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書 輪回世界從拜師九叔開始 第751章 僧人玄奘

《輪回世界從拜師九叔開始》 第751章 僧人玄奘

如此心培養,董馬馳不僅通四書五經、觀察之法,更加通人世故,典獄決斷,儼然已經是一名合格的判加神探。

又過數月之后,府衙門口來了一個僧人。

這僧人是來拜訪蘇澤的,開口一句話便是:“施主可否將取經人還給我佛門了?”

“還有多長時間?”蘇澤笑著說道,“貞觀十三年,這不是還沒有過去嗎?”

“施主何必說笑,取經人再不出家,這貞觀十三年就要過去了!”那僧人沉聲道。

“也好,也罷,你們自己去做吧。”蘇澤微笑道,“我是不會去管了。”

那僧人這才出真容,笑了一聲:“南無阿彌陀佛,老僧還要多謝施主給我這點面。”

說完之后,走向后院。

第二日,董馬馳雙眼通紅,向蘇澤說道:“老爺,我父親忽然重病不起,母親遇上一名高僧,為我父親治好了病癥。”

“但是這病并未去,須得我出家為僧,為父親祈福才能保佑父親平安無事。”

“這事說來荒唐,但母親深信不疑,我也愿意為父親盡孝,還老爺恩準,許我出家為僧。”

蘇澤微微一笑,說道:“這一日還是來了。”

這一日還是來了?

董馬馳聞言,心一沉,以他如今的智慧和偵探思維,立刻就明白自己出家為僧這背后定然還有緣故!

到底是怎麼回事?

蘇澤卻沒有解釋,只是說道:“你去吧,你母親想得沒錯,你出家為僧這件事,的確對你父母都是好事。”

董馬馳既然升起疑心,頓時再聽這話,就又多了一層懷疑。

為何我出家為僧,是早就定好的“這一日”?

為何我出家,對父母都是好事?

Advertisement

想到自己父親的病來的快,去得也快,更是心中暗暗有了猜測。

若是自己不肯出家,父母也會再度得這種急病?那豈不是說,高僧就是那控制病之人?

這猜想實在荒唐,董馬馳半信半疑:這里是江州知府府邸,狀元蘇澤赴任到此已經有十多年,將整個江州治理的“路不拾夜不閉戶”,民風淳樸不說,更是家家有余糧,月月可吃些食。

這樣一個民心民極高的江州知府,會被僧人威脅嗎?

為了父母安危,也為了查探清楚究竟所為何事,董馬馳終究還是跟著那高僧出家為僧,到了金山寺,拋去俗家姓名,法名為玄奘。

自然不是陳蕊與殷溫孩子,小名江流兒的那個玄奘。

卻又是同樣的金蟬子投胎轉世的玄奘。

到了金山寺,接到佛經教誨,董馬馳立刻沉迷在其中,仿佛窺見了最符合自己的真理。他對于佛經一目去便能誦,甚至舉一反三,經義超過苦讀多年的僧人,令整個金山寺都轟起來。

連上山拜佛的香客信眾都聽說了,金山寺來了一個面容冷峻、十分俊雅的十多歲和尚,一言一行仿若佛陀轉世,言談舉止,更是令人折服。

這一轉眼便又是兩個月過去,玄奘有一次看著佛經,品味其中經義的時候,不期然想到蘇澤的教誨,以及自己親眼見到的紅塵萬世萬,以及能的是生靈,不能的也是生靈等等道理。

不由地長嘆一聲:佛經雖好,卻只能沉迷一時,自己安于此間,并不能解決世間和天地間的諸多煩擾。

長嘆完畢,帶領他來金山寺的高僧法明出現在門口。

Advertisement

“玄奘,為何長嘆?”

玄奘回道:“世人愚昧,我等也愚昧……天生萬運轉有序,我等修佛念經,與世間無益,與世間無害,又為何而存在?”

法明哈哈笑道:“癡兒!天生萬,我們便不是萬嗎?一言一行,因果注定,我等也掙不開,這便是修佛修修心的緣故所在。”

“紅塵有言,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是修行,我們引人向善,何嘗不是修行?引人向善,就是最好的修行,如何是于世間無益?”

玄奘頓時了然,微微頷首。

心下卻道:和尚也是人,能做好事也能做壞事,如此折中,終究是無益無害。若是引人向善,懲罰惡徒,未必不是一種修行。

若不是顧念父母和老爺的安危,我倒愿意去江州府衙做個捕快或者判,捉拿那些惡徒。

法明又道:“聽聞當今圣上在長安城招僧人詢問因果回之事,若能對答得當,我佛門便可煊赫一時,教人向善,玄奘可愿前去?”

“自當前去。”玄奘應聲說道。

見他應諾,法明大喜,連忙安排眾僧人收拾妥當,率領玄奘等幾名僧人趕往長安。

一路上非只一日,走到長安城下,眾僧人正要進城之時,玄奘忽然覺到一道目盯著自己,回頭去,卻看到一輛馬車上正出江州知府蘇澤的笑臉。

“小馬兒,怎麼來長安城了?”

玄奘便從僧人中走出來,躬問候:“老爺,您也來長安,可是要回京述職了嗎?”

蘇澤微微頷首:“自然如此,當初考上狀元便外放江州知府,一轉眼就是十多年過去,也是時候回京任職了。”

玄奘又問候老夫人和夫人安好,詢問自己父母安好,蘇澤都說了他們況,玄奘也又說了自己的形。

Advertisement

待到玄奘回到僧人之中,兩行人就此分別。

馬車帶著蘇澤、殷溫前往丞相殷開山的府邸,玄奘等金山寺僧人前往大相國寺,等候皇帝召見。

“施主,這等事,你總不該再一手吧?”

一道聲音從西方而來,直達蘇澤耳中。

蘇澤微微一笑,回道:“袁守誠派人去吃渭河龍王的龍子龍孫,卻不許渭河龍王報復,這又是什麼道理?這道理說不通,我不能讓渭河龍王死,還得讓袁守誠收點懲罰……”

“只是讓他不死……倒也有折中之法。”那聲音道,“地府都準備好了,只等唐王下地府。最重要的是,唐王答應一件事做不到,我們才能以此為借口把他拉曹地府……施主看這麼多事,攜手共為如何?”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