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大唐:穿越之后,我直接開擺 第555章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大唐:穿越之后,我直接開擺》 第555章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在對付世家的同時,李世民還在行政上,對西域和突厥進行了整合。

立了安西、安北、大宛、月氏等都護府,從行政方面將突厥草原和西域,徹底納了大唐的版圖。

從此以后,這兩個地方就是大唐名正言順的領土了。

當然,整合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

大的國家雖然都投降了,但依舊有小部落負隅頑抗,時不時擾一下城市。

對此,李世民加大了對西域和突厥的駐軍,甚至在北方的草原上,筑起了一座新的城市。

取名為歸化城。

安北都護府的駐地,就在歸化城中。

除了軍事和政治,李世民在民生方面也做了不

在清掃了世家大族之后,朝廷開始大力發展河北、山東一帶的民生經濟,首先就是鋪路架橋,加強通。

后世有句話說得好:要想富,先修路。

只有把路修好了,才能帶其他行業的興盛。

其次,則是興修水利。

山東一帶自古就是農業重地,水網布,水利設施發達。

但由于隋末天下大,這里正是主戰場之一。

對民生的破壞,讓這里的水利設施,幾乎被毀壞殆盡。

貞觀初年的多次天災,朝廷雖然都派人前來救災,也曾多次對水利設施進行修繕,但都不夠徹底。

最多只能算是修修補補。

這一次,由李世民親自下令,對河北、山東一帶的水利設施,進行大規模的興建和修繕。

不僅恢復了當初發達的水利設施,甚至還更勝一籌。

從此,山東再無水旱之患。

除了農業,李世民對于工業也十分重視。

山東自古就有魚鹽之利,因此曬鹽技傳過去之后,很快就在長蘆和萊州,建了兩大鹽場。

Advertisement

兩大鹽場的出現,立刻為河北、山東的百姓,解決了吃鹽的問題。

同時,也帶了山東的另一大產業——漁業。

是的,這一刻李世民跟韋安平想到了一塊去。

兩人都看中了近海的漁業,同時在一南一北將其發展起來。

有了大量的海鹽,大多數魚都可以制咸魚,可以長期保存,更加利于長途販賣。

山東發展魚鹽的輕工業,而河北則是發展重工業,也就是鋼鐵。

自古以來,河北的鐵礦就十分出名,同時也是大唐最重要的鐵產地。

在后世,這一帶的鐵礦產量,更是占到了全國的一半。

李世民并不知道后世鐵礦的產量,但他卻很清楚鐵的重要,因此不僅大力發展,而且還配套了相關產業。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短短半年,河北山東的經濟就得到了極大發展。

但這還不夠……

用韋安平的話來說,就是文化發展要跟上經濟發展。

因此,在發展民生經濟的時候,各種文化節目,也在山東一帶大力發展了起來。

其中,最歡迎的當然是戲劇,尤其是《重八傳奇》那幾部,更是火異常。

每一次演出,都能引得萬人空巷。

韋安平雖然給重八設定了出生背景,但并沒有寫明籍貫,因此《重八傳奇》在各地演繹的時候,總會不小心變了“本地人”。

《重八傳奇》在山東一帶上演的時候,也是如此。

再加上現實中的山東一帶,確實也出現過水災、旱災、蝗災,甚至還有小型的瘟疫。

可以說故事里的劇,一樣不

如此高度相似的節,自然會引來百姓們的聯想,于是想著想著,重八就了山東的英雄。

重八的事跡,也了百姓口中爭相傳唱的傳奇。

Advertisement

沒過多久,甚至還有人為其立了碑文,建了一座雕像。

待遇堪比孔圣人!

對于這個結果,李世民和韋安平都有些始料未及。

李世民不知道該如何理,只好寫信求助,最后還是韋安平給出了意見。

用他的話來說,反正重八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如今山東一帶需要他,就讓重八去做一回山東的神吧。

隨著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在山東一帶還衍生出了另一種文化——游學文化。

山東自古就是儒學興盛之地,這里有著大量的儒學泰斗、經史大家,以及濃厚的文化氛圍。

再加上那些被打的世家大族,在朝堂上失意之后,紛紛轉了民間,著書立說,教授弟子,過起了士的生活。

于是,便有想要考科舉的學子,打著游學的名義,拜訪這些儒學泰斗和士大家。

一開始,這種行為還只是在山東一帶流行,但沒過多久,就帶起了一陣風,甚至傳到了關中長安。

畢竟,隨著科舉的興盛,沒有哪個不想高中進士。

趁著年輕去拜訪大儒,游學天下,已經了一種新的流行文化。

許多游學的士子,走遍了山東一帶之后,猶不滿足,于是繼續朝著四方游學。

有人去了幽州,也有人去了西域,還有人去了嶺南。

過年之前,韋安平就恰好遇見了這樣一批人,只不過他并沒有過多理會。

但李恪聽說他們是從長安來的之后,立刻熱地接待了他們。

接待的過程,發生了什麼,韋安平不得而知。

但事后他聽說,這群游學的學子,似乎打算去南洋看一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嗯……

這句話是韋安平用來教育李恪的,沒想到被他用來教育那些學子了。

Advertisement

不過,看那些學子的樣子,似乎完全接了這句話,并且要親實踐。

對此,韋安平只能祝他們好運。

花了半天的時間,韋安平看完了李世民送來的年終總結,對朝廷這一年的所作所為,進行了簡單的點評。

接著,他也開始寫自己這一年以來所做的事,也算是這一年的年終總結。

“說起來,這一年有小半的時間都在路上呢。”

他是正月從長安出發,一直到五月中旬才到達廣州。

因為帶了大量的資和家眷,這一路走得很慢,中間還發生了不,也在沿途的城市停留了不時間。

“這麼算的話,我這里應該是半年總結吧?”

“算了,反正都一樣!”

不管是一年,還是半年,這個貞觀六年終將過去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