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改變 第十六章 潼關備戰 鐵路征地

《改變》 第十六章 潼關備戰 鐵路征地

第十六章潼關備戰鐵路征地

為了給軍隊設計服裝,張知木沒到辦公室去,就在家裏一邊陪著黃玉坤,一邊搞服裝設計。有不懂的就請教黃玉坤。

黃玉坤說:「我還以為你真的就在家裏陪我呢,原來你是為了讓我幫呢設計軍裝啊?」

張知木忙說:「我是在家陪著你,可是也不能啥也不幹啊,你說是不是?我這是兩頭兼顧。」

黃玉坤說:「得得,你就是好,好話都讓你說了。不知道這陣子,又給那個姑娘迷倒了。」

張知木大笑著說:「看來我還有這本事,等以後我就多娶幾個,讓們排隊,都聽你的。」

可是沒等張知木畫幾筆圖紙,陳玉鋒派人來請張知木過去。張知木知道又有事兒了,張知木連忙來到陳玉鋒的指揮中心。

原來是寧德又送來消息,潼關南部下了大雨,一直進展順利的孫傳庭軍隊,後勤供應不上。寧德對即將開展的決戰很不看好,希窯崗能急援助一些彈藥,要做好潼關守衛戰的準備。張知木知道歷史還是頑強的按照原來的軌跡發展了,只是時間好像提前了一些。

鶴說:「孫傳庭一敗,潼關必難守住。我們支援潼關也就是讓潼關多多的消耗一些李自的實力,但是如果潼關有失絕對不能讓李自得到太多的火槍,那樣我們等於給李自助力了。」

陳玉鋒說:「這件事兒我們心裏清楚,可是不能說出去,一支槍也不送是不行的。我看就再送一百隻火槍,多送些**和子彈。我們那些需要點火的**就多送一些過去吧。反正我們自己用的都是拉貨火的手**。」

張知木說:「難怪寧德著急讓我們把他們的家人都接過來,看來寧德是早就看出來況不妙了。如果潼關被圍我們的戰船要最留兩艘在潼關碼頭,把我們的人員撤退回來。潼關需要撤退的人員也要撤退回來。」

Advertisement

陳玉鋒說:「我們的戰船在黃河上給潼關用迫擊炮進行支援,還能幫著潼關多守一些日子。就怕李自他們冬天才攻潼關,那樣的話,我們的就使不上力氣了。」

鶴說:「沒想到事進展這麼快,我們現在已經裝備部隊六千隻火槍,庫里還有兩千隻;迫擊炮裝備一百門,庫里還有一百門。彈藥也很充足。各種**也準備了一萬多枚。各種拒馬和木樁子鐵網也都準備很多,基本夠用。如果李雲鶴的步槍不能儘快投產的話,就還要準備一些火槍才行。」

張知木說:「火槍不用在搞了。步槍也很快,以前李雲鶴他們就有準備,我們不用擔心。將來我們的火槍可以武裝我們的民兵。這次我們儘快的把**和火槍給寧德守備送去吧。」

三人正在這裏研究事兒,李治過來了,進屋裏見三人都在,知道手裏的報不用瞞著任何人,說:「我們得到的報是,李自真準備和孫傳庭進行決戰,他們的對策是,打前陣的是民,後面的是步兵,最後面的是李自銳和騎兵。」

