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改變 第三十八章 說服左軍 準備建黨

《改變》 第三十八章 說服左軍 準備建黨

第三十八章說服左軍準備建黨

九江的地理位置怎麼說重要都不過分。他地長江中下游,有贛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九條江河彙集於此,濱江靠湖,背倚廬山。歷來就是商賈雲集,更是兵家必爭的軍事重鎮。在這座歷史名城,自古以來演繹無數的金戈鐵馬,榮辱興衰的故事。

左良玉佔據九江,有他不敵李自和張獻忠的原因,更有他看好這富饒之地可以養兵,進可攻退可守原因。不過左良玉敗壞的軍紀,已經讓這昔日富饒的魚米之鄉,民生凋敝,十室九空。

李茂被左良玉的軍兵押著去見左良玉的路上,看到車外昔日繁華的街道上,行人稀,一片死寂的樣子,心裏是很沉重。

李茂的到來,早有人快速的通報給左良玉的大營。左良玉沒想到李茂還真的敢來了。他命人擺刀陣來迎接李茂。

看到前面,左良玉的士兵站左右兩隊,用刀架一個刀陣。李茂心裏一笑,心想:「這個左良玉有些心虛了,看來今天的事兒有門兒。」

李茂帶著兩個隨從,從容的從刀下走了過去。

坐在椅子上的左良玉忍不住點點頭。

見到中間椅子上坐著的人,李茂知道那一定就是左良玉了。此人正象傳說的那樣,材魁梧,面赤紅。李茂施禮道:「秀容窯崗李茂見過將軍大人。」因為左良玉曾經做過總兵,後來又被封為「平賊」將軍,所以李茂見到左良玉稱他為將軍。

左良玉用鼻子哼了一聲,問:「你就是一直與我做對的李茂?」

「大人,在下就是李茂。不過我不敢與將軍作對。」李茂回答說。

「大膽李茂,你打沉我們那麼些戰船,打死我們那麼多人。你就不怕我殺死你嗎?」左良玉問。

Advertisement

「我也是怕死的,不過為了解除我們之間的誤會,左大人請我來我們不能不來。」李茂回答說。

「誤會,你一句誤會就能抵得上我那多弟兄的命嗎?信不信我可以讓你碎死萬段。」左良玉怒目圓睜的說到。

「以將軍的虎威,我當然相信。不過我想你不會這樣做。」李茂也不示弱。

「歐?你是以為我不敢嗎?」左良玉一拍座椅扶手喝到。

「大人,螻蟻尚且求生,何況我呢?我是帶著法寶來的護的,保證將軍大人不會殺我的。」李茂從容的回答說。

「法寶!啥法寶?」左良玉有些好奇了。

李茂淡淡一笑問:「大人,我能坐下說話嗎?」

「看座。」

有人給李茂搬來一把椅子,李茂大大方方坐下,說:「我的法寶是,第一你不能殺我;第二,你不敢殺我;第三,你不願殺我。」

「哼哼!不能殺你,不敢殺你,不願殺你?」左良玉有些不解。

李茂說:「第一是你不能殺我,因為我是您請來談事,您不至於就為了擺上刀陣嚇唬我一下,就殺我吧。就算我們是兩國兵,還不斬來使呢,何況我是您請來的客人。第二是您不敢殺我,你殺了我,我們之間的的事兒就不是誤會了,那就是和我們窯崗人徹底為敵。我們窯崗人不想與任何人為敵,尤其是你們是軍,我們是大明朝的百姓,我們沒有為敵的道理,可是我們也不拍於任何人為敵,大人知道李自為啥進不了潼關嗎?就因為我們有強大的水軍,水軍現在已經裝備上了重炮,這種重炮可以隔著潼關城打過去,直接準確的打擊李自攻城軍隊,這種重炮的炮彈的落點四周幾仗遠範圍不會有活人,如果我們的水軍都開到九江城下,我們可以把九江城轟平了,這絕對不是嚇人的假話。第三個,我給將軍大人帶了很好的建議,或者說,我會給你帶來莫大的好,我想你會不願意殺我。」

