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改變 第十七章 降服礦監 學院開學

《改變》 第十七章 降服礦監 學院開學

第十七章降服礦監學院開學

本來張知木還想去看看學生們,可是不得不回去了。

張知木直接來到陳玉峰的指揮中心,陳玉峰和歐鶴正在這裏。歐鶴說:「本來我現在應該給學生們上課呢,可是這件事兒說來也很麻煩。」

陳玉峰說:「方才我們得到銅廠和鉛礦那邊送來消息,孫仁雲礦長和幾個礦上的頭頭被礦監帶人給捉走了。我已經讓李菁帶人過去,吩咐他們盡量的追上把人給接回來,最好不要殺人。可是我怕現在去也晚了,就怕他們把人給押走。」

原來,今天上午礦監帶著一隊人馬突然闖進銅礦,把孫仁雲等人給捆上了,外面的工人看事不好,牽過馬繞過礦監設的崗哨,快馬趕到窯崗來送信兒了。

張知木知道礦監都是朝廷派出來的太監,他們手裏的權利在地方上極大,一般地方上的員都不敢惹他們。本來萬曆年以後,讓人深惡痛絕的礦監已經基本上取消了,可是這是一塊天大的,那些宮裏的太監們,就變著法的慢慢的又出來撈銀子了。崇禎皇上也是缺銀子缺怕了,見到到太監們能撈回一些銀子,也就睜一隻眼兒閉一隻眼兒。這些太監們也就更有恃無恐,他們到敲詐勒索,也沒人敢惹他們。

張知木知道,這次礦監們捉人也就是想敲一些銀子,可是由於自己剛剛從北京跑回來,也不能不多想一想是不是有啥別的事

張知木說:「等李菁回來后,看看況我們再說吧。如果他們是就想敲詐一點兒銀子那還好辦,就怕是朝廷用這件事兒試探我們的反應,我們要是反應太激烈,他們就會判斷我們是想謀反了。如果我們太弱,他們就會以為我們太老實可欺了,不敢和朝廷說不字。」

Advertisement

鶴縷著鬍子說:「我看這事兒沒那麼複雜,要是朝廷試探我們,就直接來窯崗了,不用跑到礦里捉人,他們還是想多敲一點兒銀子。那些人不敢來窯崗,就在那裏下手。他們也是以為我們不敢和朝廷翻臉,也就不敢用武力對付他們。我看對他們還不能太客氣,教訓完他們我們還要通知皇上是啥原因,估計皇上也是知道他們在下面為非做歹的事兒。」

陳玉峰說:「最好的結果是,李菁帶人能夠堵住他們,把我們的人給截回來。不然他們把人押到哪個衙門的大牢裏還真不好辦。」

張知木說:「如果他們就是要銀子,我們就先把銀子給他們,然後再收拾他們,不給他們一點兒教訓,他們是不會老實的。」

還真的讓歐鶴說著了,這幾個礦監,以前在這兩個礦里每年都能弄出來不,可是現在窯崗接手了這兩礦山以後,除了安規定的一點銀子,再也沒有其他的進項了。他們這哪能甘心,尤其是這兩個礦山是越干越大,讓他們眼紅的不行。可是每次找個理由要銀子,孫仁雲都是把他們往窯崗支。他們也都是知道窯崗人是啥樣的人,也不敢去窯崗要銀子。這次急了,他們就想個招,他們想先把人給捉起來,然後窯崗人必然會送銀子贖人。他們以為以他們特殊的份窯崗人還是不會敢把他們怎麼樣的。他們一直以為,敢他們就是謀反,那是死罪。可是他們不知道的是,窯崗人可不是一般人,是不怕啥人告他們謀反的。不過礦監們行前還做了心準備,他們也是想把人捉到衙門的大牢裏,把生米煮飯。所以他們帶著二十多個人,採取突然行,來到礦山就派人守住礦山出的大門,然後手捉人。他們沒想到的是,這裏的工人對礦山悉,躲過他們的崗哨,跑出去給窯崗送信去了。

