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中,宛若傘蓋的大樹下,擺放著一張大大的方榻。
方榻上鋪著上等竹編織的涼席,中間擺放著一張小方桌,方桌四旁則是團。
唐宓穿著雪白的羅,盤膝坐在團上,手裏拿著茶壺,給李壽和自己添了一碗茶。
李壽也盤膝坐著,雙手接過茶杯,聞了聞,笑道:「還是岳母莊子上種的清茶好喝。」
沒有任何作料,也沒有研磨,而是整片的葉子炒制而。
特別燒制的玻璃杯里放著幾片翠綠的茶葉,隔著杯子可以清晰的看到茶葉遭遇熱水后慢慢舒展開來的模樣。
白的水汽蒸騰,淡淡的茶香飄散開來,炎熱的夏季,喝著這樣的綠茶,真是消暑又解。
唐元貞不喜歡此時流行的茶湯,有錢又有人,早早的命人種了茶樹,有讓人殺青、炒,製茶葉。
在王家,也有茶湯,但因著唐元貞的關係,從王懷瑾到幾個孩子,都常年喝這種清湯茶水。
李壽與唐宓自相識,所以也習慣了這種苦中帶著清香的茶水。
而唐宓嫁李家后,更是將這種茶葉也帶了來。
平日裏無事,夫妻兩個便會煮上山泉水,泡上一壺上好的綠茶,閑話家常。
「這是今年的新茶,阿娘前些日子剛讓人送來的。」
唐宓放下茶壺,目及那玻璃茶杯,不又笑道:「還有這玻璃茶,亦是阿娘那個玻璃坊新制的,聽說很歡迎。」
而唐元貞又大賺特賺了一大筆。
「嗯,這套茶燒製得很是緻,比琉璃通。」也比琉璃貴。
李壽自從做了戶部侍郎,竟有了個職業病,那就是看什麼都會忍不住的核算價值。
丫鬟們端上了水果和糕點,又端來一盤子炒好的葵花籽。
「這是王二妞送來的。今年乾旱,莊稼都半死不活,倒是這葵花,竟比往年長得都好。」
唐宓指了指葵花籽,笑著說道。
李壽點點頭,將盤子拿到自己面前,拿帕子了手,無比練的用手指開瓜子皮,然後將瓜子仁兒放到一個葵型甜白瓷小碟里。
等攢夠了一小碟,李壽才將碟子推到唐宓跟前。
唐宓也不客氣,用銀匙挖了一勺送到裏。
新鮮的葵花籽沒有加任何作料,只是用鐵鍋炒干,除了瓜子特有的香味,再無其他味道。
唐宓很喜歡這種原原味的瓜子,沒幾下,一小碟子就吃了。
李壽繼續剝皮,唐宓繼續吃,小夫妻忙裏閒,著難得的假日。
「對了,王二妞還說了一件事。」
唐宓想起昨日王二妞說的話,放下銀匙,吃了口茶,緩緩告訴了李壽。
李壽瓜子皮的手一段,抬起頭,「果真這麼說?」
「嗯,說就在蝗災發后的第五天。」
李壽沒說話,又開始起了瓜子皮,但他的大腦卻在飛快的運轉著。
旱災,蝗災,今年的大梁絕對是災禍連連。
昨日聖人帶著太子、朝臣在朝堂上吃了一頓蝗蟲宴,唐、王、李三家又及時的推出「蝗蟲換糧食」的福利政策,暫時緩解了百姓們對蝗蟲的恐慌。
從昨天起,京城及京畿地區掀起了全民捉蝗蟲的運。
蝗蟲雖然鋪天蓋地,可架不住人多啊,而且人還有工,真心捕殺起來,效果也是顯著的。
短短一天的功夫,天空中的蝗蟲大軍就明顯見。
若是繼續堅持下去,可能就會將這批蝗蟲攔截在關中地區,不讓它們繼續往其他地區蔓延。
即便如此,蝗蟲對於京畿地區的破壞也是極大的,地里的莊稼基本上全都保不住了,不農戶家中已經斷了糧。
百姓們吃不上飯,民心便不是那麼安穩了。
再有居心叵測的人趁機散播謠言,京城的平靜水面下又開始暗流涌。
若不是去年「庚辰之」聖人祭起了大刀,殺得整個京城流河,著實震懾住了不人,蝗災發后還不定有多人興風作浪呢。
但沒人公開挑戰聖人的權威,私底下的流言蜚語卻不。
自古以來,只要發生天災,人們便會把責任推到皇帝頭上。認為是皇帝做的不夠好,老天才會降下災禍。
今年的大梁旱災加蝗災,絕對夠讓聖人下罪己詔。
而聖人,也確實已經開始準備寫罪己詔,向上蒼請罪,並祈求老天爺:放過大梁的百姓,有啥事,沖他鄭宥一個人來!
就算聖人下了罪己詔,朝中也出現了零星聲音,將這些災禍跟聖人的施政聯繫起來。
那些人直指聖人事太過嚴酷(比如庚辰之殺人太多),不遵從禮法(修勛格,破壞世家規矩),寵信佞小人(李壽:呃,是在說我咩)……
反正吧,聖人的過錯一大堆,連老天爺都看不下去了,所以連降災禍懲罰大梁。
李壽原本不願搭理某些酸丁的胡言語,因為他們的這些話本就站不住腳。
但沒想到,他們竟將戰火燒到他上。
佞小人?