Advertisement

左良玉雖然沒有文化,不識字,可是口才也是不錯的,他說:「第一我可以把你當作與軍作對的反賊殺掉,不把你當啥狗屁的來使;第二,我征戰幾十年,不會怕你的啥狗屁水軍,所以我可以殺你;不過我倒是要看看你能給我帶來啥好,或許這樣能留你一命。」

李茂心裏知道,左良玉不可能完全不害怕窯崗人的實力,可是此時他又不能完全害怕窯崗人,因為那終究離得遠著呢。李茂著重要說的就是第三點兒。李茂說:「將軍大人,我們之間的仇殺,說來有些奇怪,也沒有道理。起因是,上次我們路過九江被貴部船隻攔截,我們出示了賜銅牌,可是他們還不放行,非要罰沒我們的船隻。按大明律,這視同謀反。此事大人知道嗎?」

其實左良玉怎麼能不知道呢,可是這大庭廣眾之下,他不會承認,因為那等於說自己謀反一樣,他猶豫一下說:「歐!還有這樣的事兒?哪個人敢如此大膽,我查出來定斬不饒。」

左良玉說的是應承的話,不過可是把水軍的將領們嚇了一跳,如果真的查起來真倒霉的可是他們。

李茂這樣的機會哪能放過,說:「大人,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之間的事兒就真的是誤會一場。您看您是大明朝的軍,我們是大明朝的百姓。我們都是為朝廷出力的,我們互相廝殺,沒有任何道理。我們東家跟我們說過,將來能為朝廷做中流砥柱的有兩個人,一個是孫傳庭,再就是九江的左良玉將軍。現在孫傳庭總督實力大傷,能為朝廷解難的只剩下左將軍您了。我們東家跟我說,有機會最好能和將軍聯繫一下,看看我們能不能攜起手來。也是我做事無能,沒見到將軍,還和您弄得產生了如此深的誤會,讓親者痛仇者快。李自和張獻忠知道我們如此廝殺,還不是蹦高的高興啊。」

Advertisement

左良玉也是個吃不吃得主,他聽李茂說這樣的話,問:「你們張東家真的是這麼說的?」

李茂見氣氛有緩,說:「的確如此。我們張東家說,我們可以和陝西總兵周遇吉、大同姜鑲總兵、三邊總督孫傳庭做好朋友,為啥就不能和左將軍做朋友呢?」

左良玉的確被李茂有些說了,其實冷靜下來之後,他也不願意和窯崗人結怨太深,就象李茂的信中說的那樣。兩家結這麼深的怨,沒有任何道理。尤其是他也對窯崗人充滿好奇,再說了上次的確是自己的人太狂妄,才把事越鬧越大。左良玉說:「你還是說說,你給我帶來啥好建議吧?」

李茂等的就是這樣的機會,他說:「大人,有些話我們能不能單獨的說說。我們東家有些話要帶給您。」因為張知木給裏面的信中,說了一些事兒,意思最好能和左良玉聯繫一下,讓他在這邊牽制一下李自和張獻忠。

左良玉說:「好吧,堂說話。」

左良玉的一班文武,沒想到李茂的幾句話,就把左良玉給說了。真的是對李茂佩服的不得了。

在後堂坐下之後,左良玉讓人上了茶之後就退下了。

李茂喝了一口茶,放下茶杯,說:「左將軍,孫傳庭總督這次敗得很慘,他是把朝廷最後的一點能的兵力都丟了,如果不是我們給他提供糧餉,他可能都回不到陝西去。即使這樣,我們東家判斷,孫傳庭總督也不會到年底,明年李自一定會進攻山西,甚至他們會在黃河和汾河沒有開化的時候就會行。我們東家已經去聯繫周遇吉總兵和姜鑲總兵一起研究對敵辦法。我們有信心把他們打出山西去。我們東家說了,這次李自一定會大傷元氣。也是左將軍您出兵收拾失地的機會。我們最好互相配合一下。」