Advertisement

礦監們也是怕夜長夢多,因為礦山幾千工人反過勁兒來,也是不好對付的。所以他們很快的就押著孫仁雲等人離開礦山往出走。由於孫仁雲他們是被捆著在路上走,而出礦山也只是有一條道兒,結果他們被及時趕到的李菁他們給截住了。

李菁他們得到消息以後沒敢耽擱,快馬加鞭的往礦山趕,他們遠遠的看見有一隊人的時候,拿出來剛剛裝備的雙筒遠鏡一看,一隊騎馬的人後面還牽著幾個捆好的人在迎面走來。此時對面的人也發現了自己的人馬,已經停下了。

李菁記得陳玉峰說的盡量不殺人,可是要殺不殺人還要看對方的,不管怎麼說今天都要把人留下來,不然被他們帶到衙門大牢,再去劫獄可就是大事兒了。

李菁命令自己的人:「大家準備,盡量不要殺人,但是我們的人一定要救出來,實在不行的話,就開刀再說。」

說完李菁帶頭又提馬向前。

這是對方也看出來了,李菁他們也就來了二十多人,他們的心裏也放鬆了一下,因為他們手裏還有人被捆著,這可是人質。

雙方再近一點之後,那個太監礦監喊道:「呆,大膽刁民,沒看見本在執行公幹,還不把路讓開?」

李菁用鼻子哼了一聲說:「別咋呼了,趕把人給我留下,我放你們一條生路。不然的話,這裏就你們的死地。」

這礦監帶來的人,也都是平時跋扈慣了,也都覺得自己的功夫不錯,沒等礦監說話,有幾個人幾催馬向前,想直接把李菁拿下。

李菁後的兩個人也沒用李菁發話就提馬迎上去了,雙方一個照面,礦監那邊的人就有兩人被李菁的人砍下馬去,再回頭一個照面,又有三個人被砍下馬去,剩一個人,嚇得直接跑回自己的隊伍里。

Advertisement

礦監帶出來的這些人都是仔細挑出來的高手,因為這是個差,好多人都願意來,所以他們挑選的餘地也很大,挑出來的也都是一些高手。可是這個高手是分和誰去比,他們在李菁的人面前就是一個照面都過不去的檔次。尤其是行家一出手,就都明了對手的高低。

那個礦監知道今天遇到對手了,他不甘心就這樣敗了,他命人把刀架在孫仁雲等人的脖子上,然後對李菁喊道:「對面的你聽著,今天要是不放我們走的話,我們直接就把他們幾個腦袋割下來。」

李菁知道,今天要是被他們唬住了,那就不好辦了,大聲說:「行啊,你們現在就可以他們腦袋割下來,我不管死的活的都得帶回去。他們要是死了,我們今天就把你們的腦袋也帶回去。你看怎麼樣?」

這礦監沒想到對方竟然如此強,李菁覺得應該給他們一個臺階下,說:「的啦,我看你們還是留下你們自己吃飯的傢伙,把人留下,滾的遠遠,別讓我再看見。」

那個礦監心裏發虛,就是不知到怎麼辦,他說:「你們知道不知道,你們這是在謀反,是滅九族的罪。」

「的啦,你不用唬人了。我們張總剛從北京回來,朝廷還和我們張總借了一百萬兩銀子。皇上會因為你一個沒機子太監說我們謀反啊。你也太看的起你自己了。」李菁的回答,讓這位礦監渾冒汗,他也不知道朝廷和窯崗人的事兒。可是如果是真呢的,自己就會吃不了兜著走。

李菁說完,就從上摘下來火槍,對著礦監他們說:「別獃著了,想怎麼樣給個痛快話。我可是沒有耐心了,我的火槍一響,你們就沒時間反悔了。」

這礦監們知道自己武功不如人家,要是人家火搶,自己這些人會死的更慘。

Advertisement

知趣礦監說:「好了,對面的英雄。我們把人留下,你放我們走。」

李菁把槍扛到肩上說:「這就對了,早點兒這樣何必死幾個人呢。我不喜歡看死人。」

這礦監聽后,氣的咬碎牙,不喜歡看死人,卻喜歡殺人。

這礦監也害怕李菁不放過他們,他留下幾個人把刀架在孫仁雲他們幾個人脖子上,自己帶著一些人先出去。李菁他們在道路兩邊列隊,中間夾的一個通道。礦監帶著人就是從通道裏面走過去。

