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辰匆匆進宮求見之人為大理寺卿劉青, 五十多的年紀,滿頭灰發,曾經不茍言笑的臉被歲月和, 如今常攜著笑意, 角也有了自然而然的弧度。
他行禮道:“陛下,嚴允在大牢中畏罪自盡了。”
綏帝眉頭一,“這幾日發生了何事?”
陛下果真料事如神,劉青道:“嚴允遲遲不肯認罪, 昨日臣便破例讓衛家人去了牢中,但臣全程陪同, 二人相隔亦有兩丈之遠,決不存在任何差。臣想, 嚴允恐怕是不了刑訊折磨,又被衛家人痛罵, 良心所遣,一時想不開便……”
嚴允和衛家人的案子,要從綏帝還未收到瀾州異狀的折子前說起。
將三皇子流放去瀾州,一是綏帝作為天子的仁慈, 不想對脈兄弟趕盡殺絕;二是三皇子所行之事大部分都還在籌謀中,沒來得及付諸實踐。
所以,三皇子得以去瀾州做一個閑散親王。那兒土壤貧瘠,人員稀,還臨近不好惹的戎族,即便他想做甚麼也有心無力。
就算他真的像現在大部分人猜測的那般,孤注一擲和戎族聯合, 雙方的軍力也不足以和大綏抗衡。
綏帝沒怎麼把這個弟弟放在眼中, 但每有從瀾州傳回的簡報, 仍會認真翻閱。大約從三個月前,他就從簡報中發現了蹊蹺,疑心瀾州有變。
三皇子有異狀,第一個被懷疑的自然就是他的母族——如今被削弱許多、仍留在長安的衛家。順藤瓜下去,約發現衛家似乎和如今的戶部尚書嚴禮家中有些干系。
戶部掌管整個綏朝的錢袋子,涉及到它的事都非同小可,綏帝明面上按捺不,私底下則著人查得更深。
正是在這種當口,衛家人突然告上狀,說戶部尚書嚴禮的庶子殺了衛家嫡次,登時讓約知道一點況的人都懵了。
案子迅速被移到大理寺,由大理寺卿劉青親自督辦,很快發現其中人證證無不齊全,不出十日就查了個水落石出,只要陛下那邊松口,他直接就能給嚴家的庶子嚴允定罪。
嚴允起初在牢中不肯認罪,后來證據被擺在面前,就開始說衛家娘子和他早有定,之所以私下相會是因為怕家里覺得衛家人份不妥,不同意,便遲遲未擺到明面上去。
他說殺是無稽之談,后來又改口道衛娘子見他遲遲不肯去家中提親,便要應家中要求去相看他人,令他一時沖鑄大錯。
嚴允代的這些,倒和綏帝著人查探出的嚴、衛兩家有人私下來往契合了。
事到這里,兩家本可以說是結下了仇,之前猜測的利益往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綏帝卻一直不同意,著令劉青再深查細查,而后便是今日嚴允自盡這一幕。
嚴允一死,兩家的仇可以說是了了,也可以說是再也沒有修復的可能。
劉青小心翼翼道:“依臣之見,衛家人對嚴家深惡痛疾,幾次訴狀說嚴尚書教子無方,力求陛下懲罰嚴尚書。這等深仇大恨,恐怕兩家干系也就是在這次的兒私了。”
末了道:“瀾州山高水遠,臣徹查過衛家及衛家人,他們這三年來在長安都無人理睬,過得亦是窮困潦倒,恐怕無力再和瀾州有聯系。”
劉青在大理寺待了三十年,對自己的查案能力有絕對的自信,他查出的這些東西絕不會有假。
如果是年輕時,他也許不會幫衛家說一句話,但如今許是年紀大了,在親眼見到衛娘子的慘狀和衛家人哭得幾度暈厥的模樣,他便也希早日懲兇手。
可惜陛下一直不允,如今嚴允自盡,也算還了衛家人公道。
綏帝籠在袖中的手一直在緩緩挲扳指,對劉青的話不置可否,忽然問:“三年前,朕尚未回宮時,嚴禮和三皇子關系如何?”
劉青頗為不解,這些事陛下在登基后應當都查過了才是,還是如實道:“嚴尚書忠于先帝,如果真要說,那也只在先皇的意思下,和四皇子及玉家走得稍近些。但在陛下您回宮后,嚴尚書就撇清了和玉家的干系。”
正是因嚴禮看得清形勢,一直以來都沒有越界行為,后來還迅速對綏帝投誠,綏帝才繼續讓他待在尚書的位子上。
但如今,綏帝總覺得某一有蹊蹺。
劉青突然想起甚麼,補充道:“對了,先皇駕崩前正好召了許多臣子宮,突發惡疾時,嚴尚書也正在先皇邊。玉家當時說先皇留下口諭,傳位四皇子,崔侯站起力斥后,是嚴尚書和幾位老臣幫了崔侯說話。”
竟還有這一出——
綏帝目忽的冷然看去,讓劉青頭皮微震,不知自己說錯了甚麼,他只是為證明嚴尚書應當不會有異心。
“當時你也在?”
