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倒塌的廢墟旁,高大的泰坦正在將一塊坍塌的樓板掀起,輕松的樣子好像掀起的不是一塊幾噸重的樓板,反倒是像掀起一塊小餅干。
泰坦的駕駛員雖然覺得輕松,但卻并沒有放松,而是集中注意力,十分小心的將這塊樓板掀起之后,挪到了一旁。
之前也有駕駛員因為想要救人而心急迫,從而在搬開這些坍塌的建筑碎片的時候暴力了一些,結果導致這些建筑碎片二次破碎,給救援增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因此救援隊也特別明確了泰坦的作規范,要求在救援任務中輕拿輕放,避免造不必要的麻煩。
而在泰坦將坍塌的樓板移開之后,幾名穿著外骨骼的空降兵迅速的將剩下的一些大塊建筑碎片搬開,在泰坦的協助下對碎磚塊等進行清理,很快就出了被掩埋的一道防護門。
雖然防護門本是很堅固的,也是用鋼板包裹著鋼筋水泥制,有著相當良好的防護能力,但在整棟樓都因為地震坍塌的況下,這道防護門還是無可避免的發生了形變,就連固定大門的門栓和轉軸都被扭曲,導致這道門已經打不開了。
見到這種況,救援的空降兵們并沒有覺得棘手,也沒有拿出什麼工,而是將防護門周圍清理開之后,對著站在后面的泰坦喊道:“大門變形卡住了,來幫忙把它拽開!”
泰坦的駕駛員說了一聲“收到”便駕駛著自己的座駕往前走了兩步,來到防護門前站定,然后控制著泰坦彎下腰,用雙臂握住了防護門,接著踩下了力踏板。
高達十噸的出力令整臺泰坦發出了一陣令人牙酸的金屬的嘎吱聲,就連泰坦腳下本就破碎的碎磚石也被踩得更加碎,令人僅僅只是站在旁邊都能夠到這臺龐然大所迸發出來的力量。
而在這驚人的力量之前,變形的防護門即便再堅固也沒有堅持多久,整扇大門被直接從原本的門框里“砰”的一聲拔了下來。
變形的門栓和轉軸直接被拉斷,就連防護門本也被拉的變形,外層的鋼板焊接破裂,出了里面的鋼筋和已經破碎的水泥。
然而無論是泰坦駕駛員還是一旁的空降兵對此都毫不在意,讓泰坦把拽下來的防護門扔到一旁之后,這些穿著力裝甲的空降兵便迅速的帶著救援資,進了防護門后的避難所。
泰坦因為型實在太大而沒有進,只是站在門口。
不過駕駛員也沒有閑著,而是控制著泰坦將周圍的碎磚塊和積雪進行了一遍清理,將大塊的建筑碎片扔到一旁,整理出了一條通道來。
做完這一切之后,兩名先進的空降兵已經抬著一名似乎渾都凍僵了的生還者從避難所里走了出來。
“快,把這人送到救援點去!”兩名空降兵抬著擔架向外跑著,因為力裝甲的關系,他們即便抬著一個人也跑得飛快。
泰坦趕忙往旁邊挪了挪,讓出了通道,讓這兩名空降兵將人抬了出去。
“看來運氣不錯,這個避難所還有活人。”駕駛員目送著空降兵將人抬走,不由得慨了一句。
泰坦來到災區便直接投了救災之中,靠著強大的出力在短時間就像現在這樣挖開了好幾個坍塌的避難所,但這其中有些避難所實在是運氣不好,即便救援人員已經非常努力的想要拯救他們的生命,但當避難所挖開的時候,整個避難所里也已經沒有了活人。
地震造的坍塌直接死了很多人,而避難所電力和供暖系統的損壞導致的低溫,讓許多原本只是輕傷、可以活下來的傷員被活活凍死。
整個避難所就像一個巨大而墳墓,死寂的令人難。
然而對于救援隊來說,他們本沒有時間去悲傷和難,還有更多的人等著他們去救援。
所以在挖開了一個避難所,確認里面沒有人幸存的況下,他們只會默哀一分鐘,便又張的投到另一個避難所的營救當中去。
而沒有生還者的避難所,則會給由當地市府組織起來的另外的救援人員進行的清理。
其實不僅僅是沒有生還者的避難所,像眼前這個避難所這樣有生還者的避難所,在挖開以后也同樣是給后續的救援人員來進行救援和理,只是剛才那個生還者的況太糟糕,才會由兩名空降兵進行急理,送去救援點。
后續的救援人員很快就進了避難所部,搜救著里面的生還者的同時,也在將一搬運出來。
而空降兵和泰坦則需要趕往下一個需要挖掘的地點,對被掩埋的避難所進行挖掘和救援。
這也是目前來說,效率相對最高的做法,畢竟泰坦和工程機械的數量有限,也只能挖開一個之后,就趕去挖下一個,而不是挖開一個之后,一直留在原地。
好在除了前來支援的空降兵之外,救援隊和當地市府組織起來的人手也有外骨骼,盡管出力不如軍用版,在這種況下,依舊能夠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救出了不被掩埋在廢墟底下的生還者。
而救援隊設立的救援點這邊,隨著生還者不斷地送來,這里也變得越發的忙碌和擁。
此時距離地震發生已經過去了4天,救援隊抵達災區也已經是第三天,大量的生還者被救出對于救援隊來說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但他們的安置工作卻讓人到頭疼。
辰龍號所在的這座城市是災區的核心地區,同時也是西南地區的幾座大城市之一,災難之前有人口六十多萬,即便是在災后也還有五十多萬人生活在這座城市里。
但是現在地震已經對這座城市絕大部分的避難所造了輕重不一的損壞,就算損不嚴重的避難所現在也無法住人,大量被營救出來的生還者只能在救援隊臨時搭建起來的帳篷里。
隨著被救出來的生還者越來越多,帳篷很快已經要不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