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荼荼猝不及防,被拽進了匠師的一生里走了一遭,絨絨的畫筆蘸著彩墨,揀著心底最的地方輕輕了。
匠心與匠心也是不同的。的道,是因為“我擅長這個”、“我做不來別的”,“我要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到最好”。
老先生的道,才與一生熱掛鉤……不知道等自己老了,能不能有這樣的境界。
唐荼荼分了些神,老先生畫完手上這張圖,才問:“丫頭說罷,什麼事?”
把厚重的資料箱挪上桌,深吸了一口氣:“確實有個事想麻煩您。”
“今年案戶比民(即全國人口統計),各地統編的人口黃冊就要往省里了,天津沒有戶帖,黃冊是直接去京城審校的。”
老大人聽著,落下了手里的筆,一字一字專注地聽起來。
唐荼荼來之前的那麼點不安,全在老人家這專注態度里散盡了,定定神:“我想給疍民上集戶口。”
“當今的百姓要想立戶,想去府登記一張戶帖,需要有房有田,有田的莊戶才能確保能得起每年的戶稅,沒田的,只能依附在地主名下當佃農。”
“疍民沒田、沒房,沒有穩定的家庭關系,婚娶生死都沒在府記檔,是妥妥的流民。按戶籍法,朝廷是不允許這樣的流民在城里安家的。”
“集戶,顧名思義,就是暫時還不備立戶條件的百姓,集合起來把戶帖掛靠在一個統一的戶頭上,形勞雇傭和信譽擔保關系,由工廠和縣衙共同管理這麼一群百姓,不僅管他們的吃住工錢,還要為他們這些流民做擔保,確保疍民進了城不會作,鬧出什麼事來歸我們負責。”
工部、知驥樓,還有坐在堂下的十幾位匠師,都是跟六部打道的,不是腦子一熱鼓掌好的脾,有那反應快的,幾句話就聽出了關節。
“民間結社,是大忌啊。”
民間有佛社、有文社、有士子社,雜七雜八的,還有茶社、香社、賞花社,說到底,都圍著一個“雅”字轉。
一旦社不雅了,就有朋黨之嫌,更別說姑娘招攬了兩千多疍民,外頭還有不知多的疍民聽著消息,循著門路進縣上山,今后的工人只會更多,不會。有心人瞧見了,給安個“招買私兵”的罪名都不為過。
工廠很快就要竣工了,幾百萬銀子砸下去,建這樣好的鋼筋廠房,肯定是在世人面前風風亮相的,建造技也不可能藏得住,一年、頂多兩年,各地都會起這樣的工廠。
工廠集戶,這個頭一開,各地有樣學樣,一聚聚好幾千人,皇上心里邊怕是要不安穩了。
“這是險事啊,丫頭當真想清楚了?”
懷老先生問:“丫頭想讓我們做什麼?”
“我想讓先生們回京述職的時候,在皇上面前多講講流民的危害,給皇上說說東鎮這邊窮苦百姓和疍民的事。之后,我爹的請旨折子會很快遞進宮里。”
這事不合適二哥做,集戶口能預見的前景再好,也逃不一個“招買私兵”之嫌。二哥帶過兵,份本就敏,唐荼荼不想讓他在皇上面前做擔保,擔保疍民集戶一定不會出問題。
集戶口,編立社,社長要擔的責很大,要教導社眾務本業、進出循時、節制花費,盯著他們不能街上竄、不能坑蒙拐騙賭、不能行兇作惡,有任何一點危害社會的形出現,社長都得要擔重責。
一旦定下這個政策,就變幾千人的大家長了,百害而未必有一利,這可比雇傭勞力、每月結工錢要難得多。
閻老先生將近八十,年輕時就是名匠,給皇上起了多座高閣樓宇,見過的最不面的工人就是一木屑泥灰的。
來了這田間地頭,親眼看見鄉下百姓為“每天八十文工錢”的營生搶破了頭,才知道世上有人活得這樣苦。
而這一道一道墻、一片一片頂、一扇一扇窗,都是東鎮的力夫、泥瓦匠、金石匠用大半年時間一點一點蓋起來的。如果不能為當地百姓謀福,又有什麼用呢?
圣人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老先生想到這句話,到底是先開口拿了主意。他道:“皇上歲數大了,這些年儉省民力,太后和皇后娘娘影響,人越慈悲了。這事兒雖難,也不是不能開這個頭,老朽這把歲數,也不怕怒皇上了,就由我先回京與皇上開這個口。”
他后,幾十個知驥樓文士都是至至之人,一聽老大人都這樣說話了,哪里還能坐得住?一個個站起來出主意。
“我也覺得集戶是好事。”
“咱們聯名上書,把東鎮與濱海、還有這山上的廠子都詳盡造畫冊,投到萬景屏上呈給皇上看,趁著年努努勁,趕在明年年初把事兒辦下來!”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