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記住,不是一朵,是三朵。”
“別怪我沒提醒你,就連當朝太子妃也只拿到了兩朵而已。”
(本章完)
一朝變成三個崽崽的后娘,于靈兮也是極為無奈的。才剛嫁人就遭遇分家,這都什麼事呀?還好她早有準備,把娘家的東西都搬過來了……不過,既來之則安之,三個崽崽都很可愛,那就認真養養吧!至于孩子爹麼,她是真的不怎麼在意………
嫁到秦家第二個月,孟元元獨守了空房。不是夫君過世、遠行,而是他被親爹孃認了回去。 臨行前賀勘問她跟不跟去,她搖頭,他聽完轉身離去,再未回頭。給秦家留下豐厚田產做報答,也算了清。 孟元元毫不意外,所有人都知道,是她利用手段污了賀勘的名,他迫於清名才娶了她。既他不再是秦家二郎,這親事自也不作數。 如此,她安下心來,平淡度日。 不料一年後,秦家大伯輸光家產,更在外面簽了契書將孟元元抵掉。 走投無路,她只能帶着還未及笄的小姑千里奔逃州府,敲響了賀家的大門。 賀府高門大戶,嫡長子賀勘天人之姿,逸群之才,被家族寄予厚望,家中自然不會認他當初娶的粗鄙村婦。 賀勘本人也清醒,念着養家恩情,只在府中給人安置了個容身角落,卻從不理會。 直到一日,一女子在府中打聽公子書房,身姿嫋娜,嬌豔欲滴,衆人才知道,窩在後院的村婦真正模樣。 孟元元覺得小姑適應了這裏,去找賀勘商議:謝公子照顧,改日我便離開。 賀勘見人這段日子還算安分,清淡掃她一眼:留在府裏也無妨。 見她柔婉退下,他當她是答應下。 轉天,賀勘在後巷碰見孟元元,她正和老家來的竹馬表哥見面,商討回鄉。 第一次,賀勘覺得自己該親自管教一下這個妻子。 妻,死後亦要同冢而眠,她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