劉青道:“臣在大殿外侯詔,不在其,此事也是聽說的。”
足足有十息的寧靜。
“嗯。”綏帝的神,已經恢復了平淡,“既然嚴允已死,結案罷。”
雖不知話題怎的跳躍如此之快,劉青仍迅速頷首領命。
目送他離開后,綏帝下口諭令全英去傳禮部員,既然案子按嚴允殺人結了,自要給衛家一些安。
在禮部員到來前,綏帝又召林錫上前,“你領衛,去查當初先皇駕崩時在邊的所有人,不拘方法,每人所言當時形,全部呈報。”
林錫應是,心中巨浪滔天。
陛下難道是懷疑當時先帝駕崩前形有異?還是……覺得先帝下突然駕崩,另有?
**
綏帝因大理寺卿稟報之事再度忙碌起來,便著了人去給南音傳話,讓莫在外久留,早些回鸞儀宮。
作為皇帝掌管天下便是如此,其實甚有能夠隨心所的時候。南音在宮中住的這些時日,雖然沒有跟著去上過朝,也未見綏帝在書房接見臣子,但從那邊每日派人向崔太后稟報的話便可知,一國之君做起來,并不像綏帝表現得那麼輕松。
估時辰回了鸞儀宮,太后剛剛午覺醒來,見懷中的喧喧也是好一陣歡喜。
“我也喜歡這些小東西,只是它們太弱了,指不定來個風吹般的小病就沒了,徒惹人傷心。”崔太后說罷,意識到這話的不妥,補充道,“不過宮里有人心侍奉,定能把它養得好好兒的。”
南音聽出了話中的意思,并不覺得有甚麼,輕聲說:“生離死別是人間常事,只要好好陪伴照顧了,無愧于心,便也可以坦然些。”
崔太后心道這番話說出來,倒確實有點修道的模樣,顯得好似冷冷,但也不失為一種通。
“說得也是。”崔太后轉而說起今兒如何奚落嘉太妃的事,眉飛舞地復述場景,幾乎要拊掌大笑,“你是不知的子,見人慣就是冷嘲熱諷,沒幾個沒被氣過的,就是不愿和計較罷了。到自個兒了,竟連這點子氣都不了,還哭著跑了!”
說得實在太生,南音就算看不見作,也能從太后的話語中想象畫面。這些和當初在玉靈長公主府中的形對比起來,不得不說……確實令人有種的暢快。
“想笑就笑。”崔太后挑眉,“長安城就沒幾個不想笑話的。”
南音極力忍住的角,還是上翹了些,“是娘娘說得太有趣了,并非因其他。”
崔太后撲哧一下,抬手的臉,“怕什麼,沒人你做個圣人,小心眼些都行,我又不會因此嫌棄你。”
這時候,太后才注意到綏帝未和南音同歸的事,詢問之下,知道他是忙碌政務去了,含笑道:“有時我打趣他,可不真說明他閑,朝臣們可都夸他勵圖治,是明主。”
“嗯,南音雖不懂治世之道,但省刑減賦這兩條,就讓許多百姓暗地稱贊陛下了。”
說起這些,太后便又有許多話兒了,有意在南音面前時常提起綏帝,其中諸多小心思,側的嬤嬤和們自然知曉。
倏忽之間,這一日便也過了,南音和太后用過了晚膳,便告退回偏殿去。
如今需一日兩頓地喝藥,睡前這一,既是調理此前積累的藥毒,也能幫突然失明的雙目盡早恢復。
喧喧還太小,突然換地方的它夜里必然會鬧騰,不便留在屋。南音和它玩了會兒,等侍將它帶走,方倒枕眠。
近些日子都睡得早,無夢魘之擾,每逢卯時就能自醒來。
翌日,天微顯,在意識仍在朦朧之際,便聽到紫檀輕的呼喚。
“娘子。”低低的聲中含著欣喜,“專治眼疾的江太醫提前回宮了,如今正侯在外邊兒。”
足足反應了好一會兒,才意識到話中含義,南音騰得起,被早有預料的紫檀扶住了。
難得見娘子激的模樣,紫檀笑說:“江太醫昨夜就到了長安,陛下看時辰太晚沒有宣他,今日早早就把人來了。太后娘娘也迫不及待,讓婢來請娘子起榻呢。”
論聽得此事的緒起伏,沒人能比得過南音。雖然早就做足了一切可能的心理準備,但如果有治愈眼疾的希,怎會不欣喜。
五歲前清晰徹的世界一直就只在夢中可見,且的,已經越來越記不清是甚麼模樣了。
快速起,幾乎差點就這樣往前走去,被侍們扶住,麻利地服侍洗漱更。
用了最快的速度,也是一刻鐘以后了。
擅長治眼疾的這位太醫名為江盛,三個月前剛進的太醫院,雖然年輕,但醫非凡,是由太醫院院正親自舉薦,破格招的。
他太醫院不久后就因家中有事回了趟揚州,本預備在揚州過年,沒想到期間接到蓋了陛下私印的加急傳書,著他若無要事盡快回長安。這下哪敢再耽擱,就算年關在即,也忙不迭趕路而回。
昨夜在家中匆匆歇了一覺,天還未亮便進宮,如今江盛仍有困意。
這種困意在一見到太后親自來時,就消散了,恭恭敬敬地起站直。
南音暫時未到,太后和悅地召他上前,和他說了些已知的癥狀,問他:“江太醫可治過類似的眼疾?可有心得?還有,哀家有時也會覺雙目模糊,是因年紀大了,還是其他?”
