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尚書這一領旨,猶如石破天驚,令衆臣心澎湃,久久難平。
自大秦建朝以來,從未有過皇后代天子下旨之事,更無皇后闖金鑾殿之先例。今日,顧莞寧挾中宮之勢儲君之威,開創了大秦後宮干政的先河……
而這僅是第一步。
接下來,還會做什麼?
衆臣該如何堅持底線,攔下肆意妄爲的顧皇后?
難道,大秦真的要變天不?!
顧莞寧目掃過衆臣晦暗凝重的臉孔,將他們的憂慮排斥不滿看得清清楚楚。
前世爲太后時,阿奕尚且年。攝政是理所當然之事,衆臣心中不服,面上卻未敢表得這般明顯。
這一世,天子尚在人世。不管病重如何,只要活著一日,便一日是大秦天子。這個中宮皇后,稍有舉,便會被視爲後宮干政……
短短的片刻沉默過後,顧莞寧張口道:“本宮今日前來,是爲了代皇上下旨,討伐韓王。周尚書既已領旨,籌措糧草調兵遣將之事,便由衆臣和儲君商議決定,本宮這便離去。”
說完,乾脆利落地轉離開。
走了!
竟然真的走了!
衆臣一時反應不及,眼睜睜地目送顧莞寧影離開。待顧莞寧邁出金鑾殿之際,顧海才率先拱手:“微臣恭送皇后娘娘!”
衆臣齊聲:“微臣恭送皇后娘娘!”
顧莞寧角微微勾起,毫不遲疑地繼續邁步。
……
顧莞寧離開後,金鑾殿裡再次沉默了片刻。
然後,王閣老張口打破寧靜:“韓王叛逆作,需立刻派兵鎮。不知諸位有何高見?”
崔閣老略一思忖道:“平西伯父子能征善戰,十分驍勇,可派他們父子領神衛軍前去平。”
朝中武將頗多,除了定北侯府之外,最驍勇善戰的便是平西伯父子。神衛軍也是大秦最英勇的軍士。派神衛軍前去平定韓王,自然是希在最短的時間裡鎮叛。也有威懾魏王之意。
崔閣老這一提議,頓時得到了衆臣的附議讚許。
阿奕思慮片刻,也點了點頭:“崔閣老言之有理。”
定下人選,接下來便是籌措糧草輜重之類的事。
大秦邊關戰役平定不過一年,國庫並不充盈。戶部盧尚書照例愁眉苦臉哭窮一番,在軍資上扣扣索索,和周尚書來回扯皮。
阿奕一錘定音:“特殊時期,一切以戰事爲重。戶部用盡一切辦法,也要籌措出足夠的錢糧。”
盧尚書苦著臉領命,下意識地多了一句:“可惜,魏王世子被困宮中,否則多了他相助,微臣也能輕省一二。”
話一說完,恨不得扇自己一耳。
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明知道魏王世子被宮中,他居然還提起這一茬!
果然,只見阿奕面沉了一沉:“韓王興兵作,魏王虎視眈眈。孤對魏王世子不得不提防一二。待平定韓王,確定魏王藩地無恙,孤自會放魏王世子出宮。”
大包大攬地將囚魏王世子一事攬到了自己上。
其實,衆臣心知肚明。此事必是顧莞寧手筆。
不過,儲君甘願出頭,替顧莞寧擔下此事,衆臣也不好再說穿。
韓王叛逆在先,魏王不得不防。在這樣的形下,魏王世子也是合宜之舉。
……
慈寧宮。
閔太后難得沉下臉孔:“莞寧,聽聞你今日攜阿奕進了金鑾殿!你往日行事自有分寸,哀家平日從不過問。不過,此次你太過唐突冒失了。爲中宮皇后,打理好後宮養阿姐弟纔是你的本分。朝堂之事,與你何干!”
這對閔太后而言,已是有的疾聲厲。
事涉兒子的天子之威,閔太后便是脾氣再好,也無法容忍。
顧莞寧輕嘆一聲,將阿奕對衆臣說的那番話重述了一遍。
閔太后面變了又變,到後來,已顧不得再生氣,一把抓住顧莞寧的胳膊:“莞寧,你說得可是真的?阿詡他……他真的被邪祟,大變?”
