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大明最後一個狠人 第二十三章 流民問題

《大明最後一個狠人》 第二十三章 流民問題

明朝時的北京城,從到外分爲紫城,皇城,城,外城四部分。

城也就是皇宮,於北京城最中央的中軸線上,是皇帝一家居住的地方。

在紫城的外面一圈是皇城,正門是承天門,也就是後世的天安門。除了八局中的浣局,二十四衙門中的二十三個衙門的廷服務機構都在皇城,居住著大多數的太監和宮

明朝的太監和宮人數過萬,只有部分在皇宮中值班,其餘都居住在皇城中,大部分住在萬歲山以北的區域。

城,也就是北京城的市中心,以元大都城改建而,面積有五萬多畝地,居住著皇親國戚和朝中大員,還有著各種商業作坊。城和皇城是‘回’字型,城在外,皇城在

明朝嘉靖之前,北京只有城、皇城和紫城,嘉靖爲了安置更多的京城人口,開始修建外城。

不過由於資金不足,只建造了南邊的一部分,面積有三萬六千多畝,外城和城是‘呂’字型,上面是城,下面是外城。

北京城外城的街道格局和後世一樣,基本都是以水平豎直爲主,全程主幹道是通往各個城門的街道,街巷集,顯得方方正正的。

幾條主街道極爲寬闊,可並排可行五六輛馬車。朱慈烺乘坐一輛馬車,有些驚訝的看著周圍的環境,沒想到這外城比城還要熱鬧繁榮。

馬車所過的大道,兩旁是麻麻的商鋪,酒樓,賣的聲、竹管樂的聲音不絕於耳。

街道上,有許多鮮的富戶貴族,攜帶豔,在家奴護衛的擁簇下,出於各個商鋪酒樓之中,所穿所使之皆是豪華奢靡之極。

Advertisement

然而在另一邊,與這繁華景像極爲不相稱的是,在街道的兩側不商鋪屋檐下,不行乞的流民與乞丐摻雜在一起,捧著殘破的空碗,挨門求告。

店面主人拿著棒,不斷的驅趕,推打,生怕影響了自己的生意。偶爾有的商鋪會施捨一點殘羹剩飯,立刻引起這些人的一陣爭搶。

有些酒樓的二樓,一些宦子弟有模有樣的依窗而坐,扔下幾骨頭,然後看著樓下幾個流民與幾條狗在一起爭搶,頓時讓他們開懷大笑起來。

這時的北京,表面上雖然還有幾分崢嶸軒峻的氣像,但在朱慈烺的眼裡,卻己經看到末世的頹敗和衰弱之像來。

京城的治安主要是由五城兵馬司和巡城史負責,有時錦衛也會管一管。

五城兵馬司,即中、東、西、南、北五城兵馬指揮司,爲負責京師巡捕盜賊,疏理街道渠及囚犯、火等事的衙門。

太子出宮民的消息已經通過明旨下達,京師的各個衙門都已經接到了消息,五城兵馬司自然不例外,特別是南城兵馬指揮司,責任重大,人人都很張。

在朱慈烺乘坐馬車微服出宮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派人跟上了,在暗中清道、保護。就連錦衛和順天府都坐不住了,派出衙役遠遠綴著,生怕出事。

說是出宮民,其實就是賑災,安排這些流民,朱慈烺自然不會蠢到擺著太子儀仗到外城,對著大街喊:我是當朝太子,大明儲君,我代表皇帝來看你們了,這裡有糧食,你們先吃著!

如果那樣的話,即使有東宮衛隊和五城兵馬司保護,估計也會被流民淹沒了,在吃的面前,誰管你是哪個?

Advertisement

所以,朱慈烺決定先微服出來看看況,瞭解的差不多後再決定怎麼做。

這次出宮,他足足帶了三百名東宮親衛便護衛在馬車周圍,萬一流民中有流寇和建奴的探子混進來呢?知道自己是大明皇太子,還不找機會幹掉自己?

老子事業剛剛起步,怎麼會允許這種稽的結局發生,必須要保證本太子的安全!

逛了半天,朱慈烺發現,這流民也忒多了,這可怎麼搞?旨意上讓出來民,也沒看到銀子啊,皇帝老子不會天真的以爲,讓他這個太子出來個面說兩句就行了吧.......

崇禎還真沒想那麼多,其實就是指朱慈烺來代表皇帝講兩句話,再發點米粥賑賑災,至於後續的事,讓閣去安排就行了。

閣會管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溫仁這老狐貍把球踢給朱慈烺,自然不會幫他,指不定在哪裡和朱純臣在哪聽曲看戲呢。

朱慈烺先是派人去了戶部,讓戶部先撥點銀子賑災。戶部表示很難辦,不過看在這位千歲爺給戶部送了一百萬兩銀子的面子上,最後還是了一萬兩賑災銀子出來。

一萬兩銀子,或許夠幾萬流民喝幾天粥的,不過喝完粥呢?後面怎麼安排,這纔是最主要的。

流民問題,歷朝歷代都有,歷經數千年而無法除。朱慈烺在出來之前,也查閱過不卷宗,看看各朝各代是怎麼對於流民的。

兩漢的時候,朝廷採取限制、鎮和遣返,控制與安,主要把流民安排籍在其他比較安穩的地方,或者修建城池設立郡縣安置流民。

不過這種做法是針對大規模的流民,大多數是遣返,結果是大量的流民在回鄉的路上就死亡了,那些被安排籍其他地方的人很多都淪爲了奴婢,更多的是參加農民起義造反了。

Advertisement

隋唐時期,當政者比較開明一些,採取了一些急救措施,比如開倉放糧,廢除暴斂法令,減輕租賦,從而來挽救統治危機。這些措施雖然有一定的效,但從整上來看,收效甚微,流亡現象依然屢有發生。

宋朝時,將大量流民招安爲軍,結果造“冗兵”現象。

明朝中期,以嚴厲戶籍管理、疏散和鎮對待流民,特別是荊襄流民起義,就是因爲軍殺戮過重,導致流民直接造反了。

其實產生流民的原因,無非是天災和人禍兩種,如果兩者疊加,便一定會造“赤地千里,流民百萬,盜賊蜂起”的景,搖國家的統治基礎。

比如崇禎年間,就是兩者疊加的後果,大明也因此完蛋了,當然了明朝滅亡的原因不僅僅是這些。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