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這東漢末年的三國,又會朝著一個不可控的方向發展。
一切的進程,都會因此而改變。
諸葛亮生平的最大宏願是什麼呢?
匡扶漢室,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
如果蘇澈不按照劇本行事的話,恐怕很難得到諸葛亮的認可……
可問題是……如果這一切真按照歷史進程的話,等到天下大勢已定,蘇澈真的能比諸葛亮做得更好嗎?
蘇澈不太確定,若讓一切都按照歷史發展的話,那他也就失去了他的最大優勢。
而且。
一切都按照原本的劇來走,那實在是太無趣了。
在這一個選項出現時,蘇澈思考了良久,過了半晌,還是做出了決定。
他的選擇是——
親自幹涉!
先干涉再說!
蘇澈一陣恍惚,再次睜開雙眼,手中有著一本書,一旁的幾個好友拍掌著。
“步出齊城門,遙裡。
裡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
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氏。
力能排南山,又能絕地紀。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誰能爲此謀,相國齊晏子。”
這這首樂府詩,名爲《樑甫》,是諸葛亮最近所寫的一首詩,此刻拿出來,讓大家品鑑一番,幾個好友在看到這首詩後,忍不住誦起來。
這首詩看似平平無奇,但實際上卻是層層推進,語語相銜。
這首詩兩用問答句式,都在詩的關鍵,既起醒目作用,又使文氣免於平實。
雖然語言質樸而文采,但句句簡潔,文雅而不艱,明白而不淺俗。
簡單來說,雖然沒什麼文采,卻寫得彩的。
這首詩是諸葛亮碣觀古今之士道與治道,有所慨而作。
幾個好友也明白,諸葛亮的文采很一般,也沒有過於在意文筆細節方面的問題,開始討論起這一首詩的容。
事實上,哪怕諸葛亮的文字造詣上雖然很一般,但他的出師表,卻是千古名篇。
陸游說:“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蘇軾說:“諸葛孔明不以文章自名,而開務之姿,綜練名實之意,自見於言語。至《出師表》,簡而盡,直而不肆,大哉言乎,與《伊訓》、《說命》相表裡,非秦漢以來以事君爲悅者所能至也。”
諸葛亮的文章,從不堆砌語言、辭藻上的華麗,其容纔是他真正想表達的。
此刻寫出這一篇文章,在這糟糟的世道中,卻是以史爲鑑,借古諷今,晦的表達自己的量。
這幾個好友分別是石韜、徐庶、孟建。
幾人平時遊學讀書,這三人都是力求,將每個字句全部鑽研徹,所以他們的文采要遠超諸葛亮,寫一些詩句看上去要很多。
諸葛亮則不同,他讀書都是囫圇吞棗,從不去關注書中的辭藻文采,而是觀其大略,研究這本書的真正涵,瞭解作者究竟想要表達什麼。
也正是因爲這一點,雖然諸葛亮的文采不行,但他的好友卻明白,他是一個真正有才學的人。
此刻他們讀完這首詩後,都在認真研究,越發覺得不俗。
過了半晌,徐庶稱讚道:“孔明,這首詩真是不錯啊,初讀有些意思,越讀越覺得妙,非常的有味道。”
石韜點了點頭說:“是啊,並沒有堆砌辭藻,卻十分有涵,這首詩,就像是孔明你的爲人一樣。”
孟建笑了笑,調侃道:“詩如其人?”
蘇澈緩緩搖了搖頭,說道:“在幾位兄長面前,這首詩實在是不值一提,貽笑大方了,不值得如此稱讚。”
隨後幾人促膝長談,暢聊自己的人生和夢想,暢聊未來。
徐庶說:“我也不求未來能如何,只求能當個縣令、縣長,造福一方平安就心滿意足了。”
蘇澈聽了這話,笑著說:“元直兄(徐庶),你才華不俗,將來必然可以至郡守,甚至更高。”
徐庶聽了這話,心很是不錯,郡守是什麼概念?
一郡之太守,算是地方大員了。
這個職,他本不敢想,可諸葛孔明竟然能說他至郡守,甚至更高!
比郡守更高?
那豈不是州牧了?
