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法醫小狂妃 第188章 面目全非

《法醫小狂妃》 第188章 面目全非

來到停放的營帳,月九齡按照順序凈手、穿戴手套與面紗,來到這被燒焦的跟前,秀眉微蹙:

背上的盔甲大部分已經融化變形嵌,只有前那塊的甲尚且完好,正好是藏護符的地方。

憑月九齡一人要將死者後背那幾乎融為一的盔甲與皮在短時間完全分離是不可能,而且死者死因明確,也沒有去分離的必要——經過火燒以及灰土掩埋,兇手在上留下的痕跡微乎其微。

更何況,兇手想要「告訴」他們的信息已經通過那封信傳達到了,檢也是例行公事,是為了防止線索以及滿兇手的形象側寫,因而沒必要在無關要的事上浪費時間。

月九齡準備完畢后示意小蓁幫首翻過來,前向上,拿著鋸子就打算親自手鋸掉死者前那片完好的盔甲......

不過還未手,就被顧墨玧攔下了,「我來吧。」說著便手接過手中的鋸子。

月九齡一怔,隨之彎了彎眼睛,後退了一步給的顧大帥騰地方。

大帥拿起鋸子往的鐵甲比劃了一下,然後在月九齡的指揮下,認真且利索地鋸了起來。

月九齡在一旁看著他冷峻的側臉以及真摯的神角忍不住上揚,眼裡是自己沒發現的神

這一幕羨煞了一干旁人,連原本想要搶活的緋刀都不好意思開口了。

顧墨玧拉鋸子的手法並不嫻,偶爾月九齡也會出聲提醒他不要傷及,兩人配合倒是默契,約半柱香后,鐵甲終於被顧墨玧鋸了下來。

月九齡看著不平整的切口忍住了笑——沒想到這天下也有顧侯爺不擅長的事啊,不過這也不影響檢。

Advertisement

於是顧墨玧後退,月九齡上前,先是掰開了死者的,一邊仔細查看一邊說:

「死者是個男子,渾燒傷面約有八九,已辨認不出原本面目,從牙齒磨損程度可以判斷死者年齡在二十八至三十二歲。」

雖然有小將士認出藏在死者上的護符,但在沒有確認楊校尉行蹤之前,不能妄下定論。

接著用銀刀剖開了死者的腔,確認死者是活活燒死後才被坍塌的道掩埋的。

由此可見兇手是有預謀的——先是火燒死者,確定死者沒氣了就將想要傳達的信息放在死者上,然後炸了室與暗道,鬧出這麼大的靜引起所有人的注意。

能得到的信息就這麼多,將其合后便摘掉臟手套,用皂角洗手。

顧墨玧聽完了的分析后,若有所思,隨後拿起他剛剛鋸下的鐵甲,甲上的灰塵,看著出的銀灰,突然開口:

「這甲上有刀痕。」

洗手洗到一半的月九齡聞言作一頓,重新戴上手套,從他手中接過來,湊近查看,許久才給出結論:

「從這甲上的刀口從形狀和深淺來看,與郭騎上的傷口相似,基本可以判定為同一兇手所為。」

顧墨玧點了點頭,眉頭鎖:

「也就是說,死者在生前也與兇手打鬥過。」

「沒錯,」月九齡肯定了他的推斷,「其實兇手如果只是想要殺了死者和留下信息,不面不手也能做到。」

只要等死者進暗道,點燃存放在室的火藥,死者本無可逃。

緋刀聞言有疑問,「那他為何要多此一舉呢?」

月九齡將從中元節當晚「遇到」郭騎形到此時此刻發生的兩場謀殺在腦海里過了一遍,隨後緩緩道:

Advertisement

「因為當面質問這些『國賊』時,兇手能從他們面臨即將到來的死亡時出的暴怒、驚恐以及絕的模樣,讓他那顆想要『替天行道』的虛榮心得到滿足。」

緋刀聽到兇手如此喪心病狂的做法,忍不住罵了一句:

「就他一個只敢躲在暗裝神弄鬼的懦夫,還配替天行道?」

月九齡並不在意緋刀此刻的失態,顧墨玧倒是先給了緋刀冷冷一瞥,緋刀嚇得立即噤了聲,出求饒的神

沉思的月九齡並沒有發現主僕二人之間「眉目傳」,因為在嘗試給兇手做人側寫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問題:

「從他殺人的手段來看,應當是個衝易怒之人;可他兩次殺人又幾乎沒有留下破綻,計劃十分周全湛,幾乎是兩個極端。」

音落,眉間鎖:一個人不可能同時擁有衝與冷靜兩種特,除非......

除非他還有同夥!

「同夥!」

顧墨玧幾乎是在一閃那一刻開的口,兩人默契十足地看到彼此眼裡的亮

這時,關霆均求見——曹岷已經十分自覺地下去領罰,於是軍中一切事皆由副將劉重以及忠武將軍暫時代勞。

得到回應的關霆均匆匆進了營帳,言簡意賅地說明來意:

「查到了,果真是楊飛!」

死者名為楊飛,是兩江大營中一名校尉,三十歲,與月九齡推測的差不離。

據說昨日楊飛還有去崗位當值,今日到他休沐,所有人都以為他回家了,剛剛派了將士去他家一問,才發現他昨日離崗后本沒有回家。

楊飛休沐不回家,反而跑到一條無人知曉的道去,還死在了那裡,是巧合麼?

就在帳所有人都陷沉思室,門外守衛突然來報:

「郡守劉大人請見!」

【作者有話說】

我看到評論區有說「斷片」和節連不上,是指上下文連接有問題,還是說因為斷更了幾天容易忘了前文呢?如果是前者麻煩告訴我是哪裡有問題,我去改(因為我自己看不出來,這個問題困擾我一天了.......),謝謝!

今天仍舊一章。。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