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華心里長長的松了一口氣,這時已經十分肯定這阿令帶出去絕對是不懷好意了,此刻躲過一劫,連忙又打起神來應付阿令,可不想讓別人察覺出自己是故意崴腳使壞的。
想到這里,玉華便止住了哭,整個人都靠在了阿令的上,抬頭看著,有些驚慌和委屈的嗚咽道:“阿令姐姐,我的腳好痛啊,我真的走不了...嗚嗚嗚,阿令姐姐,我這樣是不是驚擾到客人了,二娘姐姐都出來了,這下可怎麼辦啊...嗚嗚嗚......”
阿令也傻了,再也想不到事怎麼會變現在這樣,不過是帶一個糯糯的小娘子出去而已,這種事又不是沒做過,到底是哪里出了錯呢,等下夫人會不會發火責罰自己呢,阿令瞪著整個人都掛在了自己手臂上哭的直噎氣的五娘,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二娘此時已經帶著的大丫鬟走到了跟前,看著眼前兩人的樣子,不由瞪圓了眼睛問道:“五娘,這是怎麼了有誰欺負你嗎”
玉華是怎麼也沒料到今天自己會被二娘救下了,現在又聽到莽莽撞撞的這樣一句話問出來,心下頓時一暖,連忙說道:“不是的,二姐姐,沒人欺負我,是五娘沒用,剛才跳旋舞時大概太過用力了,腳有些發,這會子又走的急,便不小心摔了一跤,把腳給崴到了......”
二娘聽這樣說,也不疑有他,連忙讓自己的丫鬟上前幫著阿令一起去扶玉華,此時阿令已經回過神來,急忙勉強出一個笑來,對二娘說道:“二娘,怎麼好意思麻煩你們呢,還是讓奴婢把五娘帶到前面的灶房里去先坐下,然后請人過來給看看吧。”
玉華一聽這樣說,心頭不由一陣火起,都這樣了,這阿令居然還不死心,還要把自己帶走,真不愧是顧氏邊得力的人啊,肚子里冷笑著,人卻只是怯生生的看著阿令與崔玉珍,乖順的說道:“二姐姐,你回去席上吧,驚擾到了貴人們就不好了,我有阿令姐姐照顧呢,其實扭的并不嚴重,我還能走的......”
說完這話,玉華仿佛是要證明自己并無大礙的意思,一邁步便往前走去,腳下卻又是猛的一,人便往前栽下去了,事發突然,阿令一下子也沒能拽住,玉華整個人便一下滾到了地上,啊的慘一聲。
另外三個人都嚇壞了,連忙七手八腳的把扶起來坐在路旁石頭上,二娘見玉華捂著不敢大聲哭,眼淚卻嘩嘩的往外淌,連忙拉起的擺去查看傷勢,玉華連著兩次都是下狠心真扭下去的,折騰到現在,腳腕已經是高高的腫了起來,二娘一看,頓時火冒三丈,指著阿令就責罵了起來:
“阿令姐姐怎麼如此糊涂,五娘的腳都這樣了,你還敢拖著走,你就是這麼當差的嗎,還要到什麼灶房里去坐著你當五娘也是和你們一樣的份嗎若是的腳真有個什麼好歹,今后再也不能作舞了,你可擔得起這后果”
阿令剛才一心只想把玉華帶走,并沒想到的腳已傷的如此嚴重,此刻被二娘一罵,人也清醒了過來,知道自己是太過心急了,連忙垂首告罪,二娘看了一眼,命去找府里管事的人過來,自己則和丫鬟兩人在此守著玉華。
因幾人靜頗大,早就有守在附近管事的婆子察覺了,沒等阿令去人,饒嬤嬤便已經匆匆的趕來了,查看了玉華的傷勢,也是唬了一跳,連忙一面人去抬了兜過來送玉華回沁芳閣,一面人去請娟娘,二娘見饒嬤嬤置的十分妥當,才轉回到了席上。
玉華這邊的事,自然很快就被稟報到了永嘉坊里兩個當家人的耳朵里,顧氏和元娘沒多久就分頭回到了席上,玉華這樣一個小娘子扭傷了腳的事,自然不會影響到這玉簪宴的歡愉氣氛,除了剛才一起說笑的幾個小娘子還略微打聽了一下,也沒有人太在意,唯有王氏,在聽二娘說了事的始末后,臉一下沉下來,皺著眉瞪了二娘一眼,強忍著才沒在席上多說什麼。
