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我力能扛鼎 第44章 第 44 章

《我力能扛鼎》 第44章 第 44 章

 “所以神榜上,一定要從京城學子中拎出個第一來,打頭立在榜首,好給京城學子攏回幾分面。”

 唐荼荼:“……這麼復雜。”

 也不細嚼慢咽,葉三峰把半碗苓膏囫圇倒進里,含糊道:“管他們怎麼調換名次,爺得了好就行了——對外也有說法,排第二的天津那小子,口問再好,試策只得了八十多名,他排個第二也不冤枉。”

 這倒確實。

 滿園的夫子們還在熱鬧,詩作了十幾首了。葉三峰豎耳聽著,作出來歌春詠秋的那幾首詩不提,時傷懷的詩,也盡是些陳詞濫調,沒什麼意思。

 岳家書院再好,也是平頭百姓里的“好”,夫子們再盡心,也無力搭起讀書人的通天之路,和場隔著的何止一道天塹。

 思索片刻,葉三峰道:“爺考上舉人,就夠得上國子監的門檻了。回頭得讓老爺跟禮部上峰通通關節,國子監科目繁多,明經、明法、明算、明字、史科、道舉……可千萬別選了那冷偏的科目。”

Advertisement

 唐荼荼:“學什麼,不都是在為百姓做貢獻麼?”

 “姑娘哎。”

 葉三峰嘆口氣:“別的幾科暫且不說——你像道舉,學的是《道德經》和《周易》;明經,學儒家典籍。天天學這兩樣,學幾年人就廢了,活一輩子只為了爭個道理,辯壇上天天槍舌劍地辯,辯不過就氣得嘔,臺下書生們各個聽得如癡如醉,不思正學。”

 他二人坐在庭院里,和那邊教了一輩子書的夫子們只隔著二十步,葉三峰毫無顧忌,大放厥詞。

 “管他儒道,都是扯犢子!唯有實業方能興邦,大道理學再多,比不過百姓兩口米,還不如哥兒學學農田水利,種種莊稼。”

 “……葉先生,你小點聲。”

 唐荼荼聽得心驚膽戰的,生怕那頭哪個夫子耳朵尖,聽著了,跑過來跟葉三峰罵架。

 可心里卻覺得,葉先生說得有道理。

Advertisement

 作者有話要說:別急,二皇子明天拉出來溜溜,明天他會跟荼荼一塊吃頓飯~

 太原王氏、清河崔氏、范盧氏這幾個都摘自隋唐時期的五姓七族,都是世家大族。

 天津和天津衛,都得名于朱棣,這個“衛”是拱衛的意思。靖難之役以后,朱棣遷都北京,回了自己的大本營,但朱棣心里不安穩,重兵屯到天津,從直沽開始筑城挖河,把天津變了一個軍事重地,拱衛皇都,“先有大直沽鹽糧兵屯,后有天津衛干戈拱北”就是這樣來的。

 所以天津一個小弟考得比京城好,京城就會很丟臉。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