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大唐之美食供應商 第303章 會送禮的人

《大唐之美食供應商》 第303章 會送禮的人

當然,他們也是有些羨慕。

“威”或者說“氣勢”,其實是一個很玄乎的東西,多半來源于一個人的信念,也就是對自己的信心。

除此之外......

能夠決定這個東西,就是“份”。

一個胖子、長得再怎麼憨態可掬,可只要關聯著“皇子”這麼一個份,就立馬顯得不怒自威起來。

他們懼怕、敬畏的并非是胖子,而是胖子的這個份。

但店家就很不一樣,他在那位魏王殿下面前很怡然自得,表現的很自在,甚至不覺得魏王殿下對他恭恭敬敬的有什麼問題。

這種心態和量,也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能磨煉出來。

李泰回到府上。

把今天的事同侍從說了一遍,臉上有抑制不住的喜悅之,這一刻他才像他這個年紀的孩子那樣。

“你說,我應當準備一些什麼東西過去?”李泰深吸了一口氣,漸漸平復下心,開始琢磨起來。

“按照什麼樣的禮節?”

李泰開始思考起自己看的那些書籍,琢磨了起來。

旁邊的侍從聽著李泰的話,微微皺起眉頭。

說實話,這并不是一個很好的結果。

雖然...李泰的確是能從尹煊那學到編修地理書的知識了,但按照店家的態度,他甚至不想和李泰扯上任何除了陌生人之外的關系。

為什麼?

他的腦袋里充滿了疑

這可是當今備皇帝寵的皇子,以后是有機會爭一爭皇位的存在。

就算那位店家更看好太子,可又不是讓他站隊,只是和魏王、一位王爺打好關系,他都不愿意的?

不過他也沒細想下去。

或許有能耐的人,總是會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癖好。

Advertisement

現在更關鍵的是得把自家王爺給攔下來,眼瞧著李泰想到了奇奇怪怪的地方去,侍從連忙開口:“殿下,那些東西都是不該送的。”

李泰一愣,而后皺起眉頭:“不該送?”

“遵循禮法,就是應當......”

侍從嘆了口氣,解釋起來:“殿下,那位店家不都是說了,他想和您做的是一樁易,而易里是不說義的。”

說著,他頓了一下。

“如果您按著禮法,準備了籌碼,那位店家一定會給您退回來的。”

李泰又皺起了眉頭。

既然不能按禮法來,那應該要送什麼禮?

難不要送黃白之那種庸俗的東西?

侍從深吸了一口氣,開口問道:“殿下,仆認為送一些黃金、白銀就好。”

還真的要送這些黃白之

李泰挑了挑眉

不等他開口發問,仆從就解釋了起來:“殿下,那位店家要和您做的是生意,自然是要拿那種無論是店家看起來,還是別人看起來都有價值的東西。”

“只有這樣,店家就知道了您清楚了他的意思。”

李泰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剩下的話仆從沒說,只提點一下,李泰自己就琢磨明白了。

當然,有沒有更優解?

肯定是有的。

只是...他不清店家的喜好是什麼,他父皇在店家那都那麼久了,都沒清楚這一點,更何況是他,才見了那麼幾面。

送黃金是最穩妥的。

第二天。

李泰就帶了一箱子金子鍛造的首飾、皿、貔貅、老虎,給尹煊送了過去,當箱子打開的那一剎那。

王氏的眼都直了,愣愣地看著這一箱子的東西,有些不知所措,這輩子哪見過這麼多金子。

Advertisement

瞳仁里都倒映著金子的,燦燦發

尹煊也很滿意。

終于有一個人送禮,能送到自己心坎上的了,回想起楊纂給自己送的那些拜禮,兩只吃了就沒的山

一點都不實在。

見尹煊臉上出滿意的神,李泰松了口氣,心里暗一聲果然,就像是他那位仆從建議的一樣。

店家果然是有著自己的要求的。

王氏張兮兮,把高鐵著,帶著金子回家,小心翼翼地藏了起來——這些可都是寶貝,像是那些首飾,等以后自己兒子把那些姑娘中的哪個娶回了家,正好給兒媳婦用。

想到這。

王氏皺起眉頭。

在這個時代里,每一個做人的,都希自己家里只有這麼一位主人,但是每一個當媽的都希自己兒子能夠三妻四妾、開枝散葉。

要是...自己兒子娶了不止一個、兩個咋辦?

這一套首飾可不夠分的。

王氏嘆了口氣,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擔心沒有,但就是害怕分配不公平產生矛盾,這個道理還是懂的。

看樣子...得想個辦法多弄幾套首飾過來。

任重而道遠啊。

王氏莫名憂愁起來。

招呼著李泰坐下,幾個小姑娘圍坐在尹煊這一側,尹煊輕輕一點桌子,趁著客人還沒來的時候,上起了課:“地理,是對自然環境、人文現象進行研究的學科。”

“比較出名的,就如山海經、尚書。”

“但...不統。”

李泰一挑眉,有些驚訝,這批評...可以說是很嚴重了,不統這四個字一說出來,幾乎是否認了這幾本書在地理上的貢獻。

尹煊的地理不是很好。

僅僅停留在高中水平。

Advertisement

不過...用來應付李泰、應付這個時代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古代雖然很早就有了地理這麼一個概念,但一直都沒能系統的進行規劃,與其說是地理,不如說是文字的地圖。

從某某地開始,有一座山、山上有什麼植、什麼,植長什麼樣、長什麼樣,吃了之后又會有什麼樣的效果。

就是這樣的一個思路。

不可否認,在那個時代,能夠編寫出這樣的書,已經是很偉大的一件事。

但令人惋惜的,這種僅僅記載了地質環境的行為,只能說在地理研究上,出了第一步,但沒出最為至關重要的一步。

那就是...系統的歸納。

在他們的認知中,泰山就是泰山、華山就是華山,他們不會去想,這兩座山有什麼共同點、有什麼異樣點。

又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共同點、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異樣點。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