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和曲氏都笑了,徐青瑛本來還害怕著,這會兒撇撇,哼哼兩聲,撇過頭去。
宣州城很大,最熱鬧繁華的要數東西和南北兩條主街。
們先在南北主街的店逛了逛,有高氏和徐氏在,了解家裏人的尺寸,很快給家裏從大到小每人挑了一。
顧玖還看到一茶白窄袖胡服,覺得謝湛穿上一定好看,就另外給謝湛加一,給謝湛買了,覺得也應該有,於是同款的玄又買了一。
高氏有了心心念念的閨,終於有時間打扮閨了,看到這好看,讓顧玖試試,那也好看,再試試,這個也捨不得,那也好看,從裏到外給顧玖買了好幾新,全都是上好的輕薄麻料子。
徐青瑛不甘落後,也嚷嚷著要多買幾,曲氏跟徐總鏢頭不一樣,就不慣的病,看吵嚷的厲害,就道:「人家九娘買再多,那也是人家自己賺來的銀子,你有本事自己賺來自己花。」
一句話說的徐青瑛氣哼哼的,「行,自己賺就自己賺,下次我跟我爹一起去走鏢。」
「你可別,」曲氏道:「到時候你爹是護鏢呢,還是護你呢?」
徐青瑛不樂意,「我功夫好著呢,不用爹保護。謝我的功夫差不多,他跟著爹爹走鏢都好幾年了,我怎麼就不能去了?」
曲氏點點的腦門,「那讓著你,就你那三腳貓的功夫如果不讓著你,你能得著人家的角?」
顧玖突然道:「就你還不相上下?真是打個哈欠都能吹出八級大風,口氣也太大了,別,你連我都打不過。」
徐青瑛登時怒了,擼袖子就要上手,「打不過你?來來,咱們練練,誰不敢誰是膽小鬼!」
顧玖給一個十分輕蔑的眼神,「我抬抬手你就不了了,練什麼練?」
徐青瑛急了,「走,咱們出去……」
曲氏拉一把,「出去什麼出去,別鬧了,服還要不要,不要走了!」
高氏也拉住顧玖,「多大了,還跟小孩子一樣鬥?快別跟你青瑛姐姐鬧了。」
顧玖嘟嘟囔囔,「誰讓那天什麼都不如謝湛。」
高氏不解的問:「什麼?哪天?」
顧玖道:「就是咱們剛到涇州的時候啊,讀書比不上謝湛,習武也比不上,長相也比不上。」
雖然徐青瑛說的是事實,但顧玖知道樣樣比不上謝湛,心裏是有些介懷的。不然也不會在老林子裏中了致幻葯,心心念念想到的,都是小時候被謝湛各種碾的場面。
徐青瑛不提這茬都險些忘了,既然提起來,就要懟兩句出氣。
徐氏哭笑不得,「這都多久的事了,你記到現在,才想起來生氣,你這反應也太慢了吧?」
高氏也笑了,「青瑛說的難道不是事實?」
「那也不能說心裏會難。」顧玖固執的道。
幾人都沉默了。
高氏顧玖的腦袋,人好起來是實實在在的好,難怪九娘記得他的好,多長時間了,還想起給他出氣。
曲氏不由看了顧玖好幾眼,謝家撿回來的小姑娘倒真是個有良心的。再看看自家的閨,本不壞,但真的是被慣壞了,這麼大了還傻乎乎的,今後可不能再放縱了。
徐氏嘆口氣,拉著還在生氣的徐青瑛往外走,回頭笑道:「你們先看,我跟青瑛到外面說說話。」
徐氏孕肚已經很明顯了,徐青瑛不敢掙扎,乖乖跟著出去。
徐氏就藉著這件事教訓:「那天我本來也想說你的,後來也給忘了。九娘說的沒錯,那天你是過分了。」
徐青瑛不理解,「我怎麼就過分了?」
徐氏瞪一眼,心想不點,這傻妹妹永遠想不明白,「老四聰明能幹,學什麼都快,人還長得俊。老四一樣大,卻不如老四,從小就被拿來和老四比,心裏肯定不舒服。」
「你還當著那麼多的人故意那樣說,也虧得豁達的,這要換個心眼小的,肯定記恨你,指不定背地裏要給你使絆子。你那話分名是故意心窩子,還不算過分?"
徐青瑛低著頭,踢腳下的土,倔強的嘟囔:「這話都不了,那他也太脆弱了。"
徐氏再次嘆氣,知道上犟,卻是聽進去了,語重心長教導:"你也長大了,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開口之前先在心裏過幾遍。俗話說,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人前人後要給別人留點面子。」
徐青瑛咬著不吭聲,神倒有幾分猶豫。
徐氏嘆口氣:「我的話你好好想想吧,你也不小了,不能再跟以前一樣口沒遮攔了。」
因為徐青瑛被姐姐訓了,接下來一直神怏怏,興緻不高。
曲氏看到了,也不管,打算晾一晾,回去再好好教導教導。
幾人逛完了店,又去買鞋子,同樣是家裏人一人兩雙。看似買的多,但不是多好的料子,價格也不多。
買完了全部堆在馬車上。
然後是首飾鋪子,主要是高氏想給顧玖挑幾件首飾,這孩子長得漂亮,沒幾件首飾簡直是浪費了那張小臉。
一行人就步行去了不遠的一家銀樓,丁小武趕著馬車在旁邊慢慢跟著。
銀樓掌柜不著痕跡的打量了幾人兩眼,們一行人的打扮,除了曲氏和徐青瑛穿得整齊點外,剩下的三個都十分寒酸,一看就不像家裏有錢的主。
但這掌柜毫沒有怠慢的意思,吩咐小夥計去招待幾人。
小夥計堆起滿臉的笑,迎上來客氣的問:「幾位想買點什麼?」
高氏道:「我們先看看。」
「好,」小夥計客套的道:「看中哪個我拿給你們看。」
高氏回頭問顧玖:「看看,有什麼喜歡的嗎?」
顧玖已經在好奇的左看右看了,的視線突然定在一個黃燦燦的絞麻花鐲上。
不由走了幾步靠近去看,見那鐲子明晃晃的,用一極細的金扭。
金子能拉這麼細的的話,鐵也能拉這麼細吧?
p:關於價,我其實查了很多資料。本文以唐朝為背景,唐朝時一兩銀子等於現在的一千元,本文採用比較好計算的方式,一兩=一千元,一文錢差不多就是一塊錢。但購買力還是不一樣的,那時候一文錢的購買力大概相當於八九十年代一元錢的購買力。房價也是參考了唐朝房價,雖然很貴,但比現在的房價要低些,且宣州相當於二三線城市,所以定在一千兩左右。人蔘價格也查過,現代百年的人蔘,能拍賣到二百萬元,兩百年的更稀罕,就不能按年份的兩倍去算了。雖然有參考,但畢竟是寫小說,不可能太嚴謹,不合理的地方,大家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