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科幻未來 我能升級避難所 第442章 自動裝填

《我能升級避難所》 第442章 自動裝填

此時的嘲風機腹的位置被打開了,幾名研究人員正圍繞著彈艙的自裝填裝置在說著些什麼。

顯然,剛才聲勢浩大的升級過程,對于這些人而言是完全不存在的。

陳新沒有刻意去詢問什麼,只是走到了飛機邊上,這些研究人員便停下了討論,紛紛向陳新打著招呼。

不待陳新詢問,其中一名研究人員主向陳新說道:“院士,我們剛才在討論這套自裝彈系統,這是您設計的,您覺得它能夠應用到其他飛機上嗎?”

“應用到其他飛機?為什麼你會有這樣的想法?”陳新看向了問話的研究人員,沒有回答他的問題,反而向他反問道。

面對陳新的反問,這名研究人員很直接的回答道:“要是都能應用這套裝置,那我國的戰斗機不就都可以攜帶兩倍的載彈量了嗎?這樣一來在空戰中就能夠獲得更多的優勢了!”

說著,這名研究人員的眼神中流出了興的神

然而陳新對他潑起了冷水:“整套裝填系統的重量就不說了,在滿彈的況下它要占據一架戰斗機絕大部分的空間。嘲風是因為不需要油箱的特才能夠在機腹多出一個能夠容納它的彈倉來。

換到其他戰斗機,它們本的結構就已經非常湊,要進行作戰還需要外掛油箱,機腹本沒有容納這套系統的空間。

就算強行裝上去,也只不過是增加起飛重量,導致飛行速度變慢,在實戰中并不能起到什麼作用。”

陳新的話明顯讓這名研究人員的神暗淡下去,他也知道事確實如陳新所言。

如果能夠多帶一些彈藥,以前的飛機設計師們是不可能過這些東西的,即便不能做裝彈,也會在機上多做幾個掛載點。

Advertisement

但這名研究人員還是有些不甘心,畢竟如果能夠提升飛機的載彈量的話,確實可以有效提升火力。

只是并非每一架戰斗機都像嘲風這樣,能夠省去油箱只裝一個反應堆就行了的。

就算其他戰機也被改造核能電推,機的結構、布局等等諸多因素還是在制約著它們,無法將自裝填設備塞進機里的。

研究人員并非是不懂這些,只是面對眼前的自裝彈裝置,多多還是會生出一些暢想來。

可惜這份暢想注定是要落空的,而且陳新似乎覺得這還不夠,特意說道:“而且這套自裝彈系統我并不滿意,當時只是想著機艙里還有空間,隨便賽點什麼進去才做了這麼套系統。

在實際測試中飛行員也覺得這套系統并不好用,所以我是要打算重做這套系統,或者說把整個導彈發部分重做的。”

“重做?那院士您打算怎麼做呢?”另外一名研究人員聽到陳新這麼說,頓時好奇的問道。

對此,陳新說道:“都見過火箭發巢吧?你們說做個類似的導彈發艙怎麼樣?”

“呃……這個……”幾名研究人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之間都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了。

火箭發巢和導彈發艙雖然從某些意義上來說確實很像,結構、原理也相差不大,但說到底還是兩種不同的東西。

而且用發巢來發的火箭積一般都比較小巧,所以才能塞一個發巢里。

但導彈即便再小,積也擺在那里,想要塞進一個類似的發艙里不是不可以,只是積會很大。

看著幾名研究人員的神態,陳新當然能夠明白他們是什麼意思。

以常規而論,能夠裝得下導彈發艙這種東西的也只有軍艦了,因為路基導彈通常都是一枚導彈一輛發車,反正陸地上有足夠的空間也鋪展得開,不至于需要把好幾發導彈都裝在一起。

Advertisement

也就只有軍艦或者飛機上有這種需求了。

但軍艦夠大,自然能夠裝得下足夠的導彈,飛機不夠大,就算導彈也不大,但還是攜帶不了那麼多。

嘲風雖然是個特例,但就算陳新改進機腹的載彈結構,也只不過是能夠多裝幾枚導彈而已,而且還不好發

就在眾人為難的時候,一旁一名地勤技師忽然開口問道:“說起來這個結構確實不太合理,或許可以將掛架做傳統炸彈掛架的樣式,然后像彈匣一樣,一發一發的進行發?”

這名地勤技師說完,卻發現所有人的目都轉向了他。

這讓這名地勤技師有些尷尬,以為自己說的有什麼不對。

然而陳新卻并沒有追究,只是繼續著下,來到機腹底下,抬頭看著頭頂上的自裝彈機構和兩邊打開的導彈掛架,想了想之后說道:“這個提議倒也不錯,如果將彈艙改彈匣式的掛架,將兩側的掛架換口,打一發裝填一發的話,確實比現在這種結構來說要能多帶一些彈藥。”

“只是這樣一來的話,就只能攜帶一種彈藥了吧?這樣對作戰的靈活有影響啊!”一旁的一名研究人員順著陳新的思路想了一下,覺得這還有問題需要解決。

“這個好解決,在背部再開兩個發口就好,彈艙一分為二,中間的部分供給背部發口,兩邊的部分供給兩邊的發口,這樣就可以攜帶兩種彈藥了。”陳新只是略作思考,便給出了解決的辦法。

聽到陳新這麼說,幾名研究人員互相討論一下之后,都覺得這個設想比較可行。

于是其中一人向陳新問道:“院士,那需要照著這個方案來對嘲風戰斗機的彈艙做修改嗎?”

“你們先出個設計方案我看吧,彈艙先不急著,等你們的方案出來了我看過之后再看是不是要真的改。”陳新此時并沒有著急上手,而是讓研究人員先做方案。

雖然改造對于他來說很簡單,想要獲得切實可行的改造方案也只不過是念頭的事,但終究陳新不是專業人士,所以還是讓這些研究人員出方案,他在專業方案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比較好。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