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改變 第六十一章 進攻準備 沉著應對

《改變》 第六十一章 進攻準備 沉著應對

第六十一章進攻準備沉著應對

張知木剛講完課,李雲鶴就過來了,說:「張總,這蒸餾煤焦油的事兒應該早一點兒做啊。要是能把機油弄出來,現在就能解決大問題。迫擊炮上緩衝上的油也可以換下來,我們的變速箱就可以用油冷卻了。再說,那些設備就不用水改用油就很方便,起碼不會生鏽。」

張知木說:「好吧!你現在有時間的話,就跟我去窯崗學院。我們一起去找清風子,讓他組織人趕分餾這煤焦油。我就怕他的人也不夠用。他們搞合氨的事兒難度很大。」

李雲鶴說:「可不是,我們這邊搞機械的也牽進去許多人,他們需要的設備都是需要耐高溫高的,非常不好弄,要求太高。」

「合氨化多力氣都要搞出來。這一點兒突破之後,我們好多事兒都好辦了。」張知木說。

張知木來到清風子他們的實驗室時,看到實驗室裡面已經很整潔,所有的東西都擺放的井井有條,看來是接了張知木的意見。清風子見到張知木和李雲鶴一起來了,知道又有事兒了。

清風子說:「張總,我們搞的照相的事兒有點眉目了,不過還要又很多事兒要做。合氨那邊進展十分的不順利,有些東西還要重新弄,這東西難度太大了。」

張知木說:「你現在抓的兩件事都是難度不小的。今天給你弄一件難度小一點兒的事兒。」

清風子說:「張總的事兒,沒難度小的。你說說吧。」

張知木說:「你已經看到過,我們冶廠那邊已經存放了很多的煤焦油。我想讓你在冶廠那邊籌建一個煉油廠,將煤焦油分餾出來,分汽油、煤油、柴油、合機油,最後剩下瀝青。」

Advertisement

清風子說:「你的要求是啥?」

張知木說:「其實,煤焦油里的分非常複雜,我們就按不同的溫度將他們分餾這幾種油類。我們現在只能簡單地用蒸餾的辦法將煤焦油分離開。其實以後我們還可以採用加氫加的辦法,讓煤油裂解出來汽油,盡量的多產生汽油。總之,這個煉油的事兒,需要一批人終從事這個工作,將來這是一個很大的產業。這個產業將對我們人類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你別看我們冶廠那邊煤焦油有限,他們將來不夠用了之後,我們還要去尋找猛火油來代替他們。」

清風子說:「現在外面打仗,我們也過不了冶廠那邊去啊。」

張知木說:「現在你就需要做好建廠的籌備工作,這件事兒我會請盧先生幫你進行廠區的規劃設計。等仗打完了你們再建廠。沒有柴油汽油,李雲鶴他們的發機還沒法試驗。不過煉油的設備需要你們自己研製。所以你們需要做很多實驗才能將煉油的參數完全試出來。我只能給你這些油類大概分餾的參數。」

清風子說:「唉!我這邊就是缺人啊。這又是一件不小的事兒。」

張知木說:「怎麼樣?雲鶴,我就說了清風子師傅這裡一定會缺人。我告你吧,我們窯崗好像沒有不缺人的地方。所以,學院學習化學的你一定要好好地培養才行。」

幾個人正商量事,突然,窗外又傳來重迫擊炮炮彈的炸聲。張知木趕打電話給指揮中心,陳玉鋒說:「方才是李威他們發現,在我們窯崗和炮臺之間,有一夥賊軍好像想在那裡安營,李威說想把他們轟了,我讓他們打了。我告訴他只要看得見就打,讓這些兔崽子們離我們遠一點兒。」

Advertisement

張知木說:「對,只要頭的就打。不能讓他們在我們面前大搖大擺的,沒一點兒規矩。」

李自的大順軍,對窯崗和秀容是實行了一個大包圍圈兒的戰,就是將秀容和窯崗整個的包圍在一起。他們原來也是想分割包圍,但是窯崗離秀容太近了,尤其是在窯崗和秀容之間還建了一個炮臺,想分割也沒辦法。