顧氏更好似什麼事都沒發生的樣子,此時正分頭與忠義侯嫡次子華的夫人劉氏,以及吏部尚書嫡長子遲長浩的夫人周氏寒暄應酬著,因現在人人都還只當元娘崔玉林是不二的太子妃人選,所以劉周兩位夫人都萬沒想到這安國公夫人竟然是在暗自考察親家呢,與談間態度都很隨意,倒是多出了些兩人真實的脾,顧氏比較中意的是遲尚書的長媳周氏,看子綿斯文,人也不是很明的樣子。
而顧氏剛才那會兒離席的原因,則是因為陪著的堂妹卓王妃顧婷去更了,今日可是李紀死而復生回來后,顧王妃第一次于眾人面前臉,仍是一襲素服,全上下的首飾也極為簡單,只是做到了剛剛好不失禮于人而已。
顧王妃在今日的眾賓中是份最高的,各位夫人自然要一一上前來拜見,素來有個低調和氣的名聲,之前與許多夫人也都有些,加上又久未面,大家相見難免都要執手寒暄一番,言談間就有人提到了李紀的名字,其實那人也絕不是故意要給難堪,只是子魯直,隨口一說而已,畢竟如今這事在面上
已經是風平浪靜了,大家說起來都是在稱頌卓王府里母慈子孝。
誰知顧王妃一聽到李紀二字,便于當場直接落下淚來,掩面而泣道,是自己當年沒照顧好李紀,害的他遭如此大罪,實在是對不住他,也對不住王爺,一想到他如今的形,自己便恨不得以死謝罪,否則今后于九泉之下也實在無再去見王爺了。
顧王妃生的本就極其纖弱,如今雪白著一張臉坐在那里默默垂淚,連前的衫打了都不自知,看著實在是惹人憐惜,一個親王夫人當著眾人的面竟如此失態,想來心里定是苦悶已久了,眾位夫人想著雖貴為王妃,卻是常年閉門寡居,其中的艱難確實難以與外人道之,大家同為子,便不由都有些同起來。
現下,顧王妃已換了重新落座了,面上雖還是難掩愁容,但已然是鎮定了下來,一雙秋水目淡淡的打量著場的眾人,見大家向自己時都不由會出幾同之,心知自己今日來這趟的目的,算是基本達了,顧婷從小到大,可謂是深諳“示弱”這二字的種種妙,倒要看看,那李紀這手以退為進究竟能討得多好去。
而那仙霞閣里,更是沒人知道剛才作旋舞的小娘子崴了腳的小事,崔澤厚仍在談笑風生的應酬賓客,不過等兒子崔正達趕了過來,他便辭過眾人先行離席,仍舊按約定的往那柳映堂去尋太子李濟民了。
那柳映堂在小曲江的西南角落里,掩在大片的曲江柳后面,十分的蔽靜怡,等崔澤厚來到為太子準備的東邊套間,卻沒找到人,他忙問了在這屋里伺候的丫鬟,才知道太子等三人都去了柳映堂前的柳林里,崔澤厚急急忙忙的趕了過去,卻只看到太子的兩個護衛,有些尬尷的站在那柳林外等候。
饒是崔澤厚一張臉再是不喜怒于,見此形也是愣住了,忙問太子殿下在哪里,那李甲知道太子一貫與這舅舅關系親,便也沒多做瞞,支支吾吾的含混解釋了兩句。
崔澤厚一聽,雖不知道詳,卻也猜到了個大概。
原那太子所住套間的邊上也是給其他客人留宿的房舍,剛才他與李甲李鐵兩人剛進了堂屋,就聽到隔壁傳來一陣男曖昧的響,而且這靜越鬧越大,到后面那子還一疊聲的尖求饒起來,這倒本沒什麼稀奇,這酒樂歡宴后,若有貴客看上了府里養的伶人,甚至丫鬟,主人家殷勤好客送上床本就是常有的事兒。
李甲兩個當時聽了,還眉弄眼的好一陣子相互打趣,誰知平日里待他們素來寬厚的李濟民卻突然火起來,沉著臉將二人斥罵了幾句。
李甲在近衛中跟著太子的時間最長,他雖功夫頂尖,但子卻有些頑皮,此時見李濟民臉頰上紅紅的兩坨,眼睛也亮的有些不太正常,便先暗的看了一眼跟在他們后奉命來伺候的兩個貌丫鬟,然后又湊到李濟民跟前賊眉鼠眼的說道:“殿下,小人看那郡公爺倒也那沒快就過來,殿下何不先瀉瀉火再談正事”
李濟民看他笑的齷齪樣兒,不由也回打量了那兩個丫鬟一眼,那兩人本就是崔府特意挑來在這園子里侍奉貴客的,豈有不懂的道理,剛才聽到隔壁的聲音便早已紅了臉,此時一見太子看著自己,雖俱是的垂了頭,但那姿一扭三折的比那曲江柳還要幾分。