哈,他李壽居然也了臣?!
至於是誰放出這樣的流言,李壽心中有數,無非是因福利卡片暴利而眼紅的某些家族。
甚至是某位皇子。
因為在福利卡片這件事上,李壽和太子的利益是一致的。
攻擊他李壽,就是變相的攻擊太子!
很好,二皇子,您這才剛回京呢,就開始作天作地了啊。
李壽暗暗給鄭燁記了一筆。
不過,眼下不是跟這些人計較的時候,而是如何幫阿舅平息這些留言。
而王二妞的「預言」給了李壽靈,或許,他可以借這件事好好運作一下。
在山莊只待了半天,李壽便匆匆的返回京城。
唐宓很理解,李壽現在太忙了,能出半天來陪已是十分不易。
「走,去前頭看看,今天收了多蝗蟲!」
唐宓目送李壽的背影遠去,深吸一口氣,又元氣滿滿的說道。
且說李壽,一路疾馳,趕在傍晚前進了城。
進城后,他片刻沒有停留,直奔太極宮。
「求雨?」
聖人一怔,表有些古怪的看著自家外甥,「阿壽,你、你讓我去求雨?!」
他是皇帝噯,又不是神……
謝知筠出身名門,千金之軀。 一朝聯姻,她嫁給了肅國公府的小公爺衛戟。 衛戟出身草芥,但劍眉星目,俊若繁星,又戰功赫赫,是一時的佳婿之選。 然而,謝知筠嫌棄衛戟經沙場,如刀戟冷酷,從床闈到日常都毫不體貼。 衛戟覺得她那嬌矜樣子特別有趣,故意逗她:「把瑯嬛第一美人娶回家,不能碰,難道還要供著?」 「……滾出去」 在又一次被衛戟索取無度,渾身酸痛的謝知筠做了一場夢。 夢裏,這個只會氣她的男人死了,再沒人替她,替百姓遮風擋雨。 醒來以後,看著身邊的高大男人,謝知筠難得沒有生氣。 只是想要挽救衛戟的性命,似乎只能依靠一場又一場的歡喜事。 她恨得牙癢,張嘴咬了衛戟一口,決定抗爭一把。 「狗男人……再弄疼我,我就休夫」
大啓太子陸承榆乃皇后嫡子,鳳表龍姿、雍容謙遜, 皇后忌日,皇上沉溺貴妃的溫柔鄉,太子獨自一人祭拜。 冰天雪地裏,一雙滿是水泡的小手遞給滿目含冰的太子一顆糖。 青瑤父母雙亡,被伯母賣入宮中爲婢。 她長得甜美又乖巧懂事,卻時常被欺辱, 直到那一日她滿身是傷躺在牀上,被太子親自接走。 宮中人人皆知,太子身邊的大宮女青瑤最受倚重。 房中擺的都是皇上賞賜給太子的金貴物件, 穿的是江南上供銀絲緞, 日常用膳都是與太子殿下同桌。 青瑤記着太子恩情,伺候得盡心盡力,只盼着殿下能看在她忠心侍奉的份兒上,待日後放出去時能多給些賞賜銀錢,舒心得過自己的小日子。 直到太子殿下爲救她而受重傷,病中還念着她的名字。 不小心得知青瑤小心思的男人陰沉着臉把她抵在牀角,“想跑?想出宮嫁人?看來孤對你還不夠好。” 太子殿下變本加厲,把她寵到那無上尊貴的皇后之位上。 生產那日,聽着產房裏的痛呼聲,陸承榆急紅了眼:阿瑤乖,我們再也不生了。
杜泠靜不喜京城是非之地,無意在此爭嫁高門。她曾有過一段婚約,自未婚夫病逝之後,便沒想過再嫁。 永定侯陸慎如高居京城權力之巔,他的侯夫人之位卻始終空懸,京中高門無不盯着他的婚事。 他於她而言,陌生遙遠,也無意探尋。然而一旨賜婚,她卻被指給了這位大權在握的永定侯。 滿城驚詫。京中高門都猜測,這場婚事必是宮中平衡朝堂的用意。 杜泠靜去尋了這位侯爺,思量若他也不想陷入聯姻,可一道商議推脫之計。 然而他卻道,“我曉得你同前人情深義重,不肯忘懷... ...可聖旨賜婚,我雖在世人口中權柄在握,卻也無可奈何。” 那時他苦笑,英眸裏滿是無奈,還懇請她。 “娘子可否體諒一二?” 可她不該是他的“娘子”,然而她試盡所有辦法,都未能推掉此婚。 那日雨幕連連,杜泠靜只能在暗自籌謀中步入喜轎,做了他永定侯陸慎如的侯夫人。 ... ... 婚後他溫柔周道,體貼入微,甚至主動提出,願陪她一起祭拜前人。 他將這夫君做得處處無可挑剔,唯有夜晚獨處之時,溼熱帳內,他眸光灼然,反覆不休... ... 杜泠靜只能盡力與他舉案齊眉。 但一日,她忽然聽聞: 彼時聖意詢問聯姻,是他將所有待選一一撇去,特特寫下她的名字呈到聖前。 強要了與她的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