當礦監來到李菁的面前時,李菁說:「把地上的人拖走,別在這礙事兒。」

李菁一說話,就把礦監嚇了一跳。當他明白李菁的意思后,連忙命令人把地上的死人都拖走了。後面用刀著孫仁雲的人也都是很有種的漢子,他們看到礦監帶著人走了,就把孫仁雲他們放開,對著李菁說:「行啦!英雄,願殺願刮由你吧!」

李菁倒是很欣賞這幾個漢字,這樣不怕死的人真的不多,說:「行啦,你們走吧。我看你們也是個漢子,可惜跟錯人了。如果在外面混不下去了,就來找我。你們走吧。」

這幾個漢子翻上馬,對李菁一拱手說:「謝謝英雄!」然後打馬飛奔而去。

孫仁雲他們哪裏經過這樣的事兒,早就癱在地上起不來了。李菁派人回到礦山,通知哪裏孫仁雲他們已經被救出來了,別讓他們那裏的人太擔心了。

李菁讓人把孫仁雲他們扶上馬,向窯崗趕回去。

一直到晚上很晚,李菁才帶著孫仁雲他們回到窯崗,張知木和陳玉峰、歐鶴、陸呈祥都在家裏等著呢。

看到了李菁帶著孫仁雲他們趕回來了,張知木長出了一口氣,馬上通知張炳臣過來給孫仁雲他們瞧病。張炳臣看完之後,說:「沒大事兒,就是有一點兒皮外傷。最主要的是還是驚嚇有些過度,用一點葯休息一下就好了。」

張知木在聽完李菁的況介紹之後,說:「明天就讓李治把況通知老公公,別讓他們惡人先告狀。」

陳玉峰說:「通過這事兒,我們也要有個教訓,我們礦山的工人一定要組織起來,也要搞軍事訓練。不能讓他們二十幾個人就敢到礦上去捉人。」

鶴說:「我覺得礦上以前被礦監們欺負怕了,見到礦監就沒有反抗的意思了。」

張知木說:「借這個機會,我們把礦山的工人重新組起來,也要開始軍訓。將來我們要是進行防守的時候,恐怕礦山、石灰窯、磚瓦廠、採石場的人員都要撤回窯崗來,那裏的設備都要掩埋上,等打跑李自,我們再恢復生產。不然的話,我們四分兵把守,那裏也守不住。」

鶴說:「張總說的事兒我和陳叔也研究過,而有基本是這個意見。我們今天就把這件事兒確定下來。撤回來的人員我們就可以統一安排。」

幾天之後,老公公的報告和礦監的報告幾乎同時報到了北京。崇禎皇上看到兩份報告,心裏高興了。他心裏非常清楚礦監們在外面所做所為,不過他們多能弄回一些銀子就沒理會。可是他們在窯崗人手腳,不是找死嗎?那可是一些絕對不吃啞虧兒的人。不過窯崗人殺了幾個礦監的人還來信兒解釋,這說明張知木還沒記仇,還不想和朝廷分心,不然他就不用解釋這事兒了。

經過認真的準備,窯崗學院的開學典禮,隆重的舉行了。

這次,由於《窯崗周報》的提前宣傳,整個山西乃至整個大明朝能看到《窯崗周報》的地方,都知到窯崗有一個學院要開學,按照《窯崗周報》的介紹,窯崗學院那是大明朝第一學府,整個建築恢弘無比,校園裏就像是一個花園一樣。學生們也都是優中選秀的選出來的。現在窯崗學院馬上要舉行一個隆重的開學典禮,窯崗將遍請各界名流來到窯崗參加開學典禮,也是學院正式啟用典禮。整個窯崗都在做接待各界來賓的準備,現在窯崗已經象過節一樣。

《窯崗周報》的煽力還是十分的了得,那些自以為有一點份的,都在想辦法弄到窯崗的請帖。

運城邱老東家他們鹽幫的請帖和沁水古道那邊的請帖是張知木親自安排送去的。鹽幫要來八個人,沁水那邊要來十個人。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