他這樣的人,也能當州牧嗎?
徐庶覺得這個有點太遙遠了,就連想象都想象不來!
他們幾人家世一般,雖有一腔理想,但終究是沒有展現的機會。
“哈哈,孔明看人最準了,說元直兄能當郡守,那以後肯定能當郡守!!”一旁的石韜大笑著說道。
這話吹得徐庶心花怒放,他搖頭笑著說:“你們也太擡我了。”
“那我呢?”孟建笑著問蘇澈。
“孔明,你覺得我能當什麼職?”石韜也跟著問道。
蘇澈想也不想的說:“公威兄(孟建),廣元兄(石韜),你們二人,是才華出衆,足以可以升任郡守、刺史!”
“哈哈,我們也能當郡守和刺史嗎?”孟建笑著說:“可惜今日州平(崔鈞)沒來,否則也讓你看看,州平能當個什麼職!”
“那孔明你以後呢?你以後能做什麼?”石韜看向蘇澈,開口問道。
“對啊,孔明,你還沒說你自己呢?”孟建笑著問道。
“孔明,他能做到什麼?”徐庶也跟著問道。
聽著三人的追問,蘇澈笑了笑,卻沒有說話。
他自有一腔抱負。
他要解民衆之倒懸,拯生靈於塗炭!
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讓山河重現本,使百姓安居樂業!
這等理想,自然不好直接說出來。
見蘇澈笑而不言,幾個好友也沒有繼續追問。
平日裡的相,他們都知道孔明的格,知道他的肯定有了不得的夢想。
既然孔明不願意說,那他們也沒有繼續追問,如果強行問出來,說一些驚世駭俗的話語,反而導致冷場了,這可就不好了!
此後又聊了一番平時讀的書,蘇澈聽著他們說的那些書,恍惚間,彷彿回到了當初模擬張仲景的時,那個時候,他也看過類似的書。
一時間,蘇澈忍不住唏噓慨。
隨後,幾人又談論起當今天下,這個混的世道……
很快,夜深了,蘇澈和這幾位好友一起抵足而眠。
在這個時代,招待朋友,那必須要和他們一起睡覺,不然關係就生分了。
雖然有點,而且徐庶的腳還有點臭,但沒辦法,只能忍一忍了……
因爲第一次和這麼多朋友著睡,蘇澈左右睡不著,便皺著眉頭想了想,在心中算了一算時間。
此刻他十七歲,在原本的歷史上,他是27歲時出山,也就是說,十年後。
出山時,因爲過於年輕,所以關羽張飛等人看不起諸葛亮。
劉備對他們說道:“孤有孔明,如魚之得水。”
關羽等人聽了也就不再說什麼了。
事實上,這個時期的諸葛亮,還沒有徹底長起來,雖然有滿腹才華,可一上來就大展拳腳,那自然不可能。
在原本的歷史上,得等到劉備川后,諸葛亮鎮守荊州,諸葛亮此時的治政能力初步顯示出來。
此後,諸葛治蜀,更是他治的巔峰時刻。
他發展農業、興修水利,推廣蜀錦,將蜀漢治理了天府之國,還搞活了蜀漢經濟,擁有了與其他兩國相抗爭的實力。
當時吳魏兩國的綢錦緞都來自蜀漢,這極大的推了蜀漢經濟的發展。
可以說,歷史上的諸葛亮,是三國最大的商業鬼才。
據《三國志》裴松之注中引用《零陵先賢傳》記載,劉備主益州之前,答應了打下益州,府庫裡的財產將士們隨便分。
結果打下來之後,劉備信守承諾,錢分完了,劉備又開始擔心起軍費不足了,正所謂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更何況這麼大個集團的日常開銷。
這個時候,劉備的手下有一個鬼才,名字劉。
他給劉備出了個餿主意:錢不夠,印就完事了!
他建議劉備鑄造直百五銖錢,也就是一種價值爲一百枚五銖錢的新貨幣,這樣廣泛收集民間的五銖錢,又可以鑄造更多的直百五銖,這樣一來,財政問題就解決了。
也就是說,空手套白狼!
原本價值一錢的五銖錢,稍微加工一下,多加一些銅,變得更了,就值一百枚五銖錢!
