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大唐:穿越之后,我直接開擺 第549章 整合與發展

《大唐:穿越之后,我直接開擺》 第549章 整合與發展

就在馮家變賣家產,斷尾求生的時候,韋家和黃家在韋安平的指點下,開始了對馮家家產的兼并。

短短半個月,馮家的家產就被韋家和黃家瓜分完畢。

憑借著這些家產,韋家和黃家一躍為廣州城中的兩大新興家族。

至此,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得出來,韋家和黃家要飛黃騰達了。

吞掉馮家的產業之后,韋安平開始了第二步計劃,將韋家和黃家手中的產業進行整合。

整合的方式也很簡單,同一產業或者同一行業,給單獨一家管理。

比如農業生產,包括種植水稻、蔬菜和水果,這些都給黃家。

工業生產則給韋家,比如印刷廠、油墨廠、紡織廠等等。

至于商業,城的商鋪、店鋪這些都是各管各的。

但對外的貿易,則需要兩家各派一部分人員,再加上都督府的員組聯合商隊,共同進行貿易。

整合完這些產業之后,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

在這一個多月里,都督府中也不時有好消息傳來。

首先是廣州學堂正式立。

廣州學堂仿照的是長安學堂的模式,不管是學堂的布局,還是學科的設置,都幾乎一模一樣。

每一個學科的老師,也都是當初從長安學堂帶來的畢業生,雖然不是頂尖水平,但用來教教普通人肯定是足夠了。

唯一的不同,就是廣州學堂多了一門學科——造船與航行。

這門課的老師,是心腹管事從泉州和揚州找來的老船工,一共有三人。

這些老船工都是從事造船三十年以上的老人,每個人的手底下都造出了數百條大船,經驗富,而且善于教授徒弟。

為了挖走這三人,心腹管事花了半車的金銀,這才搞定了他們。

Advertisement

現如今一個多月過去,這三名老船工也陸續抵達,學堂也正式向外開啟了招生。

第一批學員,學堂計劃招收兩百人,分到每一個學科就是四十人左右。

但誰也沒想到,學堂招生的消息一出,立刻就被熱的百姓們給了。

原因很簡單,學堂是面向所有人的……不管你是什麼階級,什麼份,只要了學費就可以學堂讀書。

雖然學費并不便宜,但也阻擋不了人們對知識的

對于大多數本地人來說,來自長安的學堂,就像是擁有某種神環一樣,似乎進了學堂就能夠擁有一層額外的份。

甚至還傳出了某些謠言,說什麼只要進了學堂讀書,就能夠輕松通過科舉,進京城做

聽到這個謠言的時候,韋安平都有些哭笑不得,學堂跟科舉可沒什麼關系。

在學堂里學到的知識,本不能用于科舉,為了考科舉而進學堂,就像是南轅北轍一樣。

于是,他立馬進行了辟謠。

“學堂里教授的都是有用的知識,是用來謀生和賺錢的技,跟科舉無關,科舉不考這些!”

這個消息一出,原本擁的課堂報名,頓時冷卻了下來。

不過,也有人完全不在乎科舉的,就想跟著先生走。

只要是先生做的是,跟著走絕對沒錯……韋家和黃家就是這麼想的。

因此,他們把族中的青年,幾乎都送進了學堂里。

幾天后,在學堂的隔壁,另一座籌備已久的院子,也終于完工了。

這就是李彩瑜籌建的科學實驗室。

嗯,嚴格地來說,應該是實驗室群。

因為這里并不只是李彩瑜一個人在用,因為這里不僅有醫學實驗室,還有墨家組建的理實驗室,以及農學實驗室和試驗田。

Advertisement

實驗室群的組建,意味著廣州的科技之路,終于走上了正軌。

又過了一個多月。

學堂已經開始上課,大量的年輕人聚集在一起,學習和討論著新的知識,好不熱鬧。

李彩瑜的醫學實驗室中,終于有了第一個產出,那就是蚊香。

是的,還是蚊香。

只不過用的原料不同。

新的蚊香,采用的是廣州本地特有的草藥——香茅草作為主料,并輔以艾草和黃華

三種原料帶來的驅蚊效果,十分顯著,就連本地赫赫有名的花蚊子,都能輕松驅趕甚至滅殺。

這種蚊香一出,立刻到了本地的人熱烈歡迎,幾乎了每家每戶,必不可的驅蚊利

至于全是長安人的都督府里,就更不用說了。

來廣州這幾個月,不人都被這里的大蚊子給折磨慘咯。

如今有了蚊香,所有人都像是撿回了一條命一般,再也不用遭大蚊子的折磨了。

除了科技發展,這一個多月,民生行業也有了極大的發展。

首先是農業方面,從長安帶來的先進農耕技,以及大量的先進農,讓廣州城附近的農業得到了極大的進步。

二十四節氣歌,更是深人心,幾乎了每個農夫必背的口訣。

在蔬菜方面,除了按照良種司的方式,進行優良品質的選育,還有對各種能吃的野菜,進行馴化。

按照韋安平的要求,至要保證一年十二個月里,都能吃到新鮮的蔬菜。

這種要求,在長安城或許不可思議,但在廣州并不算太難。

另外對于水果方面,韋安平也帶來了兩種加工技,一是果干制作,二是果制作。

這兩種技,都是盡可能地將水果,通過另一種形式保存下來,以方便運輸,或者在沒有水果的時候吃上水果。

Advertisement

除了這兩種,其實還有一種更好的保存技,那就是“罐頭”。

只可惜,這年頭還沒有先進的罐裝技,也沒有很好的玻璃瓶和馬口鐵,所以這項技被暫時擱置了。

農業之后,還有工業。

在韋家和黃家的全力配合之下,這段時間里,廣州城外的工廠,如同雨后春筍般冒了一出來。

造紙廠、油墨廠、印刷廠、香廠、紡織廠等一系列的工廠,讓廣州城的百姓們目不暇接。

每一個工廠,都需要大量的工人,而工人的工資比種田高多了。

許多人干脆放棄了種田,紛紛進工廠打工,為了廣州城中的市民。

不僅如此,就連周邊州縣的人口,都被吸引而來,一下子涌了這個新興的城市。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