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糧食
話雖如此,但張都司並未立即就讓人打開大門,而是對謝知筠客氣稟報。
「夫人有所不知,糧倉裏外有兩重門,裏外有三把鑰匙,屬下手裏有一把,糧道郎將大人手裏有一把,還有一把在國公府上上。」
謝知筠笑道:「原不知,現在知曉了。」
尤二管家便上前來,先給謝知筠行禮:「夫人,鑰匙已經帶來了,家中存放的這一把並非主鑰匙,若有急軍務亦不用等候取用。」
謝知筠便明白,衛氏這一把鑰匙不是急需,應該是最後一道小鎖頭,若是迫切需要打開糧倉,直接用鐵鉗剪斷便是。
但若是鎖頭遭到破壞,國公府也一樣能知曉。
謝知筠看了一眼尤二管家,尤二管家便會意,對張都司道:「張都司,可否請來兩把鑰匙,打開這一糧倉。」
張都司笑得客氣,說話比方才還要諂。
「夫人,這大冷的天,讓夫人一直等在此實在不妥,不如去司部坐一會兒,待打開糧倉,輕掃浮塵再?」
話里話外,還是不想讓謝知筠當場看著開糧倉。
糧道司也是油水足的司部,且看管糧倉的大多都是衛蒼的心腹,故而謝知筠也並不覺得他們有什麼其他心思。
看尤二管家和鄭娘子的面,估計糧道司一直都有些倚老賣跑,仗著早年軍功不把肅國公府的家僕放在眼裏。
但今日來的不是家僕。
他們不明白,謝知筠不是肅國公府的下人,是肅國公府未來的主人。
謝知筠淡淡看了一眼張都司,卻道:「我不怕冷。」
張都司被噎了一下,一時半會兒說不出話,最後只得低了頭。
「是,屬下這就讓人打開糧倉。」
謝知筠就站在糧倉門口,毫不顧冷風吹拂,甚至還問尤二管家:「糧倉賬簿在何?」
尤二管家便看向張都司,張都司只得苦著臉道:「夫人,糧倉賬簿公文,不能隨意給人看的。」
謝知筠卻又笑了。
「如此說來,我來辦的就不是公事了?」謝知筠聲音清雅,一字一句卻滿含迫,「國公爺和小公爺親自命我特行此事,就是為了鄴州城郊的數千流民,國公爺和小公爺慈悲為懷,悲天憫人,所作所為皆是善舉。」
「我替肅國公府辦差,自然要手續嚴明,公正不阿,」謝知筠掃了一眼張都司,「張都司,你以為呢?」
謝知筠的話再一次噎住了張都司。
他那張平凡的面容突兀地扭曲了一下,漲得通紅。
「夫人,」張都司了口氣,才低聲道:「你要看賬簿,就只能看這一棟糧倉的賬簿。」
謝知筠便又笑了。
「你給我旁的,我還不看呢。」
等鑰匙的工夫,賬簿先送到了。
鄭娘子非常利落,讓小鐘上前接過賬簿,仔仔細細了一遍,才捧著來到謝知筠面前。
小鍾雙手捧書,鄭娘子親自翻頁。
「夫人,永倉去年才開始儲糧,全是八月十五之後送來的糧食,此糧倉位置靠前,收容的是八月二十日的稅糧。」
謝知筠點點頭,垂眸看向賬簿。
據賬簿記錄,送來的都是鄴州左近村莊農戶上繳的田稅,都是一樣的長粒米,因為是各村縣裏正統一上繳至縣衙,故而送到糧倉時都是兩斗一袋的整包糧食。
糧倉里也都是這般堆放糧食。
一個糧倉大約有五千多斤糧食,有糧袋大約三百個,一日就能搬完。
謝知筠仔細看了,這一棟糧倉裏面共有糧貸二百八十六個,總為五千七百二十斤,全部為長粒米,都是去年的新米。
「倒是好,若是一人發十斤米,能發五千多人,這樣流民就都能有飯吃。」
謝知筠話音落下,一個年輕士兵迅速跑上前來,同張都司低語幾句。
