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大唐:穿越之后,我直接開擺 第554章 三年打造一支艦隊

《大唐:穿越之后,我直接開擺》 第554章 三年打造一支艦隊

“先生,老朽該死啊!”

回到都督府,韋安平剛進門就看到一個影朝他沖過來,隨后撲通一聲跪了下去,大聲哭訴。

不用想,眼前之人就是陳家家主陳濟士。

“陳家主,你做錯了什麼事啊,要行如此大禮?”

韋安平故作驚訝地問了一

“在下……在下沒能看住陳家的叛徒,讓他們帶著船和人,一起叛逃了。”

陳濟士一邊說,一邊連連叩頭,聲淚俱下。

“這不是你的錯!”

韋安平微微一笑,淡定道:“陳家的事,我已經知道了。叛逃就叛逃吧,放著大唐的好日子不過,非要去南洋當野人,那就隨他們去吧。”

“啊?多謝先生!”

陳濟士先是一愣,隨后大喜過,再次叩頭不止。

“不過……”韋安平再次開口。

“什麼?”

“不過,陳家跑了那麼多人,恐怕無力經營廣州城的漁業了吧。”韋安平正道:“所以這件事陳家就不用手了,回去好好種田吧。”

“這……”

陳濟士當場一愣,萬萬沒想到,韋安平會把原本說好給陳家的產業,直接剝奪了。。

這樣一來,除了叛逃的那些人,陳家豈不是什麼都沒有剩下。

“先生,你當初說好的……”

“我記得你也說好的!”

韋安平瞪大眼睛,直勾勾的看著對方,咬牙道:“怎麼沒見你做到啊?”

“我……老朽知錯了!”

陳濟士被嚇了一跳,連連倒退,口中也連忙認錯。

“知道錯就好,那就回去吧。以后也不用來找我了,我這邊很忙的。”

韋安平揮了揮手,直接進了府里,再也不看對方一眼。

陳家人叛逃這件事,并沒有掀起太大的風浪。

Advertisement

幾天之后,事就慢慢平息了下來,接手了陳家業務的貨運局,正式開門營業。

一開始,人們對于貨運局的能力還有所懷疑,但隨著有人嘗試下單,并且得到了良好的服務之后,越來越多的商人選擇了跟貨運局合作。

有些商人甚至在廣州買了東西之后,直接把貨給貨運局,自己則輕前往長安。

兩個月后,在長安城輕松拿到了自己的貨,反手賣出去就能賺好幾倍的利潤。

如此方便快捷的貨運機制,立刻讓所有人都依賴上了貨運局,不管是出行,還是運貨,都再也離不開它。

在發展貨運局的同時,韋安平的挖礦計劃也終于開了頭。

一只探礦小隊,終于在循州境發現了一座金礦。

收到這個消息,韋安平立刻派人前去,將整座山都“保護”了起來。

隨后,負責工業的韋家也派出了大量的人才,對這座金礦進行勘探和嘗試開采。

經過小半個月的嘗試之后,隨著火藥的一聲炸響,這座金礦終于迎來了第一次開采。

有了金礦,韋安平的底氣一下子足了起來,直接開啟了大船的建造計劃,最后用三年的時間,建第一支南洋水師艦隊。

這個速度雖然有些不可思議,但俗話說得好,有錢能使鬼推磨。

在他不計本的“大撒幣”之下,負責招募船工的心腹管事,又給他找來了大量的練工人。

這些船工,不僅有揚州和江浙一帶的人,甚至還有幽州人。

為了心腹管事許諾的高額工資,毅然決然地跟著其他人,一起來到了嶺南的廣州。

短短幾個月,心腹管事竟然招募到了數百船工,而且都順利地來到了嶺南。

Advertisement

于是,在快要過年的時候,廣州的造船廠,已經聚集了五百多名練的造船工人。

正因為有這些人在,韋安平才有底氣,用三年的時間打造一支艦隊。

時間過得很快,就在造船廠熱鬧非凡,人人都掌,準備大干一場的時間。

時間已經來到了貞觀六年的年末。

廣州城的冬天并不冷,甚至偶爾還會超過三十c。

如果不是日歷上的提醒,韋安平甚至覺不到是冬天,而且還快要過年了。

這是他在嶺南過的第一個年。

只不過,由于邊都是從長安來的中原人,過年的習俗還是跟長安一樣。

就連吃的小食和宴席,都大差不差。

有宋寧在,總能做出韋安平喜歡吃的食。

除了自家過年,韋安平也給所有工人都放了七天的假,包括正在挖礦的昆侖奴。

是的,如今負責挖礦的,同樣是來自南洋昆侖島的昆侖奴。

雖然陳家叛逃,帶走了大量的船只和水手,但韋安平還是通過州都督和盧祖尚,搞到了一批聽話且溫順的昆侖奴。

用他們來挖礦,簡直是再適合不過。

對于這些昆侖奴來說,挖礦的辛苦,本不算什麼。

只要有一口吃的,有安全的地方可以睡覺,就已經足夠了。

再差,能比南洋的昆侖島上更差嗎?

過年的七天假期,除了休息和玩樂之外,韋安平并沒有忘記寫一份工作總結,送給遠在長安的李世民。

他離開長安的這段日子里,李世民在長安也做了不大事。

比如清量田畝,查清戶和世家大族的家奴,迫他們放出人口。

同時也對世家大族進行了大清洗,將其中負隅頑抗的幾大家族,全部掃除干凈……其中就包括了崔家。

Advertisement

因為私下聯系地方大員,崔家犯下了大罪,已經被李世民徹底除名。

出于憐憫,李世民并沒有對崔家的所有人趕盡殺絕,而是將整個崔家流放到了幽州以北,也就是靠近高句麗的地方。

他的目的也很簡單,希崔家能夠用自己最后的影響力,滲到高麗王國部,從而探聽一部分報。

如果崔家能夠戴罪立功的話,未必沒有機會回來……

到崔家的影響,馮家也倒了大霉。

馮盎調職京后,被安排到了一個名“嶺南開發計劃果匯報組”的奇怪部門里。

整個部門只有他一個人,既是組長,也是組員。

這樣的任職,差點把馮盎瘋了。

看到馮盎的況不對,李世民又是一紙詔令,將整個馮家都搬遷到了京城。

幾個月后,馮盎見到了京的全族,這才安靜了下來,乖乖認命。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