可是袁宗第他們帶人上來之後,覺得讓窯崗和秀容之間保持聯繫不行,應該分割開來。他們不知道深淺,就派一隊人用車拉著木頭帳篷,想在炮臺和窯崗之間下一個寨子。這在別的地方也許不算個事兒,因為對手被團團圍住,離他們一兩里地下個寨子,對手也無可奈何。

可是他們忘了問一問,為啥劉宗敏不這麼做。不過最後的答案,是李威他們重迫擊炮告訴他們的。由於炮陣地四周的方位都是標定好的,炮的擊諸元都不用校驗。

李威的命令是五門重迫擊炮各打兩發,結果袁宗第他們這回才知道了重炮的厲害。十發炮彈「轟轟」的炸之後,所有的馬車帳篷和人員都一起飛了起來。好在他們的人馬一下子來的不多,不過一下子也死傷了一百多人。

李自已經跟著老營來到了前面,他也聽見了重炮的炸聲,問:「窯崗人不會無緣無故的發重炮,看看怎麼回事兒?」

等人回來報告說,袁宗第的人被炸了之後,李自苦笑了一聲說:「哼哼!怎麼說他們也聽不進去,這回大炮聲能聽明白了。不吃點兒虧不長進。」

牛金星說:「皇上,這不能全怪他們,我們這一路打了多仗,從來沒打過這樣的仗。我們到現在也沒找到一個克敵制勝的辦法,我看皇上,我們也要做最壞的打算。如果我們就是打不進窯崗去,我們是不是採取圍城死困得戰法。他們窯崗人再厲害,糧食也有吃完的時候,彈藥也有用的時候。」

Advertisement

李自搖搖頭說:「我們在這裡和他們靠不起。我想過,我們和窯崗人打仗更多的是有些賭氣,我們的目標應該是北京,不應該在這裡耽誤太多的時間,當初我們繞過窯崗直接走固關井徑,進中書省在進北京,拿下北京,黃河以北就可大定。然後回頭收拾這窯崗就好了。」

宋獻策說:「窯崗人一直不出擊,是不是就是想和我們靠下去。不過他們這樣沒有任何好啊,他們終究是一個不大的地方,被圍住時間長了,大明朝也不能也無力出來救援他們。他們到底是玩的啥招數,我一直想不通。」

李自說:「不管他們有啥目的,有一件事是明了的,他們是用他們的優勢消耗我們人員,我們這才沒怎麼樣呢,已經死傷幾萬人了。仗要是這樣打下去,我們的人會都消耗在這裡。等我們把窯崗人滅了,我們也許就該撤兵了,那時候我們也剩不了多人。」

牛金星說:「皇上也不用太悲觀,我們這次對窯崗之戰,絕對不能打添油戰,要集中所有的力氣打一仗。」

「軍師,把你們的想法說一說吧。」李自說。

宋獻策說:「我們這次來到窯崗的隊伍有四十萬人,可是擺到前面的最多有二十萬人。這次我們的想法是集中十五萬人在窯崗的南面和西面兩個寬大正面同時發起進攻。窯崗的北部和西部都是山區,大部隊本展不開,可是我們也要派出部隊進行牽制進攻。另外為了解除進攻部隊的後顧之憂,我們還要派人同時對秀容和炮臺進行牽制進攻。也要派出一部分人,監視他們的冶場和凌水碼頭。進攻的先頭部隊一定要攜帶大量的柴草,而且柴草要不斷的向前運送,只要進攻不停,煙火就不能滅掉。我發現,沿著秀容到窯崗的路兩側都是非常平坦的,窯崗人也是布置了三層鐵網,三道戰壕,我想等仗打起來的時候,派出五千騎兵從這裡進行衝擊,如果能在這裡突破,我們的大隊人馬就可以從這裡跟進去。」