Advertisement

左良玉說:「你們窯崗人的事兒我們沒聽說。我就不明白了,你們憑啥就那麼一點兒人,就敢打蒙古騎兵,打滿清軍隊,回來又對付李自?」

李茂說:「我們也是被出來的。一開始我們就知道,商路要是不通的話,老百姓就無以為生。我們就組織人用武力把商路打通了。不管誰,誰擋我們的路,我們就打誰,慢慢的也就有一點力量了。大人,現在大明朝就剩我們南北兩說的上來的力量,我們不能再為一點兒小事兒意氣用事。我們聯起手來才有力量。大人你說是不是?」

「哈哈!你這傢伙是巧舌如簧,你咋不早點來。讓我們死了那麼多人你才過來,就憑這點,我就該殺了你。不過給你一個機會,說說給我的建議吧。」左良玉很看好李茂。

李茂說:「大人,我的第一個建議是,我們化干戈為玉帛,我們和九江這裏通商。您在這裏鼓勵農商,讓百姓修養生機,這樣您就不會捧著金飯碗要飯吃了。」

「捧著金飯碗要飯吃?」左良玉沒明白。

李茂說:「我說的大人別生氣,我知道大人擁兵十幾萬,可是朝廷沒有糧餉,大人的軍兵到劫掠,世人都有耳聞。可是大人要想久在九江發展,就不能做這竭澤而漁的事。我剛從湖廣回來,我聽說張獻忠在那裏免除了三年稅賦。你也知道,張獻忠更能斂財的主,他為啥這樣做。就是他明白活水養魚的道理。我們九江也是魚米之鄉,桑茶兩項收就不菲。如果大人能嚴肅軍紀,實行養民的政策,用不了多久。我們在將南北的商路開通,人民很快的就會恢復生機,您的稅賦也就上來了。」

左良玉點頭說:「有道理。」

李茂繼續說:「我說的是其一。還有我建議左將軍開放長江水道。不要再攔截江上過往的船隻。這樣的話,凡是到九江的船隻您都提供保護,適當的收一點兒大家都能承的銀兩,九江的船隻就會越來越多,您收的銀子也會越來越多。同時也會給九江的各業帶來機會。如果這些事大人能聽我的建議,一個富饒的九江不久就會回來。大人你說是不是?」

「好啊,好建議!不過長江的事,不是我一家說了算。往上游有張獻忠,再往上游有李自,我們一家這樣做不行啊。」左良玉說。

李茂說:「只要大人您想做這件事,其他的事兒我們去解決。我們的戰船會在長江上巡航,有誰不守規矩我們就不客氣。上我們次打沉了張獻忠兩艘戰船之後,他已經通過別人傳過話來,說不會與我們為敵。這樣的話,我們要是決定了,就送個信兒給張獻忠。我想這對我們大家都有好的事兒,他不會拒絕。」

左良玉突然慨起來,說出了和張獻忠差不多一樣的話:「可惜啊,我謀士群,竟然沒有一個像您這樣的。你的建議很和老夫的胃口,我今天就不殺你了。哈哈!」

李茂說:「我們今天的事兒就算說定了?」

「說定了,你回去和你們張東家說,有時間我想見見他。我們攜手對付李自和張獻忠。我們九江你們啥時候來都行。我也要鼓勵農商。這樣既可以收民心又可得實利。好主意!」左良玉說。

李茂一看行了,說:「左將軍,我帶來幾樣我們窯崗人自己產的東西,請大人看看。」

李茂讓外面的隨從,把帶來的一個箱子抬進來。當然這裏面有窯崗生產的各種東西。這些東西讓左良玉看得眼花繚。不過李茂拿出來一盒火柴對左良玉說:「左將軍,這裏有件東西,您能興趣!」

說著李茂拿出火柴,輕輕的一劃,火柴就點燃了。

左良玉真的來了興趣,也拿過火柴,按照李茂說的,也劃著了火柴。這讓左良玉大喜,說:「行軍打仗有這樣的火柴可是方便多了。你們下次來一定多帶些這種火柴來。」

李茂說:「我們窯崗的東西多著呢,下次我給左將軍帶來幾罈子我們窯崗的好酒。那位周遇吉總兵,,喝了我們的好酒以後,就不再喝別的酒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