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大唐:穿越之后,我直接開擺 第474章 入圣賢碑

《大唐:穿越之后,我直接開擺》 第474章 入圣賢碑

吐谷渾跟突厥的關系并不好。

十幾年前,吐谷渾被隋朝打得找不著北的時候,沒被突厥人落井下石,但那只是小仇。

為了對付大唐這個龐然大,吐谷渾當然愿意放下段,跟突厥人合作。

只是……突厥人愿意嗎?

想到這里,吐谷渾王子有些擔心地問道:“可是,突厥人愿意幫我們嗎?”

大唐的實力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沒有突厥人的幫忙,就算是所有西域小國加起來,也完全不夠看。

再者,就算突厥人愿意幫忙,恐怕也需要條件。

吐谷渾出得起這個條件嗎?

突厥人會真心幫忙嗎?

問題很多,吐谷渾王子一口氣問了出來,直接把國師問傻眼了。

“啊……我也不知道啊。”

國師兩手一攤,哭喪著臉道:“再怎麼樣,總比直接被大唐吞并的好吧?”

“誰說的。”

吐谷渾王子忽然嘆了口氣,有些失落地說道:“在長安的這些日子,國師難道不覺得這里比吐谷渾好多了嗎?這里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有,還有數不清的人……就算沒了吐谷渾,在這里做一個富家翁也未嘗不可。”

“哎呀!”

聽到這話,國師頓時麻了。

大唐還沒打過來,你就想要投降……你還是吐谷渾的王子嘛!

再說了,要是沒了吐谷渾,你就是大唐手里的泥團,想怎麼拿就怎麼拿

你還有任何反抗的機會嗎?

想要做富家翁,也要有這個本事才行啊!

國師的心里已經把王子罵了一遍,但上卻一句話都不說,只是沉默以對。

他很明白,王子已經被長安的繁華所迷了。

回去之后,一定要告訴大汗!

“國師,你怎麼不說話啊?”

Advertisement

王子看到國師一言不發,頓時疑道:“難道這樣不行嗎?”

你還知道不行?

國師沒好氣地白了一眼,隨后低聲道:“行不行,都不是我們能決定的。”

聽到這話,王子頓時泄了氣。

他當然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反正打還是降,都只能由他的父親決定……他在這里說再多都沒有意義。

雖然心里明白,但這種無力讓他十分不爽。

老東西,怎麼還不死!

……

幾天后,在長安待了一個多月的朝貢隊伍,終于要回去了。

臨走之前,麴文泰再次見到了李世民,并且把玄奘的事,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此時,距離玄奘離開高昌國已經過去了大半年,按照他西行的速度,現在恐怕已經走到了西突厥的境

麴文泰之所以要說這個,是害怕大唐跟西突厥起沖突,萬一導致玄奘被抓,那就完蛋了。

“無妨!”

李世民聽完之后,直接笑著擺了擺手:“聽說高昌國主給了他好多通關文牒,有這些通關文牒在,還怕有人不放行嗎?”

“呃,陛下怎麼知道的?”

麴文泰一聽這話,頓時冷汗都下來了。

這可是他跟玄奘之間的

因為玄奘是從大唐渡出去的,本沒有得到大唐方的許可,所以本沒有任何大唐方的背書。

為了讓玄奘可以一路走得順利一些,麴文泰特意為他制作了一些通關文牒,而且借用的還是大唐的名義。

這是要是追究起來,他又九個腦袋都不夠砍啊!

“咳咳,高昌國主不必驚慌。”

李世民哈哈一笑,淡定道:“天底下的事,只要朕想知道,自然有辦法知曉。至于此事,就當那些通關文牒是大唐給的吧,沒有人會追究這件事的。”

Advertisement

“多謝陛下!”

麴文泰當場松了口氣,隨后小心翼翼的冷汗。

李世民見狀,微微一笑繼續說道:“對了,此次贈與高昌國的書簽有點多,朕準備派一隊兵馬隨行護送,高昌國主可有意見?”

“沒有,臣激不盡!”麴文泰連連點頭。

說完了正事,麴文泰便辭別離開。

等他走出大殿之后,韋安平才從側面的屏風里走出來,隨后看了麴文泰的背影最后一眼。

“先生可還有什麼要說的?”李世民見狀,連忙問道。

韋安平搖搖頭:“沒什麼好說的,只等宣講們在高昌國立下大功,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手了。”

此次派去護送麴文泰的隊伍中,大部分確實是長安的銳士卒,但也有一小部分是各種專業人員。

比如繡使者和宣講

這些人去高昌國的唯一任務,就是把最新的“自古以來”這套理論,散播開來。

只要高昌國的百姓相信了這套理論,那麼就可以輕輕松松,不費吹灰之力地拿下高昌國。

之后還可以憑借這套理論,直接跟吐谷渾,以及其他西域小國涉。

胃口大一點的話,甚至可以將整個西域一口吞了。

“那就靜候宣講們的佳音了。”李世民微微點頭道。

這一等就過去了兩個月。

六月之時,嶺南傳來消息,馮盎準備親自朝述職。

此次述職,一來是為了向皇帝匯報嶺南的況。

二來也是帶著家中子侄,前來長安見聞求學。

雖然馮家是嶺南的地頭蛇,但他也很清楚長安城才是大唐未來的中心,馮家想要富貴長存,就必須朝中有人!

不管是自家的子弟,還是來長安結權貴,他都必須要來一趟。

Advertisement

然而……馮盎還沒等到,一則噩耗先行傳來。

李綱死了。

此時的李綱,并不是歷史上的那個太子師,而是一個從崖州歸來的功臣。

是他帶回來的棉紡織技,打開了大唐棉紡織的歷史,給長安城帶來了暖和輕便的棉和棉被,以及更多的棉紡織品。

此時的他,雖然地位不高,聲名不顯,但功績一點都不比歷史上那個李綱低。

聽到李綱死了的消息,韋安平忍不住有些恍惚,下意識的想到了自己當初說的那些話。

是他的一番話,將李綱送到了崖州,讓他失去為太子太師的機會。

但也是這番經歷,讓李綱看場,在人生的最后階段,從崖州帶回了棉紡織技,并且一直努力改良。

從某個方面來說,他就是大唐的“黃道婆”!

“陛下,我提名李公圣賢碑!”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