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寒門仕子 第965章 庾海論戰

《寒門仕子》 第965章 庾海論戰

“聽大人的意思,難道是想讓他們兩方繼續地打下去?”

“那是當然!之前的這一役,不過是小試牛刀而已,并沒有傷到他們的筋骨,倘若就此罷手,過不了多久,他們可以緩過勁來。而這種結果,并不是我想要看到的。”

此話,確實在理。

只有鷸蚌搏命地相爭,旁觀的漁翁才有可能從中得利。

若只是隔靴撓的話,那就失去了挑撥離間的意義所在。

庾海品了品,試探著問道:“齊大人,你是不是想給扶桑支招?”

“確有這個想法。”齊譽點了點頭,又道:“在某些時候,幫敵人出謀劃策,并不一定就是壞事,只要利己,何樂而不為?”

“那,大人又打算如何個幫法?”

“直白一點來說,就是指點扶桑人如何去砸碎高麗船的烏殼!繼而,玉扶桑軍隊接下來的登陸作戰,最后,讓他們雙方展開殊死相搏。”

庾海又問:“對此,大人可曾思到什麼妙招?”

“妙招?我已經想到了!但是,卻不知該以什麼樣的途徑傳授給扶桑人,好讓他們舉一反三。”齊譽捋了捋須,皺眉而嘆道。

聽聞此言,庾海不微微一驚。

就齊大人這話里的意思,怎麼覺破解那高麗船,就如同子似的一樣簡單?

他委實掩不住心里的好奇,而主地問道:“齊大人,這船之固,你打算如何破之?”

齊譽淡笑著說道:“其實,這非常簡單,只需略施手段便可辦到。且,手段還不止一個。”

“恕海愚鈍,還請大人詳解!”

“好說……”

接下來,齊譽便把自己構思的手段講了出來。

按照他的說法,要想擊破烏殼,共有兩種方法可選。

Advertisement

第一種是,打造一支比對方更為銳利的犀利之矛,并以此來擊破對方羅列的防護盾。

扶桑人不是在船的艄頭,安裝了一個可以沖擊的大錨嗎?

那,扶桑軍艦為什麼就不可以呢?

這個,就是所謂的以彼之道還施彼

且,扶桑軍艦的排水量以及噸位皆要用遠大于高麗船,在同等模式地對撞下,大船的一方無疑更優勢。

這個道理簡單而直白。

大艦的錨更、更長,且一寸長一寸強,所以,以大吃小基本上沒有任何懸念。

這還不算,懸殊所產生的沖撞力的差異。

第二個方法更為直接,做是暴破盾法。

重點在暴二字。

怎麼說呢?

就拿瓊州的火炮舉例來說,想要砸破高麗船的烏殼,完全可以采用以較為大號的實心彈進行猛轟。

有這麼幾鐵蛋過去,那所謂的盾牌直接淪為擺設。

理是這麼個理。

可是,扶桑軍并不備像瓊州軍這樣的犀利火,你說這……點算?

冇辦法嘢!

其實,并不是。

沒有拿得出手的像樣火,你還不會用投石機之類的武進行代替嗎?

雖然,這看起來有些原始,但,效果方面還是很類似的。

只要你用的石頭足夠大、足夠重,就能砸碎那高麗船的烏外殼。

這個方法雖然簡單,但很實用。

實用?

是的!

其依據如下。

首先,高麗人的船吃水淺且又靠人力搖槳進行驅,可以想象,其移是多麼的不足。

而扶桑軍,卻是恰恰相反。

他們的風帆設計得非常,迂回遁避也相當靈活。所以,他們完全可以通過這一點來展開反擊。

只要你砸得次數足夠地多,就會有幾率命中目標。

Advertisement

其實!

船的設計有點太過防守反擊,幾乎沒有任何的遠程攻擊力可言,一旦拉開了距離戰,就只有被挨打。

綜合以上可見,擊敗高麗船易如反掌,只要你用對了辦法,就如同是剁瓜切菜。

可是,如何才能將這些辦法傳達給扶桑君主呢?

目前,彼此雙方為敵對姿態,不太可能派遣使臣前往那邊進行教授。

如此一來,直通的途徑就算是被堵死了。

而,就在這個時候。

庾海突然間靈一閃,直接地計上心來。

“齊大人,某有一計,或可促此事。”

“哦?快說說看!”

“其實,也不是什麼特別的手段,只不過是效仿你不久之前的做法而已。”

“什麼做法?”

庾海笑道:“無他,乃是用登報刊文的方式傳達出咱們自己的對外信息。不過,和您之前的方式有些不同,這次由我來進行釋放。”

齊譽一怔,道:“由你?”

“嗯!相比起你的份,我的敏度就了許多,即使指點了扶桑,高麗也不會太過注意……”

“噢……”

按照庾海的想法,他想以一種‘軍事觀察員’的中立份,來解答虛擬群眾們的相關軍事提問。

從表面上來看,他是在普及軍事知識,而實際上卻是,在為扶桑人支招。

以《瓊州日報》的影響力,一定會引起一系列的諸多關注,而扶桑人的探子,就是其中之一。

如此一來,這所謂的破敵之策就順利地傳達給了明正天皇。

“嗯,這個法子確實不錯!”

“大人覺得可行?”

“可行,且合適!”

“既然如此,那某就擬上一篇文章,以為大人的破局所用!”

說罷了,庾海便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并在吃完了最后一個爬蚱后才匆匆離開。

Advertisement

今天晚上,他要加班寫文,哪能多浪費時間?

……

次日一早,由庾海撰寫的《答百姓軍事之提問》一文,就在《瓊州日報》上的頭版重磅刊出了。

雖為重磅級的篇幅,但關注者卻是極

百姓們覺得,高麗和扶桑打仗,和自己、和瓊州又有什麼關系呢?

既無關系,那還是該干什麼干什麼去吧。

吃瓜群眾們哪里知道,真正的讀者并不是他們這些人,而是那隔海相的明正天皇。

面對百姓的漠視,庾海表示了理解。但是,他對齊大人的視無睹,就有些不太自在了。

怎麼著,你也得夸贊上一兩句吧?

然,沒有。

其實,并不是人家齊譽吝嗇不贊,而是他此刻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段子的來信上。

那信中提到,在爪哇境一個名米納斯的地方,發現了一‘油苗湖’。

油苗,乃是指地殼的石油在地面上的顯出來的相關痕跡,同時,也是尋找石油礦藏的重要標志之一。

試想,既能為規模的湖,其儲備量以及開采難度那就不言而喻了。

齊譽端著這封信尋思了良久,才慨道:“到了現在,也該是時候研究一下關于石油開采和利用的問題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