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姑娘她開口見財 第三百一十六章說

《姑娘她開口見財》 第三百一十六章說

陶青碧看著陶惟昀:“溫家都在城里開了一間家店鋪,聽說生意非常的不錯。

我們家只是寄賣幾件雕刻屏風,難道大祖父還要上門來尋祖父要一個公道嗎?

這些年,如果大祖父家一直供養著我們這一房的人,我們自然是要尊重老人家的想法行事。但是這些年,我們家一直注意著,因此錯過了一些的生意。

我還為長房店鋪介紹了不的客人過去,也不曾見到大祖父在人前稱贊過我一聲。”

陶惟昀聽陶青碧的話,手指點了點:“心大了啊。在大祖父的心里面,你一個小輩只是做了你應該做的事。以后在旁人面前,也不要提這樁事。”

“二哥,我懂的。我要是在外人面前說了后,大祖父只要在人前說一聲,多年的老店鋪,總是招人惦記一些。我的名聲都跟著會損的,我只是在你面前叨叨兩句話。”

陶惟昀嘆一聲:“在外人的眼里面,我們兩房還是一家人。”

兄妹兩人還是商量了,等到陶永能手里的活做完后,一定和他商量做雕刻屏風的事

冬雪的天氣,陶永能去了長房,提著安家小弟送來的冬菜,他進院子門,隨手把東西給了溫六娘,抬眼便看到坐在屋檐下的陶永

“大哥,你賞了多長時間的雪了?”

陶永抬眼看了看他:“你今天不忙啊?這一會有空閑來看我了?”

“大哥,這兩天不忙了。你這些日子,怎麼樣啊?”

陶永能走到陶永邊坐了下來,看了看燃燒的爐火,又看了看陶永上厚實的裳。

陶永看到他的時候,心里面還是高興的,說:“還行。你要還不來看我,我都準備去看你了。”

Advertisement

“大哥,我上午去了店鋪,中午才會回家。兩個孩子年輕,希我能多去店鋪里坐一坐。”

“你現在年紀大了,這些事上面,也別太順著孩子們的心思了。”

陶永能笑著點了頭:“對,現在下雪的天氣,路面,我已經和他們說了,這些日子不會去了。”

陶永看了看陶永能面上的神,贊同道:“他們要是有孝心,應該早阻止你去店鋪的。”

“大哥,他們已經有孝心了。我是天天坐在院子里,閑得太難了。去了店鋪,遇到一些客人,也可以說一說話。兩個孩子也是懂事的,也不會讓我多做什麼事。”

陶永聽陶永能的話,他安心了許多,說:“下雪的天氣,你也不用來看我。天晴了,你什麼時候來,我都會高興的。”

“大哥,家家戶戶都出來清掃了積雪,我這一會出來,路面上還沒有什麼積雪。”

他們兄弟坐下來說話,陶永問了陶永能店鋪的生意,陶永能很是高興說:“我們家妞妞說我去店鋪了,生意都比往年興旺了許多。”

陶永看著他面上的歡喜神,突然想起自家的孫嘆道:“孫有的時候,就是比孫子們會說話一些。

我家瑤兒在家里的時候,也時常哄得我和祖母非常的高興。出嫁后,還會時常掛念我們,真是一個好孩子。”

陶永能聽他的話,也沒有捧場順帶說兩句陶青瑤的好話。這個侄孫自從兩房分家后,對他這個叔祖父就不太親近了。

陶永笑著說了好一些陶青瑤的事后,見到陶永能面上淡淡的神,他有些不太高興了:“二弟啊,你這是不耐煩聽我說閑話了?”

Advertisement

陶永能連忙搖頭說:“大哥,我聽你說,正想著孩子們小時候的事,沒有想到,轉眼間,他們一個個都要親生兒育了。”

陶永也有一樣的慨:“是啊。我還記得你家碧兒出生后,為了碧兒的小名,我家瑤兒這個孩子的小任

現在大了,說從前太過任了,都不曾想過,世間有這麼多的妞妞,許多人都用‘妞妞’的小名字。碧兒可以不用‘妞妞’這個小名字,別人家的妞妞一樣用了這個名字。”

“大哥,我家妞妞現在用的就是這個小名字。家里小一輩還沒有妞妞,大家也還是這般的。”

陶永看他一眼:“我這一房的人,習慣碧兒。”

吉大妹走過來,正好聽見陶永的話,笑著說:“碧兒的婚期,應家有什麼說法?”

“大嫂,我們兩家商量好了,明年再來商議孩子們的婚期。”

吉大妹給他們送了熱水過來,聽陶永能的話,當下笑著贊同道:“碧兒的年紀不大,晚一兩年親,對有好。”

吉大妹很快的忙活別的事了,陶永看著陶永能說:“梓兒過年會不會回家?”

“梓兒過年時不會回來,他直接從省城跟同窗們去都城趕考。程兒和珂兒過年前會趕去省城陪他過年,然后陪他去都城。”

“梓兒的親事,你們家有什麼說法沒有?”

“老二說,梓兒的親事,暫時看機緣。如果等到滿了二十五周歲,他還沒有親,我們長輩的便要費一些心思了。”

“兒親事是大事,可不能馬虎。梓兒要是會試上榜了,我們家就多了一位進士大人了。”

陶永能聽陶永的話,自然是高興的,只是他笑著說:“梓兒說,去都城趕考的學子,沒有一個是學問不行的人。

Advertisement

人人的學問都好,他也不知道還是不。但是他先考一次,心里面有底。這一次如果上不了榜,他先在省城尋一份夫子的活,存上幾年的銀子,三年后再考一次。”

陶永這個時候也無話可說,自家也不曾給過陶永能這一房什麼幫助,陶作全也勸過他,兩房分家已經久了,在外人的眼里面,已經是兩家人了。

他看了陶永能一眼:“你家老二的二兒子,我聽說過年后,他也要參加大考,他讀書和他哥哥比較,誰要強一些?”

“這個我不太懂啊。夫子說他和老三的長子,這一次都可以去考一下,能不能過,等他們考了后再來說。”

“二弟啊,我們總有一天會老去的,但是孩子們還是要多來往的。你說,我這話說的對嗎?”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