Advertisement

李自問:「我們想到的騎兵進攻,窯崗人會想不到?他們除了鐵網之外,還會有拌馬樁**之類的東西。」

牛金星說:「皇上,這次進攻一定會有很大的傷亡,可是五千騎兵就是都死了,能打下窯崗也值得啊。」

李自說:「在五千騎兵後面,再準備五千,第一批都死了還衝不進去,第二批就上。」

這天夜裡,突然一隻響箭,到窯崗的陣地上。很快響箭進來的信就被送進指揮中心,由於況已經有張了,陳玉鋒和歐鶴都是二十四小時不離指揮中心。歐鶴拿到信打開一看,看不懂,都是寫的信。看打電話讓李治過來。李治一看見信,平時都是不的他,長出了一口氣。拿著信走了。

一會兒李治回的時候,拿出來一份譯出來的報,這份報提供了大順軍的主要進攻計劃。李治更高興的是**還在活,以前**沒法和家裡聯繫,這次他跟著李自的大營來到了窯崗的外圍,他是冒著危險用響箭將進來的。

看完報,歐鶴將報遞給陳玉鋒說:「李自的軍師們,我看也沒啥過人之,他們的招數也不過如此。我們的準備比他們充分。」

陳玉鋒一邊看報一邊說:「他們才準備幾天,我們研究多長時間。看來後天好戲就要開鑼了。」

聽見李治說:「**有消息了,張知木也是很高興。這一段時間,沒有**消息讓張知木也是很焦急。」

天亮時,針對大順軍明天就要進攻,窯崗的領導們一起開了一個會。

會上,歐鶴將當前的形勢做了介紹之後,閻伯駒忍不住了說:「行啊,終於把李自給盼來了,他們早點來早好,早打完早完事兒。」

張知木說:「對於明天的戰事,本來我們已經不用再開今天的這個會議,可是既然我們提前預知了李自的進攻,我們就還是把大家召集起來,和大家打一聲招呼。和大家一樣,我也是希這仗早打完早好。可是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明天開始的這場仗,不會很快的結束。我們就是要把李自拖在這裡,讓他們知道啃不下們之後,再去打別的地方。等他們把該打的地方都替我們打完了,我們再反擊。所以大家要有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準備。」

神手張張本貴說:「放心吧,知木。我們後面負責搶救傷員的,已經準備好了,紅傷葯保證夠用,床位也都足夠用。你們只管打好仗就行,後面的事兒不用擔心。」

祥說:「李自願意的話就讓他們在外面圍著,就是圍個一兩年我們也吃喝的不愁。」

張知木笑了笑說:「我們可沒時間陪著他們玩兒這麼長時間,就是他們有時間我們也不陪著。現在已經三月了,等開春了我們不能耽誤農時,我保證在這之前就將他們趕走,不讓他們在這裡煩我們。」

聽了張知木的話,大家更輕鬆了。

祥說:「其實,我也知道這打仗的事兒陳總和歐先生已經準備好長時間了,我也不用跟著心。我看幾位都在這裡,有件事兒,我們研究一下吧。這兩天,我到陸琪他們的紡織廠去看了看,他們的車間太擁了。我本來想跟他說說擴大生產的事兒,可是一看本不可能,沒有地方了。我們研究了一下,想重新再建一個大型的紡織廠,將紡紗織布車間都一起建起來。我問了一下,我們的兩兆瓦電機馬上就會發電了,電力也夠用。我看好了學院西面的那塊地方,我們在哪裡建廠地方夠用,我也算了一下,這個廠子如果三班兒到的話,能安排一萬名工。我們的這個廠子收就能養活我們整個窯崗人吃喝不愁。」

張知木和開會的大傢伙一樣,見陸祥一下就將話題又轉到了賺銀子上來,看來是他真的沒把打仗當回事兒。

張知木說:「陸先生,建廠子擴大生產是好事兒,我贊。我們的工業生產規模也越大,效益越好。可是你說的那塊地方,不能在那裡建廠。因為打完仗,我們窯崗會是整個山西的經濟文化中心,我們的窯崗學院也要擴大招生,學院規模也要擴大,所以學院西面的地方要留出來。還有一個問題,我們的生產規模擴大了,我們的棉花原料夠不夠用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