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的無條件投降標誌著倭寇已經進亡國滅種的倒計時了,儘管聯合艦隊只剩下最後12艘軍艦,但是其投降政治意義重大。
消息通過廣播電臺以及報紙的方式遍傳整個東亞,上百座城市陷了歡呼的海洋。
所有人都認為戰爭即將結束,正義要取得最後的勝利。
本書~.首發:*小@說-APP&——免<><>
那些年倭寇在整個東亞地區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因此各地區的老百姓都非常期待看到日本無條件投降,亡國滅種時的畫面。
在這樣的民輿論之下,各地區的政府開始準備組建戰後的軍事法庭了。
一些地方已經在開始收集倭寇在當地所犯罪行的實據,為以後的審判提前做準備。
中夏海陸空三軍暫時停止了軍事行。
因為日本註定要滅亡,但是在東京廢墟上立起來的軍人政府決定發最後的決死反擊,停止軍事行是為了避免出現不必要的傷亡。
不能讓苦戰多年的戰士們倒在勝利到來之前。
軍隊停止軍事行,但是總參謀部卻不能停下謀劃讓日本徹底的無條件投降。
海參崴降級是兩天後,謝瑞在北平總參謀部召開高級別軍事會議。
與會人員包括海軍司令許廷一、空軍司令周應山、政務系統副總理王雪琴、軍局局長宋禮、橫空出世工程總工程師、軍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盧廣華。
此次會議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確定對日本進行二次天罰的城市!
@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
海軍司令許廷一說道:
「大阪和名古屋都是工業與經濟發達地區,日軍在這些城市儲備了大量的資,駐軍也比較多,我認為應該從這兩座城市中選擇一個進行天罰打擊!」
空軍司令周應山贊同道:
「大阪市工業重鎮,名古屋將日本經濟劃為東西兩個部分,無論哪座城市都是最佳的選擇,一旦打擊功,小鬼子絕對再沒有勇氣繼續抵抗下去,戰爭必定結束!」
大家七八舌地討論起來,不過都比較中意大阪和名古屋這兩個城市。
副總理王雪琴的眉頭漸漸皺起,等討論聲平息之後他說道:
「兩位司令是從軍事的角度選擇名古屋和大阪的,如果從政治、經濟以及未來對日本佔領的角度上來分析,我認為大阪和名古屋是不合適的!」
謝瑞掃視了眾人一眼,然後示意王雪琴說下去。
「我想有一點大家都沒有異議,那就是我們要對倭寇採取的是亡國滅種的政策。
要執行這個政策就必須消除其民族認同,要想消除其民族認同就必須湮滅其文化和歷史。
讀者份證-五六③⑦四三陸七伍
另外,戰爭結束后我們還必須發展佔領區的經濟,必須讓湮滅文化和歷史的行與經濟的發展相契合。
把經濟搞起來,倖存的人才不會懷念過去,我們才能潛移默化地將倭島完全同化,最終達到亡國滅種之目的。
也就是說經濟手段、文化手段、軍事手段三管齊下,讓他們永無翻崛起之日。」
王雪琴的這番話說的眾人頻頻點頭,大家都被他說服了。
謝瑞問道:
「那麼老王你認為最佳的地點是哪裏?」
王雪琴用紅的鉛筆在地圖上圈出兩座城市,分別為京都和奈良。
「這兩個城市有很多的古建築、神廟,是倭寇傳統文化最濃郁的地方。
大阪和名古屋經濟發達,還有著一定程度的工業基礎,將這些東西保存下來能夠減輕日本無條件投降之後恢復經濟和工業生產力的困難。
京都和奈良則如我剛才說的那般,毀之甚佳。
份證-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如果非二選一的話,我認為當選京都!」
軍人與政治家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最後得出的結論也大相徑庭。
不過就當下而言,王雪琴的選擇顯然更有理有據,也更契合整利益。
周應山和許廷一表示同意之後,二次天罰的幸運兒便選出來了。
當下謝瑞要求空軍和海軍做好訓練,當執行任務的那一天到來時一定要確保萬無一失。
盧廣華最開始有些不願意將毀滅武用到實戰,但是日本冥頑不靈、打算死抗到底,他心中的負罪和力也漸漸小了,只專心地搞好自己的研究工作,不關心炸彈最後會被用到哪裏。
沒有人知道橫空出世工程還能生產出多枚炸彈,此乃絕,許廷一等人也識趣地沒有發問。
倭寇的滅亡已經進倒計時了,行政系統這段時間正在籌備軍人政府無條件投降之後的佔領區新政府。
那些最早被江東俘虜或是投降的倭國人將得到重用,其中便有此前的「用攝影師」平岡三郎。
這些人將接政務培訓,等到無條件投降到來的那一天,與歸化軍一文一武,完全接手國家權力。
首發&:塔>-讀小說
當然,以後東亞地區將只有一個國家,平岡三郎等人需要改掉他們奴化的名字。
學中原文化,說中原之語,養中原之習俗。
雲崢打開了一扇門,就再也沒有回頭路,生活,就是這個樣子,開了弓就沒有回頭箭,想回頭已是百年身。這是一本講述為師之道的小說,說的是生存智慧,講的是人間溫情,道的是兄弟情義,表的是溫恭謙良,這裡有最美的愛情,有最深刻的兄弟情義……
徐鳳雲帶著滿腦子的逍遙派武學,穿越到了大周皇朝,成為了一名太監。既然上天給我機會,那我便做一次那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大人物……
雖出身白丁,但可與鴻儒比肩;雖家境貧寒,但舉手可賺錢萬貫;雖手無縛雞之力,但彈指萬軍灰飛煙滅;我雖白衣,可做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