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進士出之后, 衛就跟姜嘀咕來著, 說他想著最好能被派出去做地方, 二榜進士要撈個知縣當當不難。
姜愣了一下, 問:“相公你不想留在京城?我聽馮家娘子說考上進士最好的出路是館選進翰林院, 能進去就是真正的天子門生, 一定是大好的前程。”
衛嘆口氣, 說不是想不想的問題。
就說天下讀書人哪有不想進翰林院的?可是吧,復選不是那麼明的事,取進去的絕大多數恐怕都是有門路的, 哪怕為了堵住貧寒學子的,挑出一兩個出寒微的做幌,哪有那麼巧就選中他?
選中概率小還不是最要。
主要吧, 衛家底子太薄, 走到這一步家里幾乎不能給他任何幫助,要在京城落腳談何容易?京城這邊的院子不是說買就買得起, 總不能往后都借住在馮家院子?
衛想著要是被外派出去當知縣, 他可以住衙門后頭, 這就省了買院子的錢。
又一想當知縣真的不錯, 一方父母在地方上話語權足夠, 方便他施展抱負。
衛越想越,他心里幾乎認定自己要去當縣了, 看他這樣姜有句話沒說出來——
天下事說不好的,有時你覺得最沒可能的事偏偏就是會發生。就比如你打死郭舉人他都想不到一同赴京趕考的同窗能考上二榜進士, 可衛就是考上了。
后來的館選也是, 衛心里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無論看問題的深度廣度或者各方面積累其實都比不上那些士族出的學子,他想法一直很務實,沒做過白日夢,結果卻被通知說選上了。
翰林院庶常,也被稱作庶吉士,主要是從二榜進士中選擇年輕并且才華出眾的人擔任,屬天子近臣。
得知自己被選上,衛第一反應是去回憶自己到底寫了篇什麼文章?是怎麼被上面看中的?
就聽見有人提醒他該跪下謝恩。
衛趕跪下來謝皇上恩典。
重新站起來之后,他出了復雜的表,又激興,又有些犯愁。一同被選上的其他人都在狂喜,就他有點悲喜加的意思,就有翰林學士納悶,問他怎麼還不想待在翰林院嗎?
衛躬拱手解釋說非也。
“天下讀書人哪有不仰慕憧憬翰林院的?學生一來沒想到自己能有這般幸運,二來的確有些犯愁。原本沒想過能在京城安家,我家境貧寒,怕安不起這個家。”
二榜進士衛,翰林學士有些印象,他的確是大老遠上京趕考的貧寒學子,難怪會為這個犯愁。
理解之余,疑也有:“你中舉后竟沒發家?”
衛說他中舉后的確有許多富商豪紳上門道賀,他領了,沒收禮。
翰林學士都不知道該怎麼說了。見過被取中之后狂喜數日,沒見過愁這樣的。更不幸的是庶常雖好,卻丁點油水都沒有,連俸祿也并不高。蹲這職位上從來只有倒,沒有發財。
衛活到今天的考驗太多了,他很快想開,心道回去跟馮梁談談看能不能多在他家借住幾天,再空去打聽看有沒有急著手格外便宜的小破院子,不講究面,能住人就行。
他這麼想,就不再憂慮,跟翰林學士問了個上任時間,正如他之前預想的,朝廷留給他們安家的時間不多,選上庶常跟著就要到崗做事去。
這事吧,也好理解。
對學子們來說中二榜進士可能是宗耀祖的大事,都想面面回去一趟,那場面想著就風。可對朝廷來說不就是選了批進士?你在翰林院謀到職位還不趕的做事去要休假回鄉,要你干嘛?不如換別人上。
翰林院那邊沒給衛回老家的時間,只給了他幾天安置。
衛記好日子回去同姜商量,準備聽聽媳婦兒的意見,再決定家書怎麼寫,后面怎麼走。結果他剛回去,翰林院那邊去給皇上復命,倒是沒拿文章給皇上看,就說了一下選中幾人,分別是誰。
提到衛時,有人笑了一下。
皇帝注意到了,問他笑什麼?