張都司這才對謝知筠客氣道:「夫人,鑰匙到了。」
謝知筠揮了揮手,小鍾便收起賬簿,給尤二管家。
「開倉門吧。」
眾人便快步來到倉門前,此時謝知筠才發現,糧倉的大門都是鐵門,鐵門中央用寸長的大銅鎖牢牢拴住,鎖扣足有男子拇指細,用刀本砍不斷。
張都司手中的鑰匙形制也很特殊,齒峰崎嶇,很難仿造。
謝知筠笑笑,客氣一句:「這鎖確實很好。」
張都司倒是沒甚得意,他親自上前打開第一道鎖,然後便能讓四個士兵上前,拉門上的軸。
巨大的軸聲里,鐵門方才開啟。
「這裏面都是救命的糧食,且鐵門和糧倉都是先秦的舊制,只有銅鎖是新造的,倒是省了不錢。」
張都司解釋道。
謝知筠點點頭,目落到了門中。
很快,第二扇門便出現在眾人眼前。
糧倉的倉壁並不太厚,卻有兩重門,三把鎖。
裏面的是一扇堅的杉木門,門上掛著一把同外門同樣形制的大鎖,大鎖下面,才有一個小一些的銅鎖。
這個鎖的鑰匙才是衛家所掌管的。
張都司和尤二管家一起上前,很快打開了兩把鎖。
這一扇門是向里推的,門扉開,一灰塵撲面而來。
謝知筠迅速掩住口鼻,待灰塵消散,跟著眾人往裏走。
一般而言,糧倉里是不燃火燭的,在糧倉頂部,有兩個兩尺見方的窗,窗上矇著特殊的油紙,既能,又讓人無法進出。
但那窗太小,裏面依舊昏暗一片,什麼都看不清。
張都司大步進了糧倉,聲音著得意:「裏面不能點燭火,還請夫人見諒,所以屬下才說,夫人本不用費心進來查看。」
謝知筠沒有理他,憑藉依稀的影,慢慢索到了牆壘放的糧食。
手是糙的麻袋,每一袋都鼓鼓囊囊,輕輕往裏一,能聽到沙沙聲響。
因為糧食壘放整齊,所以只能使勁出一個小窩,本不出大概。
糧倉里,張都司的聲音很呱噪:「這棟糧倉的米剛好是永縣的田稅的一半,一日送來,當天就壘放整齊,一點都沒耽誤差事。」
謝知筠的腳步頓住了。
幽暗的糧倉里,的聲音冷寂空茫:「你說,這裏的糧食都是同一縣送來的?」
(本章完)
寄居凌家的林嘉色如海棠,妍媚動人,可惜出身寒微。凌家最耀眼的探花郎,九公子凌昭知道自己絕不會娶她為妻。既然如此,為了讓這女子不再亂自己的心,凌九郎快刀斬亂麻地為她挑了個夫婿,把她嫁了。林嘉回門那一日,裊裊娜娜站在庭院的春光里,眉間熾艷,盡是嫵媚風情。回眸間笑如春花絢爛,柔柔喚了聲:“九公子。”那一刻,凌九郎悔了。
某日修國史,論起丹陽公主與其駙馬、亦是當今宰相言尚的開始,史官請教公主府。 公主冷笑:“我與他之間,起初,不過是‘以下犯上’、‘以上欺下’的關係。” 宰相溫和而笑:“這話不用記入國史。” 宰相再回憶道:“起初……” 起初,丹陽公主暮晚搖前夫逝後,她前往嶺南養心,借住一鄉紳家中。 暮雨綿綿,雨絲如注,公主被讀書聲驚醒。 她撩帳,見俊美少年於窗下苦讀。雨水濛濛,少年眉若遠山遼闊。 公主看得怔忡,她搖扇,俯在他耳後提點他: “只是死記硬背,卻文理不通,氣勢不足不暢;家中無權無勢,你又不去交際。這般讀下去,再過十年,你科考也中不了。” 雨水叮咚下,少年仰頭,被她望得面紅之時,又欣慰這位公主可算做個人了。 得公主提點之恩,數年後,少年入朝堂。 之後尚公主,爲宰相,國士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