鶴聽罷說:「好歹毒的戰法,這是要用民去消耗孫傳庭的銳氣,用後面的步兵擋一下。然後用後面的兵和騎兵反衝鋒。我們要儘快的將李自的戰法報送給孫傳庭,讓他早有準備。」

張知木回辦公室的時候,李治跟出來說:「報是**通過二號送回來的。看來他們做的不錯。」

張知木說:「把他們的功勞記著吧,到啥時候也都別忘了他們。」

李治說:「李過那個專用牢房,已經改造完了。這小子還很滋潤。」

「千萬別讓他死了,他可有大用。」張知木說。

回到辦公室,張知木也沒心思再設計服裝了,就讓楊玉琳去把陸琪請來。

Advertisement

陸琪來到張知木的辦公室,還沒說幾句話,楊玉琳敲門進來說,秀容知縣來了。

張知木趕出了裏屋,對知縣說:「大人就裏屋請吧。」

秀容知縣說:「不急,我知道你的事兒多,你先做你的事兒,我的事兒要慢慢的說。」

張知木只好回到屋裏繼續和陸琪談話。陸琪知道知縣大人還在外面等著,就說:「得啦,我也長話短說,把況介紹一下。一個,我們的磨面機已經弄好了,已經把麩子皮送給清風子他們了,磨米機比磨面機簡單,這幾天正試驗,也是快好了。另外,你讓我們織的帆布和斜紋布也都織出來樣品,在多織也沒問題了。」

張知木說:「你們現在就要開始多織細紋布和帆布,我們的軍服都要用斜紋布,帆布要織厚一些的,我們的駁船上要用到苫布,你也可以去找那幾個搞橡膠的,看看怎麼能在苫布上塗一層橡膠,這樣就更好了。還要織一點薄一些的帆布,我們要用來做膠底鞋,和騎兵的馬。」

陸琪說:「這好辦回去,我會去就安排。」

張知木又拿出幾張圖紙,對陸琪說:「你們研究人員別歇著,你要研製織巾的機。這是巾機的簡單設想,你們要把巾機搞出來,先織洗臉布大小的,以後要織出來巾被。這樣的話,同樣的棉花,經過我們織出來后,價值就不一樣了。」

陸琪看著圖紙說:「就是比織布機多了一個韋線,應該能搞出來。張總,不用說這巾機,就是我們的織布機織出來的布,也是那手工織出來的沒法相比的。我們的紡織車間,馬上就要開始生產了,到那時候,我們賣出去的布就能養活窯崗人。」

陸琪說這時很有底氣,張知木也知道紡織工業是工業革命初期最有代表的產業,現在機織出來的布,是會很快的佔據市場,那些手工布,很快的就會到致命的威脅。

Advertisement

陸琪說完就走了,知縣大人沒客氣就進屋了。

張知木連忙起給知縣大人倒茶,知縣端起茶也不顧上啥禮節了,一口就把茶喝了。

張知木覺得有些奇怪,楊玉琳能沒給知縣大人倒茶?

張先放下杯子,張知木沒等他說話,先說了:「知縣大人還是為了災民而來吧?」

知縣一愣,說:「正是。你是怎麼知道的?」

「我看知縣大人是很為難的樣子,我猜就是了。」張知木說:「不過,大人總是這樣,也讓我們為難啊。」

張知木心裏盤算著,修鐵路的事兒,需要佔一些別人的地,最好能由府出面做這件事兒。只要有了府的文書,自己就好辦了。

知縣大人看來是做好這次要費些口舌的準備,說:「張東家,我們總不能看著那些災民一個個的死吧?每天我們秀蓉城外都要抬出去不死人,我們不能看著啊。」

張知木沒回答這個問題,說:「我們現在正有一個愁事兒不知道怎麼辦呢,大人能不能幫幫忙啊?」

知縣大人回答說:「只要我能做的一定會儘力幫忙,張東家說說看,是啥事。」

張知木說:「我們想要修一條從冶廠到窯崗的鐵路,可是要經過一些別人的地面,現在為難的是怕人家不賣地給我們,這樣的話,鐵路就修不通,你說愁人不愁人?」

知縣大人問:「鐵路是啥東西?還要佔別人的地?」

張知木知道一時半會兒還說不清鐵路的事兒,說:「簡單地說就一種道路,不過我們要在這道路上鋪上鐵軌,然後用蒸汽機驅車輛在鐵軌上走,這樣的車拉東西又快又多。可是這樣的鐵路拐小彎兒不行,需要走直線,這樣就需要從一些人家的地里走。」

Advertisement

知縣大人點點頭說:「這麼麻煩,要是人家不賣地的話就是有些麻煩。」

張知木說:「如果我們的鐵路開通了,就需要好多勞力,這樣的話,青壯災民也就可以安排一些了。我們再出手救助一下災民也是應該應份的。」其實,前一段時間,窯崗人已經研究好了,要救助這些災民,安排他們去西山泡子去開荒,陸祥不放心別人,親自跑去跟著盧炳義的堪測隊搞設計規劃。

