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懸疑推理 一品仵作 第二十五章 全境平定

《一品仵作》 第二十五章 全境平定

汴都城,翰林院。書趣樓(www.shuqulou.com)

舉世矚目的恩科開考!

此番科考可謂匆忙,明眼人一看就猜出了聖意——分科取士應是新策,報考的時日僅有半個月,聖上顯然隻想以汴州學子為試,觀新策之效,查補缺,去虛存實,以定日後推行之策。

但即便如此,聖上不拘門第,親選人才,也足以令學子們破國子監的大門。

上元節次日,朝廷出詔書之後,寒門學子紛寄家書,都城百姓遍告親鄰,皇城熱鬧了半個月,直至春日宴前一天傍晚,城門關上的前一刻,還有剛剛從家鄉趕來的學子奔進國子監中報名。

所謂科,即經史論策,農工水利,醫算刑律等科。

所謂科考,即分科考試,經史論策為必考之科,農工水利、醫算刑律為選考之科,如若考生自認為在選考科目上有專才,可報國子監加試,試題由倉、戶、刑、士諸曹及醫院點選,取士時會擇優錄用。

經史論策先考,為期三日,其中時策一題由當今聖上欽點。

開考當天,翰林臺前,千餘學子跪聞聖訓,平時有人瞄了眼翰林臺,約瞥見了一幅明黃的袂。

吉時一到,翰林院中文鐘長鳴,千餘學子進考房,等待開試。

試卷發下的一刻,無一學子翻看經史題,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翻出了時策的卷子,一看之下,無人不喜!

——聖上欽點之題,考的竟是賑災之策!

去年八月,淮州大災,學子們聚在臨江茶樓裡,辯論最多的莫過於賑災之策。那時,聖上化名白卿,時常微服至茶樓與學子們暢論賑災之策,凡桑田水利、倉儲之法乃至吏治積弊,皆有議及。那時,不學子慕名而來,恭聞暢論,好不痛快!不料好景不長,白卿遇刺,份大白,聖駕就再未到過茶樓。

Advertisement

眼下淮州的水災雖然已退,但聽說淮城中仍有災民三萬亟待安置,顯然是聖上急於求一賑災安民的良策,故出此題。

此題對於當初與聖上暢論過賑災之策的學子而言著實易答,有人至今還記得一些才子當時的高論,於是欣喜作答,落筆飛快。

唯有個別學子看著試題,久未筆——此題看似是聖上眷顧寒門學子,可實際上並不易答。當初聖上與學子們暢論賑災之策時,正值災迅猛之時,倘若學子們所提之策於賑災有助,聖上何不採納?朝廷何不施行?淮州至今未將災民安置妥當,足以說明當初無一務實之策,學子們之策皆難解賑災之需。

今日答題,倘若仍是高談闊論,隻怕會白白浪費良機。

於是,幾個學子靜坐沉思,桌上的墨研了又乾,筆提了又放,整整一日未答一字,不知不覺間,晚霞城,天已傍晚了。

傍晚時分,嶺南刺史府。

別駕、長史等吏哆哆嗦嗦地跪在州衙外恭迎駕,暮青未宣平,徑自邁進州衙,直登公堂!

神甲衛隨駕而,披風獵獵,翻如黑雲。

暮青到了上首坐定,抬眼出公衙,未宣任何州吏,隻宣了降將陳飛。

陳飛披頭散發地跪到堂下,不見駕,不抬頭,也不吭聲。

暮青開口便問道:“你想求死?”

陳飛依舊不肯抬頭,聲音沉若死水,“娘娘全。”

暮青未置可否,隻是問道:“你為保倉糧而開城投降,可見你心懷百姓,乃一代良將。而今朝廷收復滇州城,嶺南後方潰不軍,不日就將權歸朝廷,你可擔心朝廷日後會治理不好嶺南?”

“敗軍之將,連故主的城池都守不住,有何資格擔心社稷?”

“敗軍之將?那你可知敗在何?”暮青問。

Advertisement

陳飛沒有吭聲,彷彿已萬念俱灰,隻待一死。

暮青也不惱,自顧自地問道:“你盤查過那些送回來的俘虜,但隻盤查過三天,是嗎?”