顧莞寧無奈苦笑:“若不是如此,我爲何苦心瞞至今,從不讓母后見到清醒時的皇上?”
閔太后呆愣許久,很快淚如雨下:“我可憐的兒子,我的阿詡……”
顧莞寧大半都是在做戲,此時被閔太后這麼一哭,心頭也酸不已。
沈謹言自那封信之後,一直沒有消息,不知何日才能回京。
在京中瞞數月,到底還是瞞不過去。不得已之下,接連向阿奕閔太后吐部分實。最殘酷的真相,唯有一個人知曉。
活在蕭詡的,是不共戴天的仇敵蕭睿!
一個不慎,便會滿盤皆輸。
便是揹負再多的惡名罵名,也要將他錮在椒房殿裡!
“莞寧,這等大事,你怎麼能一直瞞著哀家。”
閔太后一雙眼哭得紅腫不堪,抓住顧莞寧胳膊的那隻手依舊有力:“你怎麼能一個人獨撐大局。這幾個月,你是怎麼熬過來的。莞寧……”
話未說完,又是一陣痛哭。
顧莞寧眼眶微紅,神依然鎮定:“若我一開始就告訴母后,只怕母后支撐不住,早就病倒了。”
“我只有一人,既要撐住宮中,又要教導兒,實在無力再照顧母后。出於一己私心,才竭力瞞。”
“直至今時今日,兒媳再也瞞不下去,也獨力難支,只得將此事如實相告。”
“懇請母后,一定要撐住,萬萬不可倒下。阿奕尚且年,未能穩住朝堂。阿奕需要母后的支持,兒媳也需要母后。”
閔太后擡起紅腫的眼,眼眶中淚水不停滾,到底沒有滾落。
良久,閔太后才哽咽著張口:“好,哀家答應你。不管到了何時,哀家都站在你這一邊,堅定不移地支持你。”
顧莞寧終於得到了最需要的承諾,也再次功的解決了眼下最大的危機。
然而,此時心中並無太多歡愉,只有苦和沉重。
閔太后了眼淚,低聲道:“莞寧,哀家想去見見阿詡。”
顧莞寧低聲應道:“好。”
重生到香港!石誌堅靠著手上一堆王炸,遍地開花!
白明霽及笄那年,晏家派媒人上門替世子晏長凌提親,同是武將之後,也算門當戶對,父母一口答應,她也滿意。 十七歲白明霽嫁入晏家,新婚當夜剛被掀開蓋頭,邊關便來了急報,晏長凌作爲少將,奉命出征。 一年後,傳回了死訊。 對於自己前世那位只曾見過一面,便慘死在邊關的夫君,白明霽對他的評價是:空有一身拳腳,白長了一顆腦袋。 重生歸來,看在一日夫妻百日恩的份上,白明霽打算幫他一把,把陷害他的那位友人先解決了。 至於害死自己一家的姨母,她不急,她要鈍dao子割肉,她萬般籌謀,等啊等啊,卻等到了姨母跌入山崖屍骨無存的消息。 白明霽雙目躥火,“哪個混賬東西動的手?!” — 晏長凌十六歲時,便上了戰場,手中長矛飲血無數,二十歲又娶了名動京城的白大姑娘,人生美滿,從未想過自己會英年早逝。 枉死不甘,靈魂飄回到了府中,親眼看到自己的結髮妻子被人活活毒si。 重生歸來,他打算先履行身爲丈夫的責任,替她解決了姨母。 而自己的仇,他要慢慢來,查出當年真相,揪出那位出賣他的‘摯友’他一番運籌,還未行動,那人竟然先死了。 晏長凌眼冒金星,“誰sha的?” — 得知真相,兩人沉默相對,各自暗罵完對方後,雙雙失去了鬥志。 晏長凌:重生的意義在哪兒? 白明霽:重生的意義到底在哪兒? 既然都回來了,總不能再下去,晏長凌先建議,“要不先留個後?” 白明霽同意。 小劇場: 本以爲今生再也沒有什麼事情能難倒他,直到半夜突然被踢下床,“你閨女哭了,去哄一下。” “你那好大兒,又把先生氣走了,有其父必有其子......” “老二寫的一手好字,連他自己都不認識了,爲人父,你總得管管。” 晏長陵:曾經有一段清閒人生擺在面前,我沒珍惜...... “晏長陵!” “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