不過,知縣大人明白了張知木是用這件事兒來換出手救助災民,所以他爽快的就答應了,說:「張東家修鐵路的事,利國利民,我們一定大力支持,我回去就下文書通告。修鐵路需要佔用的土地,按地價賠付。如有違抗者,以不尊王法治罰。」

張知木一看目的達到了,問:「我們秀容還能有多災民?」

「最五萬多。」

張知木問:「我們已經給你安排了不災民,怎麼還有這麼多?」

知縣大人說:「整個山西,就我們秀容糧食價最穩,這都是你們的功勞。所以我們這裏集中的災民就最多。」

張知木說:「這樣不行啊,我們安排了這些,就還會來更多的。你說大人怎麼辦?」

知縣大人低著頭說:「這些都是新災民,以前的災民已經死的差不多了。我也不知道啥時候是個頭啊。現在的這些災民都是以前家裏有點兒地和積蓄的,堅持到現在也都堅持不下去,跑出來了。再這樣我們山西人就要死絕了。」

張知木也很容,說:「大人幫我把這件事兒辦了,秀容的災民就給我們吧。」

知縣大人猛地抬起頭來問:「張東家,說的是真的,我沒聽錯。」

張知木說:「真的,我是這樣說的。」

知縣大人的眼淚差一點下來了說:「我是著頭皮又來找你的,說實話,你就是一個銅錢不拿,我都沒法怪你。你們窯崗人是儘力了。我代表那些災民謝謝您。」說完知縣大人沖張知木拱手施禮。

張知木連忙制止說:「大人不用客氣。我還有一事要問大人。我們從潼關得到的消息,孫傳庭正準備和李自決戰,我是不看好孫總督這次決戰。要是這次孫總督敗下來。潼關就很難守住,陝西也很難守住。下一個就會是我們山西,你們有沒有做啥打算。」

知縣大人嘆口氣說:「你看山西上下,有幾個考慮這事兒的。就說你捐出來的糧食到了災民手裏,也都是被他們一層皮。這都是公開的。有誰考慮那麼些?」

「大人,別人不考慮,我們自己要為自己考慮啊。」張知木說。

知縣大人說:「你們窯崗怕啥,你們有槍有人又有糧食。」

張知木說:「大人這不是小事兒,李自一來就會是鋪天蓋地的幾十萬人,不是平時小打小鬧的。你們秀容也要做準備啊。」

知縣大人長出了一口氣說:「闖賊來,大不了,秀容軍民與秀容一起和闖賊拼了。這樣也比現在強,我們連續幾年災害,可是朝廷還是來收糧款,這是往死里我們。我們上哪裏能收上來錢糧啊。」

張知木說:「大人有以死相拼的決心就行,到時候我們會儘力的支援你們。不過你們要早作準備啊。」

知縣大人說:「你放心吧。我看你還是把你們要佔那裏誰家的地先告訴我,我再看看用啥辦法幫你們把這事兒辦了。」

張知木趕出去讓楊玉琳把盧炳義先生請來,告訴楊玉琳一定讓盧先生把鐵路的線路圖拿過來。

一會兒,盧炳義帶著倆人,拿著圖紙過來了。

張知木把況說了一下,盧炳義一看有知縣大人出面幫著建鐵路,當然很高興。就連忙在桌子上鋪開圖紙,給知縣大人看。

這張圖紙是盧炳義的幾個學生帶著一隊人,花了很長時間畫的,從冶廠一直到牛頭山的圖紙,還有一部分用虛線畫到了大同、殺胡口。

知縣大人一看,說:「呵呵,你們好大的胃口啊,你們修完這些鐵路需要多鋼鐵啊。」

張知木說:「大人說的是,太費鋼鐵了,所以我們才要一段一段的修。我們先修的是冶廠到我們窯崗這裏的鐵路。如果從窯崗繞道走到冶廠需要三十多里地,可是修鐵路只要二十多里路,這省了多路,大人是知道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