那人就說還是第一次見到有選上庶常結果愁眉苦臉的,問他在愁什麼?說家底太薄,赴京趕考都差不多把積蓄花,他沒錢在京城安家。
乾元帝聽著也笑了一場,跟著就吩咐太監總管,讓使個人,給他送點銀子。皇帝還煞有其事點點頭,說:“不到而立能中進士,并且還選進了翰林院,他既然有這才學,沒錢安家朕給他安家。”
太監總管請示皇上送多合適?
乾元帝比了個手勢,他就躬退下安排去了。
住在馮家院子的衛稀里糊涂迎來宮里太監,人還是大張旗鼓來的,喊著說皇上聽聞衛庶常家中清貧特來資助。看有人圍觀,這太監又說讓天下學子放心,皇上憐惜人才。
衛領著姜跪謝皇恩,這時候他有些明白為什麼好運能降到自個兒頭上。皇上為什麼點他做二榜進士?又為什麼選他進翰林院?還使人送銀兩給他?
這就很像古書里講的千金買骨的故事。
還不止衛自己這麼想,眾大臣聽說此事也想到這兒,他們想到皇帝興許是想為自己炒個惜良才的名聲,借資助衛告訴天下讀書人,只要你有本事什麼困難都不是困難,皇上會替你解決。
乾元帝是在造勢啊,他拿了五百兩出來,買了個絕好的名聲。這事傳開之后,還沒來得及返鄉的讀書人都在稱頌他,等這些人回到老家,那帝王的譽不就傳遍全國?
之前還有人想過皇上是不是賞識衛?
這麼一搞,沒人那麼想了。
都嘀咕說皇上不容易,還能在應殿試的學子當中挑出個窮得叮當響的布下這麼個局。
大臣們當然不敢明說,全在心里嘀咕,第一次聽說發家靠窮。
能中二榜進士、選進翰林院、白得五百兩銀子……為啥?
因為他最窮,合適被資助。
后來太監總管同皇上嘀咕這事,很為皇上抱不平,皇上明明是惜良才,是真心實意想幫助衛庶常,卻被人抹黑至斯。乾元皇帝一點兒不氣,反而還高興,說:“朕要的就是這結果,一箭三雕。”
他的確在讀書人那邊造了勢,同時又解了衛的燃眉之急,并且誤導朝臣讓他們打消了對衛的關注。
想明白之后,太監總管心下駭然。
衛得了五百兩銀子,本來困擾他的問題就統統不是問題,五百兩對大富之家來說很,實在很,要在京城置辦一個小院子,將爹娘和硯臺全接過來卻綽綽有余。他才問過馮梁,馮梁說不講究的話,有一二百兩就能安置,衛同姜商量了一下,想著他們留三百兩安家,請郭兄幫忙帶二百兩回鄉。
這二百兩做兩用,一是舉家上京的開銷,二是想讓爹在老家置辦十畝良田,他們原先就有五畝,加上新置的十畝,這十五畝田劃做三份,給大哥二哥以及大叔公耕種。
衛心知十幾畝田不多,他也給不了更多。
事實上,提出分二百兩帶回老家他都擔心娘不高興,幸好娘愿意支持。
姜知道的,只要原先發達過哪怕后來沒落了的家族都有學田,學田的產出就是用來補家族中的讀書人,家里讀書人多了,才會有更多人中秀才中舉,家族才能興得起來。
衛家稱不上家族,除了大哥二哥,村里同他們親近的只有大叔公一家。十五畝地三分給他們種,每家每年能多收一兩千斤稻谷,吃肯定吃不完,多的賣掉攢下錢能買文房四寶也能買地。
這種事姜很支持的,明白男人那種心,自己走出來了想幫幫兄弟,可能做的其實不多,他得了皇上資助想省出一些送回老家,心里還怕兄弟看了嫌。
衛鄭重的寫下了一封長長的家書,寫好之后修改幾,又謄抄一遍,才和銀票一起封好給同窗郭舉人。
郭舉人收拾行李聯絡商隊返鄉之前,衛都沒想好要怎麼答謝他,心想給錢并不合適,最后他們約定三年后郭舉人再應會試,衛做東請他吃酒。
事實上也是衛自己一廂愿覺得麻煩人家了。
郭舉人不嫌麻煩。
在京城停留這段時間他漲了不見識,也從衛口中明白了殿試和翰林院館選到底是個什麼意思,怎麼個過程……他還跟二榜進士翰林院庶常聯絡了,這趟收獲很多。
郭舉人走的時候意氣風發,他都想好回去要怎麼吹噓,已等不及想看衛老家那邊鄉里鄉親的反應,還想看看原先府學同窗的反應。
讀書人都聽過那兩句: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用在衛上再合適不過。
他如今是真正的天子門生,并且當真在皇上跟前掛了名,皇上聽說他手中拮據沒法在京城安置還命太監上門來給他送錢!多不要,皇上來送錢就是面!