“自得看過這位慕娘子方可定論。”江盛道,“不過目生白翳,臣曾在一本醫書上看過,道是可‘在每日睡起時,跌坐凝息,塞兌垂簾,雙目輕轉,合而后開,行久不替,障外翳自散。切忌(),并書細字’。”
他說:“自然,不可能真憑此法而愈,若翳狀已,非湯藥所及,徒施千萬,亦難有效。但堅持此法,定能愈發耳聰目明,便是太后平時也可多嘗試。”
雖未嘗試,但江盛侃侃而談的自信之,小的這一手已經讓太后頗為信服,只是思及那話語中的“切忌()”四字,有心多問幾句,余瞥見南音的影,便決定日后再問。
“這位便是慕娘子。”道,“江太醫,還請細診。”
一旦開始問診,江盛便斂起了所有多余的緒,即便是起初為南音的容貌稍稍驚艷了下,也很快恢復冷靜。
他沒有診脈,一開始便是詳細問眼疾的由來,近些年視如何,怎樣診治云云,最后才道一句冒犯,湊近撥起雙眼,凝眉細看。
越看,眉頭皺得越,許久道:“慕娘子翳狀已多時,實難治愈。”
太后和南音的心,同時沉了下去。
作者有話說:
江盛說的那句話,引用自百度到的古代目功三十則
ps.才11萬字呀寶們,進展算不上慢啦,總不能幾章就一見鐘再見定送房吧嗚嗚嗚,要有劇的呀
重生回了風沙連天,種什麼都半死不活的戈壁黃土地。 盛姣姣一腳踢開了前世渣夫,決定專心搞事業,恢復生態,讓戈壁荒灘變成綠水青山。 先從種出半畝菜地開始...... 盛姣姣:那個男人,上輩子我倆的緋聞直接讓我死於非命,這輩子,你要不要對我負個責? 譚戟:那是緋聞嗎?
重活一世,初夏對前世最深的記憶是一身黑色衣袍肅殺冷清的新帝閔延禮抱着她冰冷僵硬的身體痛哭失聲。因爲這哭聲太悲慟,她一直沒法離開,跟在他身後陪他殺伐天下一統江山,看着他空置後宮孤獨終老。 還封了一個亡人爲中宮皇后。 那位皇后的名字跟她一模一樣,也叫初夏。 她這才知道,她因憐憫從深山中帶出的少年有多愛她,她又虧欠了他多少。 執念難消的她重回十五歲,她的少年還停留在話都說不清楚的階段。她凝着他,心中暗暗發誓,這一世再不錯愛他人,再不讓他孤寂悲傷,即使前路波折叢生,她也要陪着他走上帝國之巔,攜手到白頭。 * 婚後小劇場, 冬至朝會,新帝於泰安殿更衣。忽有內侍至皇后寢宮,面帶無奈。 初夏問其緣由,內侍回說,陛下不知怎地興致不高。言辭剋制精短,初夏卻當即了悟,隨着內侍走了一趟。 才踏入泰安殿,即被帝王擁入懷中。 初夏的手搭在他的腰側,輕笑詢問,“爲何興致不高?” 閔延禮委屈道:“兩日沒見着你了。” 初夏聞言,心頭一暖,軟着聲音哄道,“今日過後便好了,再忍忍,臣妾替你更衣可好?” 拗了好半天的新帝乖順道好。 一衆內侍:剛可不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