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三國之群雄逐鹿 第78章 陶謙投降

《三國之群雄逐鹿》 第78章 陶謙投降

當使者看到陳登的時候,眼中出一異樣,陳登也發現使者在看著自己,他臉也略微有些尷尬,因為眼前的使者他也相,原本二人同為陶謙效力,但現在他已經投降李元,讓他到有些愧。

“來者何人報上名來。”李元坐在主位上,眼睛上下打量使者,看到使者著華貴,樣子十分年輕,但穩重的氣息,看上去不像謀臣,更像商人。

“小人糜竺見過李將軍。”糜竺對李元抱拳說道。

“原來你就是糜竺,久仰大名了。”李元走過去將糜竺扶起。

“難道李將軍有聽過我的名字?”糜竺有些寵若驚,他只在徐州有些名,還遠不及陳珪和陳登二人,不知道李元是從哪里聽到他的名字。

“當然有聽說過,徐州能夠有今日的繁華離不開糜家的貢獻,久聞糜家以經商起家,糜竺更是一名極才干的商人,商人將貨帶到各地,滿足各個城鎮的需求,為徐州的繁華發展立下不可磨滅的功績。”

李元說的是事實,作為現代人自然知道商人的重要,但是古代人都是重農而不重商,認為商人都是貪圖利益的小人。

古代社會等級按士農工商來劃分,也是按社會貢獻來劃分階級,所謂士就是指大學士,統稱有學問的人,也即是讀書人,在古代讀書人有很高的地位,俗語有云:“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由此可見古代讀書人地位之高。

為何讀書人的地位會這麼高,其實都是因為一個原因,那就是為了當而讀書,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當的學子不是好學子,在古代很多寒窗苦讀十年的學子都是為了考取功名當上大而讀書,所以讀書人基本上和做劃上等號,因此士排在第一位。

Advertisement

其實不僅在古代,放在現代也是如此,很多人都會將士放在第一位,人不讀書而無知識,無知識而難人才,對于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讀書才是最好的出路,社會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相對的公平,唯有不斷學習進步者方能立足于社會。

排在第二位的農就是指農民,在春秋戰國時期,因為商業的發展商人獲利非常高,以致多數人棄農經商,社會生產下降,為了改善這一況商鞅便提出重農抑商,以法紀來約束生產力,保證社會生產,穩定社會秩序,后來的君主也繼續沿襲這一制度,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重農抑商有利于鞏固封建統治。

排第三的工就是指做技活的工匠,任何時代都離不開工匠。

“李將軍言重了,我糜竺只是一介小小商人,何談為徐州做貢獻。”糜竺謙虛道,但心其實非常高興,雖然家財萬貫,但經常被同僚排,皆因認為商人是重利輕義的小人,活了這麼久還是第一次被人夸做商人做得好。

“你莫要過于謙虛,我李元豈是眼界短淺之人,士農工商都是國之本,各有特點,缺一不可,雖歷來重農輕商,然這是錯誤的念,如若有機會我必定要大力發展商業。”商業決定一個國家經濟是否興盛,所以李元才會有如此看法。

此時此刻糜竺總算明白為什麼會有如此多能人異士為李元效力,皆因李元目獨到,一視同仁,卓遠的眼界和廣闊的襟令人折服。

“李將軍乃大智之士,我深佩服!”糜竺由衷而道。

李元笑了笑,說道:“可惜今日你我戰,不然定要暢談一番,對了,今日來是所謂何事?”

糜竺這才想起自己今日的任務,與李元談兩句就被折服,連他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開口道:“今日只為一事而來,我家主公覺得再打下去實在無益,害的只有無數士兵還有徐州百姓,因此他自愿讓位,把徐州刺史的位置讓出來。”

Advertisement

李元等人聽此都臉驚訝之,實在想不明白陶謙為何突然投降,按理說城還有一萬士兵,依靠瑯琊防守起碼還能堅持好一段時間,李元真要強攻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就拿下,而且損失不會,但陶謙偏偏在這個時候選擇投降,實在讓人想不通。

其實陶謙剛開始還沒有打算投降,直到李元將鮑信,張超和孔融三路諸侯擊敗后他才意識到自己的實力和李元相差甚遠,再繼續打下去也只有失敗一途,再加上他的確年紀大了,經不起折騰,又怕李元會在破城之后對他家眷不利,所以才會有主投降這一想法。

“陶公深明大義,不知他投降可否有條件?”李元知道陶謙投降不可能沒有條件。

“啟稟李將軍,我家主公投降有三個條件,”糜竺把三個條件一一說出來,“第一,李將軍接手徐州后不能危害徐州百姓;第二,不能加害徐州各地員及其家眷;第三,放過陶氏全族,不能危害陶家任何一人。”

“你回去告訴陶公,他的條件我都答應了,我李元不是弒殺之徒,絕不會危害百姓和各地員,也不會他陶家一人,只要他安安分分,不給我搞什麼謀詭計,我李元依然會尊重他。”李元細想一下,覺得陶謙的條件不算過分,便點頭答應。

“李將軍大量,我現在就回去回復我家主公。”糜竺告辭離開便返回瑯琊。

營帳,一眾文臣武將尚未反應過來,但覺得陶謙投降有些突然,趙云懷疑道:“師兄,陶謙突然投降會不會是他的計謀,故意把師兄引進城,然后再設下伏兵襲擊。”

李元搖了搖頭,“按理說陶謙不是這種言而無信的小人,如若他說投降應當是真的投降。”

Advertisement

“主公所言甚是,”戲志才也認同李元的看法,“陶謙也是個聰明人,否則就不會做到徐州刺史這個位置,然而他已老矣,自知難擋主公大軍鋒芒,所以想借投降而保全家命,再加上主公軍紀嚴明,從不縱容部下,在攻打下邳和小沛各地的時候也沒有冒犯當地百姓,因此陶謙才愿意開城投降。”

一個時辰后,陶謙開城投降,親自出來迎接李元大軍進城,李元不怕陶謙搞謀,他也不太相信陶謙有這個膽子,所以明正大地帶領大軍進瑯琊。

刺史府后,陶謙把印,還有徐州的戶籍和各種文書都給李元,由此開始李元算是正式接手徐州,為徐州之主。

“陶公能如此明白事理,我李元深佩服,不知日后有何打算?”接收徐州后李元說話也客氣了,他和陶謙本無大仇,因此犯不著趕盡殺絕。

“李將軍,我知道你是雄才大略之人,我陶謙遠不及你,我謙讓徐州也是為了徐州百姓著想,相信在你的治理下徐州繁榮必定更勝昔日,我老了,雖有心卻無力繼續為徐州百姓造福,之后只想帶上家眷在山野田間當一閑云野鶴,安晚年。”

不知道為何,陶謙自打讓出徐州后反倒覺得輕松了不,一直以來他的擔子都太重了,而且年紀也太老了。

“陶公盡管放心,我李元不敢說一定能夠平定天下,然我所做一切皆是為了天下百姓,我大軍所到之從不冒犯百姓。”李元保證道。

“那我就放心了,希我能夠在有生之年還能看到一個太平盛世。”陶謙和李元告辭后便帶上家眷離開瑯琊,至于去哪里李元也沒有過問。

送走陶謙后,李元向遠方的天空有些唏噓,陶謙雖無雄才大略,但是個識時務者,能夠放下手中權力而選擇田野生活,這不是什麼人都能夠做到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