這的確解決了劉備的財政危急。
史書記載:“備從之,數月之間,府庫充實。”
但問題是,這一招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收割蜀地百姓的韭菜,屬於竭澤而漁,本不考慮貨幣貶值的問題。
這和後來朱元璋印的寶鈔有些類似。
錢不夠用?
印就完事了!
反正就是放水,反正就是膨脹,只要錢流通起來,那經濟就會變得更好,一切就業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不是嗎?
朱元璋這一手是從元朝這裡學來的。
元朝其實是一個在金融上十分超前的朝代,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在全國以紙幣爲主要貨幣的朝代。
朱元璋作爲一個從元朝過來的人,他對於紙幣有著特殊的偏,他十分喜歡印刷寶鈔(紙幣),拿這一張張憑空印出的紙去換取資。
然而元朝發行寶鈔,至在前期還是有保證金的,嚴格執行銀本位制度,而朱元璋印寶鈔從來就沒考慮過保證金的問題。
洪武二十九年三月,朱元璋發他人生中的最後一次北伐——第十三次北伐。
燕王朱棣率軍在大寧兩次大敗北元軍隊得勝還朝,朱元璋一開心就賞賜了朱棣一張面值一百萬兩的寶鈔。
朱元璋不僅拿寶鈔當真錢花,就連給朝廷大臣們的工資,都是直接發的寶鈔。
不得不說,這寶鈔,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明朝初期的財務問題。
一直到朱允炆時期,他的軍費都來自於瘋狂印刷寶鈔。
可到了朱棣時期,隨著不斷印刷寶鈔,貨幣嚴重超發之後,寶鈔越來越不值錢了,幾乎和廢紙沒有多區別,這讓熱戰爭,想要建立功勳的遠征大將軍朱棣十分之苦惱。
爲什麼這寶鈔,他老爹,他侄子,都能瘋狂印刷,用來充當軍費,反而到了他這裡,卻不行了呢?
紙鈔的問題,和蜀漢這直百五銖錢,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果沒有諸葛亮的話,蜀漢後期的財政況,恐怕會出現一個大問題!
正所謂超發一時爽,一直超發火葬場,時間長了,經濟糜爛,底層民衆那可就民不聊生了。
爲了針對這種況,諸葛亮將這份泡沫風險,轉移到了吳國和魏國,只要讓他們也用蜀國的錢,把蜀五銖變“國際通用貨幣”,那這財務泡沫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大放水的泡沫,可能會造的貨幣貶值,讓大家一起來承擔,雖然蜀國也會到一定的影響,但影響會相對小很多。
如此一來,蜀國也能一直大放水,一直超發貨幣,從而保證自己在經濟上的絕對領先。
說白了,就是不僅收割國的韭菜,還收割其他國家的韭菜,全天下割韭菜!
爲了完這一目標,諸葛亮就想到了蜀錦。
蜀錦作爲上等的布料,一直以來都是最熱門的商品,這些蜀錦大量出口到東吳和曹魏,一度出現了“魏則佈於蜀,吳亦資西道”的景象。
正因爲蜀錦是蜀地的特產,並且是高附加值產品,諸葛亮就拿到了主權。
一覺醒來,林雲竟與後母同睡一牀,被年長6歲的後母壓在身下……(相信我,這是一本正經的玄幻,真的很正經哦!)
皆言我邪,那我便魔焰滔天! “做人要講信用。說殺你全家,就殺你全家。我叫蘇信,我言而有信。”
兩百年前的藍河戰場,光明帝國最後的軍團在魔族的喧囂聲中崩潰,帝國最後的皇帝戰死。混亂的西川大陸上沒有了共同的君主,群雄並起而混戰,武力是生存下去的唯一本錢,制霸天下,是一代代強者的夢想。 大陸東南,有一個兩百多年的強大勢力——紫川家族。他西擊流風家,東擋魔族,南鎮林家。為了強大的夢想,為了家族血統的薪火相傳,無數紫川俊傑前仆後繼,譜寫了一曲的史詩般壯麗的歷史。本文《紫川》,講述的就是這麼一個家族的百年悲歌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