這話不疾不徐的,陳飛卻忽然顯出了幾分僵態。

朝廷軍不打不殺的就把俘虜給放了回來,此事反常,他以為有詐,於是嚴加盤問過那些回來的將士,問他們被俘之後可有遭過刑訊、可有賣過軍機、被關押在何、朝廷軍營是何佈防等等,結果無一人上有打之痕,他隻能推斷皇後此舉用意有二——其一是使他生疑,乾擾他為主將的決斷。其二是州城易守難攻,朝廷深知攻城必定傷亡慘重,故而想以此計煽怒軍心,嶺南軍放下吊橋出城一戰。

那時,軍中一片請戰之聲,一日比一日難,他實有心力瘁之。那些俘虜在軍中就跟引火繩似的,他為穩軍心,隻能稱他們在朝廷大軍的軍營裡了驚,以休養為名把他們遣了城中安置。

難不是這批人裡出了問題,那些大刺客就混在其中?

難不朝廷釋放俘虜的用意除了其一其二,還有其三?

難不是他大意失了州城?

“州城之失絕非是你大意之過,而是你即便想查,軍中的聲勢也容不得你再查。”暮青彷彿知道陳飛在想什麼,嗓音清亮得如水似劍,字字穿心,“軍心是很容易控的,嶺南王已死,其親信部下、幕僚乃至州兒都各司其職、各懷鬼胎,朝廷要平定嶺南雖仍然抗力不,但嶺南已無領袖,此乃事實。人是群,領袖在集心理中擁有絕對的重要,而群是易變的,失了領袖,群就會如同烏合之眾,缺乏約束,變得猶疑不定、無推理能力、缺乏判斷力和誇張。這時,出於本能,群會迫切地尋找一個共同目標來加深凝聚力,以獲得缺失的安全。本宮把俘虜放了回去,這對嶺南軍而言不是辱,而是雪中送炭!正是那些俘虜讓他們找到了同仇敵愾之。”

Advertisement

“你仔細回想一番,自從嶺南王死後,軍心是否從未像請戰那幾日那麼齊過?”暮青問,卻不需要陳飛回答,“兵法有雲:‘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可在送還俘虜這件事上,卻等於是一而再的往軍心上點火,一而生,再而升,三而盛!你的謹慎雖無過錯,可在全軍請戰的關頭,你的謹慎隻會把你推到軍心的對立麵,你如同孤立於洪流之中,請戰之聲打不住,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快把俘虜調離甕城——三天是極限,否則暴會來得更早。”

暮青淡淡地說著,一番越時空的言辭陳飛聽不懂,卻也聽得懂。

他終於緩緩地抬起頭來,布滿的雙眼著上首,發割碎了視線,子的容在高堂之巔有些模糊破碎。

原來,從朝廷兵臨城下的那一天起,嶺南的軍心就都在皇後的手心兒裡攥著了。何止是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了素有天下險關之稱的滇州城?把嶺南大軍得暴,強搶倉糧,擄掠百姓,自失民心。把他得開城投降,朝廷大軍城止,不僅一舉收了民心,還親自到法場監斬,以雷厲風行的鐵手腕威懾了城中的豪強。

英睿皇後……

“州城之失非你之過,而你為保倉糧、為救百姓開城投降,卻有大功。如此,你還要求死嗎?”暮青問。

直到此時,陳飛才恍然大悟,怪不得駕到了州衙,卻不召見州吏,獨獨宣見他這一介降將,還與他費了一番口舌,原來有勸他歸順之意。他譏笑道:“末將效忠王爺,而非朝廷,難道末將不死,朝廷還敢用我領兵不?”

“若朝廷敢用你,你可有背負背主投降的罵名茍活於世之勇?”暮青反問道。

Advertisement

“……”

“匹夫不可奪其誌,你若一心求死,本宮絕不攔著。你死之後,本宮會上奏朝廷,以開城之功保你族親。”

“……謝娘娘。”

“不必言謝!盡管你的忠心不過爾爾,但本宮依舊敬佩心懷百姓之人,故而願意幫你安頓族親。”說罷,暮青出幾分疲態來,道聲乏了,便有移駕之意。

“且慢!”陳飛出聲攔駕,詫異地問道,“何謂不過爾爾,還娘娘指教。”

暮青已然起了,聽聞此話停下腳步,反問道:“這還需問?滇州是嶺南王的封地,他雖已死,但封地的百姓尚在,不問滇州誰主,不畏世俗罵言,即便舊主已故,也會替他守好一方百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此謂大忠大勇。而你一心求死,求後忠義兩全之名,比起忠義而言,你把名聲看得更重些,這雖不算錯,但比起大忠大勇之士來,你的確不過爾爾,不是嗎?”

