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庶子之征 第四百七十九章 花落誰家?

《庶子之征》 第四百七十九章 花落誰家?

“可這疏浚河道,來找本王是為何?”

似乎聽出了趙晉話中的些許不愉,姜洪章知道自己有些過分,畢竟宣王在兵部任職,可不管工部的事。

他連忙解釋道:“還請王爺見諒,是因為河東郡疏浚河道一事已經解決,效頗好,所以下才想來詢問些細節之,好將此法應用到其余大江大河中。”

提起此事,姜洪章愁眉不展,眉間已經皺出了一個“川”字。

“下心知打擾了王爺,實在是,這趙國,大江大河不,每年會起水患的更是不,若是能夠找到解決的辦法。”

“這不僅僅是能為國庫省下一大筆賑災的銀兩,百姓也能安居樂業,不必因為洪災水患沒了家,甚至是喪失了命。”

趙晉這才舒展了眉頭,“此事既然關系百姓,事重大,本王能夠幫上忙,自然不會推,姜大人只管說便是了。”

“下,下替百姓多謝王爺!”姜洪章出喜,脊背一彎,當即朝趙晉拜了下去。

趙晉站起,“姜大人不必如此客氣,快快起!”

姜洪章心里松了口氣,站直后,也沒有再多言,開門見山,“現在趙國的各個主干道都已經用水泥修繕完畢,這水泥可實在是一個好東西!”

“現在哪怕是下雨天,這路也不會變得泥濘,甚至車卡在坑陷中!”

“而且,馬車行走時的顛簸也了許多,速度更是不用談。”

姜洪章越說越是興,一開始用水泥修路時,他還有些猶疑,但是現在,他恨不能直接將全國所有道路全部換作水泥。

趙晉微微頷首,水泥的妙,他自然明白。

Advertisement

他沒有出聲,繼續等著姜洪章朝下說。

“這水泥,下記得,云州郡用水泥來修筑城墻,下嘗試了一下,卻還是有些不太明白之……”

姜洪章就水泥和疏浚河道,提出了不問題,趙晉耐心地一一為他解答。

說到一些現代詞匯,或者姜洪章難以理解之,趙晉還繪制了圖紙給姜洪章解釋。

這一談,便是半個多時辰,姜洪章滿面紅,甚至有些意猶未盡。

不過他也清楚自己叨擾了趙晉許多時間,便抓問了最后一件事。

“王爺,下有心想要將全國所有的路全部換水泥路,可這對國庫的消耗頗大,不知王爺可有什麼法子,讓下可以湊夠這筆錢?”

姜洪章這個念頭自從冒出來后,便沒能收回去。

可他也清楚現在戶部是什麼況,短時間本不可能撥銀子給他修繕道路。

本來姜洪章打算遲些時候再搗鼓這件事,可這水泥路的用實在是太大,能夠早一日修好,就能帶來更大的益

姜洪章想到上一回趙晉在眾人以為不可能之時,籌集了大量的糧草,便了來詢問一下趙晉的念頭。

“既然花費了大量的錢財用在修路上,何不直接向過路人收過路費?”

“啊?”姜洪章怔愣了片刻,為難道:“王爺,這樣恐怕會引來百姓的不滿。”

不過是走一下這條路都要被收錢,恐怕會惹起民怨。

這自古以來,哪里有走路都要收錢的道理?

趙晉笑了笑,“姜大人不必擔心,不會出現此等況。”

“只需要在道和一些主干道收取過路費即可,這些道路,一般只有在前往其余城池時才會用到。”

Advertisement

“可尋常百姓,幾年都不曾出遠門,又能走幾回道?”

“這道上來往的,大多是一些達貴人,或者是商人,價格定低一些,這些人不會在乎這麼幾個或者十幾個銅板。”

姜洪章一聽,有些遲疑地問道:“可只是收那麼幾個或者十幾個銅板,能有什麼錢嗎?”

“大人,你可不要小看了這筆錢。”

趙晉沉片刻后,“姜大人可以試一下,每個人每十公里收取兩文錢的過路費。”

聽到這個數字,姜洪章心中忍不住有些懷疑,可又想起趙晉之前的確是輕輕松松就籌集了那麼一大筆的錢糧。

咬咬牙,姜洪章朝趙晉拱了拱手道:“,下這就回去些折子呈遞給陛下。”

……

姜洪章這個折子一遞,趙乾很快就同意了。

等開始收過路費后,不過是短短三天,上過來的錢財便讓人瞠目結舌!

姜洪章樂不可支,慶幸自己當時聽信了宣王的話。

半個多月后。

兵部尚書已經年老,朝趙乾遞了回家休養退休的折子。

趙乾已經同意了,現在朝堂上,眾人都盯著兵部尚書這個位置。

“陛下,臣以為,陳大人曾立下汗馬功勞,且在兵部的日子也較長,資質亦足夠,可以勝任兵部尚書這個位置。”

朝臣都出來附和。

三皇子站在前面,并未說話,眼角眉梢卻都帶著難以遮掩的喜悅。

眾人所推薦的陳大人,正是三皇子的人,如今應該是泰王的人。

趙乾沉默不語。

盯著兵部尚書這個位置的人,可不止泰王一個。

自從趙行宇被殺,趙行之又右手被毀,雖然很多朝臣倒向了趙行止,卻也有不朝臣因此觀了起來。

Advertisement

更有好一些黨派,紛紛活躍起來。

朝堂上的局勢更為紛

很快,就有好幾個員出言反對讓陳大人擔任兵部尚書一職。

眾人槍舌戰,朝堂上很快響起了爭吵聲,簡直比鬧市更為嘈雜。

“陛下,”龔解擰著眉站出來,“臣以為,兵部尚書一職空缺,應該由兵部侍郎頂上去。”

“若是論對兵部事務的悉,想必兵部侍郎更為悉。”

現在的兵部侍郎有兩個,一個是三皇子的人,另一個是趙晉。

趙行止目微閃,瞥了另一個朝臣,對方會意,站了出來。

“陛下,龔大人所言有理,臣以為,張侍郎,適合兵部尚書一職。”

“張侍郎雖然升任兵部侍郎的時間不如宣王早,可在兵部的時間更久。”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