李甲兩個本以為接下來的事就是水到渠了,誰知李濟民一折扇敲到了李甲腦袋上,便轉出了柳映堂往前面的柳林里去了,李甲李鐵兩個莫名其妙的也趕跟了過去,卻被李濟民喝住了,命他二人在外面等著,說自己去吹吹風就回來,因是在永嘉坊里,那片柳林又不大,李甲李鐵兩人便依命守在了外面。
看著兩個近衛顯然還有些不著頭腦樣子,崔澤厚不由暗自好笑,那李濟民吃了他心準備的東西,又聽了他特意安排的墻角,心里瘙難,卻又找不到對胃口的貨,那滋味自然是極其煎熬的,此時大概正躲在那林子里想辦法冷靜呢。
崔澤厚下邊的笑意,剛想和那兩個近衛客氣幾句,柳林中卻突然傳出一聲尖細的驚,隨之便聽到太子的聲音,含糊不清的急急的在說著什麼,剎那間,崔澤厚只覺得邊嗖嗖兩道風聲,旁的兩名近衛就已經不見了蹤影,他來不及細想,便帶著小廝也跟著趕沖進了林中,還未等他走到林子中間,前面幾個人卻已經折返出來了。
走在最前面的,正是太子李濟民,李甲李鐵兩人左右護在他后,而太子手上,卻赫然抱著一個小小的人兒,杏黃的衫子撕破了好幾,發髻也是散不堪,一雙黑亮目卻因哭泣而紅腫著。
雖然崔澤厚并未見過幾次沁芳閣的小娘子們,但此時他還是一眼認出了太子懷里抱著的,正是六娘崔玉芳。
作者有話要說:事出乎意料,太子是否坐實變態之實呢
更新不給力,可還是再呼喚一下收藏與評價,臉皮是不是有點太厚了..........
穿越第一天就遇上了美男和正太,可是她怎麼就成了和親公主呢?好吧,和親就和親,反正對方是個小鮮肉,說不定她的后宮稱霸之路就此開始了……可悲劇的是,半路竟殺出刺客,她好好的一個和親公主變成了逃婚公主,不過幸好,能與美男再次邂逅,既然無緣后宮稱霸…
一朝重生,醒來在策王府的臥榻上,蘇綰寧沒有逃,而是把一個婆子送上了策王的床。京城嘩然:原來策王還有這種愛好。嫡親的妹妹三番兩次害她,裝小白花,誰又不會?既然你想入恒王府,姐姐幫你一把,不過,走侍妾專用的小門吧。這一世,綰寧冷眼看著那些傷害過她的人蹦跶,打臉絕不過夜,反擊絕不手軟。但是,老跟著一個又直又奶的逸王殿下是怎麼回事。動不動就撒嬌,這誰受得了。“綰綰,我不管,你親我了,要負責。”
【重生+醫術+金手指+男強女強+爽文】 她宋蒹葭本是北辰國最尊貴的鸾皇郡主,回門當日夫君與庶妹無媒苟合,姐妹同侍一夫淪為笑柄。 婚後更是被庶妹算計,失了孩子,被妾室困於後宅極盡折磨兩年。 眼睜睜看著家族慘遭滅門,國家易主。 一朝重生,大權在握,渣男賤女都要付出應有的代價,前世種種恩怨她都要一一扳平。 她親手擊碎仇人的帝王夢,將前世之苦全數奉還。 於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開始了行俠仗義,護民護國的道路,他們與權貴鬥,與世道鬥,擊破亂局,開太平盛世。 只是除了滔天恨意,她好像還欠了一個人的情。 【我南疆兒郎一生只求一人,所以不管上窮碧落下黃泉,我都會護著你的】 【我豈有不信之理。 】
太苦太累了,崔蘭愔想找個富貴有閒的嫁了幫她一起拉拔孃家,不指望舉案齊眉,有富貴就行,她倒沒過格的要求。 可冤大頭……哦不是,慷慨大方的哪裏找呢? 衛王突然回京,往上數了三代,又拐了好幾拐,崔蘭愔發現是可以認個表叔的。 於是厚着臉皮上門請安…… 很久以後,京城裏提起崔皇后都是滿臉服氣,原以爲是進宮打秋風,怎麼就叫她一個老姑娘成了皇后呢? 要知道,陛下是個連話都懶怠說的,上朝時他們都要絞盡腦汁揣摩上意才行,所以表叔和表侄女兩個是怎麼瞅對眼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