說罷,暮青再未多言,起便下了公堂,往二堂去了。

一隊神甲侍衛上前,將僵愣失態的陳飛帶出了州衙,押回將軍府看

暮青避在二堂,聽見腳步聲遠去後才又返了回來,對邱安道:“此乃忠義之人,希本宮方纔那一番口舌沒有白費。你傳捷報朝時,記得上本奏,跟聖上提一提此人,如何用人,看他的了。”

“是!微臣今夜就傳捷報!”邱安抱拳領旨,臉有些發苦。

此前,皇後孃娘斷言陳飛隻會盤查三天俘虜,並斷言他會將俘虜調離甕城,這疑在他肚子裡憋了好些日子,險些沒憋出病來。他就等著大軍破城之日把這其中的關竅兒弄明白呢,哪知道聽皇後孃娘解就跟聽天書似的,他一個大老,聽得是迷迷糊糊的,更要命的是,那番話他沒記住!這奏要咋寫?

“大軍剛進州城,城中還著,你去忙吧。”

“是!”

“命州吏還家,本宮不見。”

“是!”

邱安滿心愁苦的卻退而出,但剛走沒兩步,就聽見暮青的話音從後頭傳來,話卻不是對他說的。

“掌燈!備文房四寶,素宣丹青,你到外頭守著。”暮青對月殺道。

這時辰掌燈稍顯早了些,暮青要的東西也人起疑,月殺卻什麼也不問,率人出了公堂,點了個侍衛去備筆墨,自己則門神似的守在了公堂門口。

邱安見了,三兩步折返回來,神神地把月殺請到了一邊。

“何事?”月殺冷著張臉,眉頭微鎖。

邱安跟月殺是老相識了,刺衛都這德,他也不計較,隻是脧了眼公堂,悄聲問道:“咳!越大首領,那啥……皇後孃娘剛才的話,你記住了沒?就是那什麼……控、領袖啥的……”

“記得。”他從皇後從軍時就跟著了,古怪話聽得多了,剛才之言算不上什麼。

“太好了!那奏的差事就給你了!兄弟實在記不住,幫幫忙!改天請你喝酒!”邱安狠狠地拍了月殺兩下,也不管月殺答不答應,藉口要去辦差,一溜煙兒就跑了。

“……”月殺抿著,麵青黑,有時他真懷念在刺月門中的日子,可以不與人廢話,看不慣就殺了。

公堂裡,燈燭掌了起來,暮青從懷裡取出一隻明黃的錦袋,錦袋中有信紙兩頁。暮青拿起上麵那頁湊近燭火,月殺將筆墨送進來時,袖風催得火舌一捲,約可見信上有“刺衛”二字被火舌吞沒,化作了灰燼。

此番計取州城,用刺衛實屬萬不得已,嶺南王的一乾親信及衙署叛臣皆遭暗殺,而刺月門的暗殺手法江湖獨一,難保不會被人看出端倪來。自古綠林涉朝堂,江湖人士多不願與朝廷有乾係,暮青此前一直擔心一旦刺月門助朝廷平定嶺南的訊息泄了出去,刺衛們難免會被罵作朝廷鷹爪,而那些曾與刺月門結怨的門派恐會將仇恨轉嫁到朝廷甚至皇帝上,這不得不防。

沒想到,步惜歡對刺月門的後路竟早有安排。

信中說,這些年來,朝廷黨爭不斷,無心監管江湖,江湖之中門派林立,匪幫橫行。名門正派多閉門自修,以武會友,不與府牽扯。可那些匪幫多與贓勾結,蛀食朝廷鹽礦水利及賑災錢糧,中飽私囊,禍患甚大。去年,朝廷借著清剿林黨餘孽和賑災之事將江幫一網打盡,但江湖上仍有許多這樣的大小匪幫,尤以星羅為甚。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