阮明姿一睜眼,發現自己穿越成了農家貧女。爹孃早逝,爺奶不慈,家徒四壁,還附帶個啞巴妹妹。r/>從一無所有開始發家致富,從荊棘遍地走向花團錦簇。一時賺錢一時爽,一直賺錢一直爽!然而撿回來的那個男人,卻不依不饒:王妃,跟孤回府。阮明姿巧笑嫣然:你哪位?
進化異能者重生成為農家女嬌女,有爹娘和兩個哥哥疼愛,無奈親爹驟然去世,被奶奶和二叔趕出家門,借住親戚家,不怕,異能在手,富貴我有;后山撿到個俏郎,非要追著我報恩,給錢吧。某男:你缺個夫君,我能幫你賺錢,還能干活……
【種田+虐渣+女強+甜寵+雙潔】經商世家家主陸昭昭意外綁定了個種田系統,被它帶進了一本叫農門皇妃的錦鯉文里,成了出場就死亡的炮灰女配。一睜眼,新婚夫婿二選一。面對貪婪惡毒的婆婆,劇情里還沒洞房就把她克死的男主,還有在她腦子里狂叫,讓她嫁給男主精準扶貧的種田系統。反骨上長了個人的陸昭昭表示:我選大反派,男主他哥!他長得好看!上輩子,姜宴清被姜家人惡意拖壞身子,奪去他的身份,被他們踩在泥里。他滿心不甘,考取功名,位極人臣,毀了他們在意的一切。結果最后關頭他病死了,再睜眼就回到了當年食不果腹,貧窮不堪的...
研究時一腳跌進田地被迫穿越。 吃不飽穿不暖,還要面對吸血后媽! 一心想要把自己賣了換豬肉吃的熊孩子弟弟和重男輕女的爹! 唐一芙的心底苦不堪言! 她堅決不做扶弟魔,立志要憑借自己的雙手發家致富。 可她這兒正研究雜交水稻了,怎麼非要有帥哥過來搗亂呢? “水稻有什麼好研究的,要不你研究研究我?”某人笑得一臉狗腿。 正在下田插秧的唐一芙一把將人推開:“滾滾滾,別打擾我做研究!”
祁念帶著秘境空間穿來就在逃荒的路上, 睜眼就撿小奶團,一個,兩個,三個…… 空間里有靈泉有水果養三個小萌寶就罷了,咱不跟孩子計較,為毛撿來的孩子爹也要養? 路遇的逃荒大部隊也要死皮賴臉地追著祁念不放,行叭,都是一條道上的,一起走也不是不行。 可追著祁念不放的除了人,竟然還有獸,猛獸! 下一個城,本仙女一定一定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原以為甩掉了尾巴,終于有個好地方安靜地咸魚躺,沒曾想,還是逃不掉開荒種田搞基建~~~ 姚承熠:敢睡他?偷生他的崽?還一生就幾個?去母留子,問題不大。 后來的姚承熠:娘子,你不嫁我,那我就帶著兒子去給你當上門夫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