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帶著空間在逃荒路上養崽 194.又遇荒村

《帶著空間在逃荒路上養崽》 194.又遇荒村

本以為這細雨下不大的,誰知半道上竟然真的下大了,李村長有點后悔讓大家冒雨趕路了。

但此刻前不著村后不著店,道路兩旁全是田地,連片空地都沒有只能著頭皮繼續趕路了。

好歹大家都提前有準備,沒有雨傘的也都穿著蓑帶著斗笠,老弱也都進了馬車里,倒也能堅持一段。

就這樣又半個時辰過去了,雨勢非但沒有變小還有越來越大的趨勢,再走下去,即便是有斗笠蓑大家也要變落湯了。

“村長,前面偏西北方向有一片屋舍。”被村長派出去先一步找落腳地的李大李小柱頂雨水回來,李大抹了把面上的雨水說道。

越來越大的雨水已經沒有選擇了,村長旋即招呼大家換道向西北方向的屋舍趕去,希能找到避雨的地方。

一行人行駛百米之后迅速變道,跑向著出屋角的方向。

大家的速度很快,不到一盞茶的時間便趕到了屋舍所在的地方,卻發現這里是一片荒廢的村子,多半的房屋已經坍塌。

怪不得拐過來的這片路上長滿了野草,原來是本就沒有人走,野草才會長得這麼茂盛。

雖然破敗又是個荒村,但有總比沒有強,還是勉強可以躲雨的。

也不用村長發話了,大家都各自找著沒有坍塌的屋舍避雨。

村子荒廢的時間應當是不短了,便是有的大門上有鎖,但只需輕輕一推連門帶鎖一起倒塌,在雨中濺起了一片灰塵。

習慣的古蘭選擇與和李老漢同一個避雨

依然大門落鎖,只不過已經腐朽的厲害,李大輕輕一拽,連鎖帶釘自大門上離,順帶的大門晃了幾晃,不過扔頑強的站住了,上面殘留的發黃紙張也隨風晃

Advertisement

古蘭多看了一眼,只是覺得這紙條的方式有些奇怪,雖然紙張已經破碎,但是痕跡還是能夠看出是叉著在一對門上的,怎麼看怎麼像以前電視上的封條。

不僅古蘭多看了眼,向云錦對門上的紙張痕跡也是一愣,若有所思。

接下來他們將馬車騾車趕到了院里,才發現這宅院比他們在外面看到的保存要稍好些。

院落左右偏房基本上都坍塌了多半,不過正房保存的還算完好,應該和它是磚石混合有一定關系吧。

能住得起磚石房,屋主人條件應該在村里算不錯的。

除了坍塌的偏房,正房大門已經有一半坍塌,房的東西約可見。

人孩子趕了正房,男人們則忙著把牲口卸下,小心趕進還未倒塌安全的偏房避雨。

車子就直接放院中,有車棚倒不擔心里面的東西被雨水淋

將馬兒安置好古蘭隨著李大他們進到了正房堂屋。

進來后,古蘭慌忙收拾著自己,即便車頂延出了一塊,還帶著斗笠穿著蓑,古蘭基本上也被澆的差不多。

幸虧穿的還算厚,加上寬大,倒也沒有穿幫。

“爹”安安看到古蘭靈活的穿過人群了過來,手就要去抱娘親。

被古蘭一把拉住,“別抱,爹全了。”古蘭指著上這滴水的服。

小家伙停住,看著娘了的服,小小的眉頭皺起。

“爹,換服。”安安說。

“好,乖乖的,爹去換服。”古蘭笑了,接過讓向云錦幫著拿下來的包裹。

看了看,古蘭去了右側房門半掩的室里,左邊的房間李大娘帶著兒媳婦們已經進去了。

一進房間還是那子嗆人味道,落滿了灰塵,來不及多看上傳來的陣陣寒意讓古蘭邊站到了門后,這里是最安全也是最適合服的地方。

Advertisement

本來子就虛加上大姨媽還沒有走,又被淋了個心涼,肚子竟又疼了起來。

很快的只剩下里面的寶,看著干爽的服,古人可惜了一下,要是能夠保暖防寒就更好了。

快速換上了干爽,鞋子,又上了一片暖寶,上的寒涼總算驅散了些,至于姨媽巾只能等到夜深人靜回到空間里在換了。

舒服了,古蘭也有心打量房間,一打量才發現房間中有古怪。

房間里的家什齊全,就是有些凌,被褥,服扔的到都是,如今已經落滿灰沉。

就是因為如此才奇怪,按說這個村子空一人,瞧著房子老舊塌陷的模樣,荒了應該不下于多年了。

全村一起荒如若不是災年就是舉村遷徙了。

可不管是災年還是遷徙,服被褥是必帶的,不可能扔的到都是。

這荒村荒的有些可疑啊!

不過這又有什麼關系呢,左右早已經荒了,而他們也只是路過。

古蘭揺揺頭晃掉腦子里莫須有的思緒,拿著服打開門。

一開門就看到站在門口的兒子,小家伙見了就開笑,讓古蘭心不自覺的跟著妙起來。

另一個房間李大他們的服也都換了下來,李大娘帶著幾個媳婦也在收拾房子,就著屋頂出來的水清掃著房子表面的灰塵。

不然他們總不能一直站著吧,本來就夠累的。

都是慣干活的,速度都很快,三下五除二堂屋的灰塵就清掃的差不多了。

雨今日怕是停不了了,在這邊過夜是鐵定的事兒,不打掃下,晚上本沒法住人。

古蘭換好服出來與兒子互的時候,頭帶布巾的李大娘和幾個媳婦拿著掃把已經等著了。

然后不待古蘭說話,干活爽利幾人便進去就是一通掃,邊干邊讓門口的古蘭他們避遠些。

Advertisement

雖說房間里雨的地兒是不,但積塵太厚了,打掃起來還是會塵土飛揚。

很快娘幾個就把幾個房間打掃的差不多,總算是有下腳的地兒。

古蘭不好意思的看著李大娘,他們今晚也是要歇在這兒的,卻沒幫上什麼忙。

想著等會兒做上飯的時候多做點兒,給李大娘他們添兩個菜。

等到大家安頓好的時候已經正午快過去了,李老漢一家以及村里大部分人家大多時候都是一日兩頓,大家也都習慣了,沒覺得多

古蘭這邊就不行,不說古蘭上輩子就一日三餐,來到后為了子更是頓頓沒有落過,此刻肚子是真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