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書院的茶廳里,院首趙仙林正在款待蕭寧。
距離剛剛橫渠四句的問世已經過去了半個小時,但是趙仙林的緒還沒有平復。
對于讀書人來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便是終極理想,做到任何一點,都得圣。
他趙仙林的名字里雖然帶個仙字,卻不是不食五谷的仙人,也有七六,所以也想圣,甚至于,越是像趙仙林這樣的人,不貪財,不貪權,那就肯定貪名了。
不貪名?不可能。沒人能跳出紅塵名利,趙仙林若是能跳出去,那就不會做書院院首了,而是效仿老子,騎牛出函谷關了。
所以蕭寧說出的橫渠四句,簡直說到了趙仙林的心窩子里。
但是他雖然門下弟子眾多,富有名,但是距離橫渠四句的境界還很遙遠,單單為往圣繼絕學都做不到。
何為為往圣繼絕學?
繼承并發揚大圣人們的文化思想!
自儒道創立至今,數百年的歷史,出了多大儒,早就把思想翻來覆去炒了又炒,越往后,越難越發揚大。除非可以另辟蹊徑,從儒道中走出新的路。
而趙仙林顯然沒有這個能力。
所以他慨啊,心無法平復。
蕭寧看出了趙仙林的慨,所以不聲,說道:“趙院首,此次登門,本王有事相求!”
趙仙林回過神來,道:“涼王殿下客氣了,請涼王殿下指示。”
蕭寧說道:“我想請趙院首出,擔任本王幕僚,其次,想請趙院首為本王引薦一些治世之才,為本王所用。”
趙仙林一聽是這事,立即委婉道:“草民一直教書,何德何等能讓殿下如此信任?當初先帝下旨,命草民擔任禮部尚書一職,草民有能力不足,愧對先帝信任,所以拒絕了。”
這個老家伙抬出了先帝,意思很明確,先帝讓我做我都不去,涼王你覺得你能勝過先帝嗎?
蕭寧喝了一口茶,給了李純一個眼神,李純立即拿出一本冊子,放在了桌子上。
接著,蕭寧道:“本王知道趙院首一心治學,所以本王請趙院首做幕僚,也是治學方面的。”
“天地以生生為心,圣人參贊化育,使萬各正其命,此為天地立心也;建明義理,扶植綱常,此為生民立道也;繼絕學,謂纘述道統;開太平,謂有王者起,必取法利澤,垂于萬世。”
“趙院首,心懷天下,何必推辭呢?”
說罷,蕭寧拍了拍桌子上的冊子。
趙仙林忍不住看向冊子,下一刻眼瞳收,只見冊子扉面寫道:“五年義務教育”!
下一刻,趙仙林連忙翻開冊子,開始瀏覽。
這就是蕭寧說服趙仙林的辦法。
對一個國家而言,什麼最重要?當然是人才啊。
大秦的識字率非常低,所以權勢都控制在讀書人手中,并形了階級集團。
而想要打破階級集團,將權勢控制在朝廷手中,那就必須把讀書權從階級集團手中奪回來。
當然了,蕭寧非常清楚,一旦推廣義務教育,那就得罪了全國階級集團,必會遭可怕的報復。但是蕭寧并不擔心,他又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徐徐圖之。
趙仙林看完義務教育的計劃,陷了沉思。
他也明白自己一旦這方面的事,會立即為那些權勢的公敵,可以說非常危險。
但是…但是…但是架不住這件事背后的意義啊。若是真做了這件事,那還真是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啊。
就當趙仙林猶豫時,蕭寧說道:“此事重大,需要徐徐圖之,不可一蹴而就,本王需要像趙院首這樣的大儒幫忙。這是造福天下的壯舉,將來百姓會銘記趙院首的功績,歷史也會記載趙院首的功德…”
蕭寧這番語重心長的表達,終于讓猶豫的趙仙林拿定了主意,當即起拱手拜道:“涼王殿下不嫌草民鄙,草民愿為殿下赴湯蹈火!”
“哈哈哈…好!得趙院首相助,大秦之福也!”蕭寧大笑道。
就這樣,蕭寧拉攏到了趙仙林,讓他擔任自己的幕僚,并立即宣揚出去。
趙仙林也提供了一個名單,皆是他認為有才華的男子,蕭寧會派人對這些人進行考核,如果真有才華,將委以重任。
……
時間一晃,便過去了好幾日。
江南東道失守的消息也傳到了長安城,蕭羽雖然早有預料,有了心理準備,但是得知確切消息后,還是暴怒。
但是剛剛發火,蕭羽便咳嗽起來。
“咳咳咳咳咳…”
蕭羽劇烈地咳嗽,就像是要把肺咳出來似得,整個軀都跟著抖。
高麗士連忙為蕭羽按后背,并端來茶水,讓他順氣。好一會,蕭羽才止住咳嗽,然后睡在了龍榻上。
今年的冬天也很冷,雖然寢宮有地龍,但是蕭羽卻渾發寒,從骨頭里著寒意。
醫診治后,開了不藥,蕭羽也吃了不,但效果一般,惱怒的蕭羽殺了不醫。
而的不適,讓蕭羽暫停了早朝,已經一個月沒上早朝了,國家大事給政事堂理,只有到棘手的大事,定國公李源才會來打擾他。
就比如現在,李源將江南東道失守的消息帶了過來。
“長生丹呢,快把長生丹拿給朕!”
咳嗽之后,蕭羽立即催促高麗士。
高麗士不敢怠慢,立即取來紅的丹藥,幫助蕭羽服下。
一旁的李源看著蕭羽的表現,知道丹毒已經侵他的五臟六腑,就算是扁鵲華佗來了,也回天乏力。
而越是如此,蕭羽越是迷所謂的長生丹,因為他把唯一的希都寄托在了丹藥上面。
而按照他的狀況來看,恐怕堅持不過多久了。登基兩三年才駕崩,也不算短。
就當李源自顧著盤算的時候,蕭羽的聲音驚醒了他:“定國公,城的況如何?”
李源回道:“這段時間,蕭峰發了十幾次攻城,均被擊退。現在城中還有十五萬大軍,足以抵蕭峰的兵馬。”
不用蕭羽提醒,李源也知道的重要,一旦失守,那長安就危矣了,到時只剩下函谷關和潼關作為屏障,那就真到了生死存亡之際了。
所以李源寧愿舍棄淮南道、河南道,也要把兵力集中在。
蕭羽點了點頭,又問:“現在長江以南盡數落蕭寧之手,眼下該如何應對?”
聽到蕭羽的詢問,李源也棘手,并且有些暴躁。
他為了坐上皇位,機關算盡,但是千算萬算,沒算到蕭寧和蕭峰的能耐。
李源忍住暴躁,回道:“陛下,必須調集重兵前往襄!襄不能丟,一旦襄失去了,山南東道將盡數落蕭寧之手,到那時,蕭寧的兵馬長驅直,直長安城,危險程度比蕭峰的兵馬還要嚴重!”
“那就速速調兵!”蕭羽連忙道。
李源點了點頭,他早就調兵了,但已經沒有可用府兵了,只能繼續募兵。
但招募的士兵,能抵擋得了涼王的驍勇之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