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改變 第一百七十三章 山西總兵周遇吉

《改變》 第一百七十三章 山西總兵周遇吉

第一百七十三章山西總兵周遇吉

回到辦公室的張知木,鋪開圖紙,想儘快的把大發電機設計出來。所謂大,也不能超過十千瓦,因為蒸汽機的功率有限。現在讓張知木從理論上設計發電機是不現實的,前世只知道電機的原理,拆裝過電機。可是靠這些知識就想從理論上設計發電機完全是本不可能的。不過張知木覺得前人是在沒有任何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我已經學了這麼多理論了。應該比他們的基礎好吧,沒有確的計算,就把余量留大一點兒。假如設計的發電機功率為十千瓦,輸出電為直流220v的話,那麼電流就是45.45A,記的前世的11千瓦三相電機要用十平方的線,那麼我就留大一點,用十五平方的線。另外電工口訣「十下五、百上三中間取四」自己還記的。按每平方四安培算,也要11.36平方。所以取十五平方的線是足夠用的。為了減效應和安裝方便,採用五芯3平的銅線。直流電機的勵磁電流應該是電樞電流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取大一點按百分之三算,那就應該是1.36A,取個整數算1.5A採用0.5平的線就行。如果電按220v電流按1.5A算,勵磁線圈的電阻就是147Ω。這樣需要0.5平的銅線長度=147/(0.0175/0.5)=4200米。

至於電樞繞組電線的長度,張知木就算不出來了。不過據勵磁極的尺寸大小,再設計電樞的大小,然後據開槽的大小在看看要多長銅線。總之,一切都要探索著來了,在這裡沒有人可以給你指導,也沒有資料可查。反正先在不用管效率如何,也不用管本如何,就試著來吧。

Advertisement

不過有一個難點,就是如何通過調節勵磁電阻來控制輸出電,因為由於負載的不同,輸出電要有波,為了電的穩定,要通過調整勵磁電阻來實現,控制勵磁電流來實現,不過現在的手段實在是有限。

沒辦法,只有用蒸汽機調速的那種旋轉小錘的裝置來調整勵磁電阻。辦法就是,在發電機的輸出端並接一個小電機,小電機帶一對旋轉的小球,電機的電高時電機的轉速就快,電低時轉速就慢。而電機轉速快時,兩個旋轉的小球在離心力的帶下就抬得高一些,反之就低一些。帶塊就會調整一個可變電阻,這樣就會調整勵磁電流了。這個電阻就用銅線繞制。

張知木正在絞盡腦設計大發電機,本來想集中力,一下子就搞完。不然一被其他的事兒打,再回來要重新進狀態,很費勁兒。所以張知木就想最好別有事兒來。

可是事就是這樣,往往是怕啥來啥。

張知木和陳玉鋒歐鶴研究了一番山西總兵周遇吉,他們沒想到是周遇吉也惦記著他們呢。

衛兵過來傳報說:「有一個京城來的王公公和山西的總兵帶著一隊人馬來,說要見你。被我們攔在崗下。」

張知木一聽,這世上的事兒,怎麼就這麼巧,我們剛剛說到曹,曹就到。

「趕通知陳總,一起去接一下。」張知木吩咐到。

「已經通知了。」衛兵說完,張知木已經出了們,往崗下迎去。陳玉鋒、歐鶴正等著張知木,見張知木出來了,就一起向崗下走去。

陳玉鋒也覺得今天有些奇怪,「我看這人啊,真是不經念叨。我們剛剛說完這個周遇吉,周遇吉就到了。」

Advertisement

鶴一邊走一邊分析說:「他把王公公請出來,很可能是皇上派他們來的。弄不好,我要要出點了。」

說著話,幾個人已經來到崗下。

崗下的王公公和山西總兵周遇吉,已經下馬正一起指著窯崗的風車一邊看一邊談論著。他們後是四五十號人馬,明顯的能看出來,王公公帶的人都是錦;而另一些人都是黑。顯然這些人都是便便服出來的。

看到張知木等人迎下來,王公公首先發話了:「哎呦喂,你們窯崗的人也太厲害了。竟然攔著我們,那也不讓去。我在北京城也沒有幾個人敢攔著我的。」

張知木連忙說:「恕罪啊,王公公。我們的小地方的人,都是有眼無珠,不認識您,不然哪敢攔你那。不過這大冷的天,你不在京城福,到我們這苦寒之地找罪,您不是自找的嗎。」

「我啊,見不到你就是想你啊,沒辦法。」王公公嘎嘎一笑說:「你看凈開玩笑了,這有一位總兵大人我給你們介紹一下。這是新任山西總兵周遇吉周大人。」

周遇吉一山西富紳打扮,個子不高,但敦實壯碩,著黑段子棉襖外套羊羔皮的坎肩頭戴大皮帽子。一雙環眼連鬢的鬍鬚,更顯英武之氣。一看這就是一個久在軍旅的中的漢。尤其是他的眼神,不是久經沙場歷練放不出那種芒。

張知木連忙施禮說:「久聞周大人威名,您來山西是我們山西人的福分。」

周遇吉也忙著拱手說:「哪裡哪裡,我也是久聞張義士的大名。對你的所作所為,由衷地佩服。早就想能登門拜訪。我上任時路過潼關,潼關守備寧德將軍,對張義士更是推崇備至。對我說,要想守好山西,一定要的得到張義士的支持。」

Advertisement

王公公在旁邊說:「得啦,二位,互相恭維有都是時間。這大冷的天,張東家快給我們弄點兒熱乎的東西吃吧。你們窯崗的好酒可要給我喝個夠。」

張知木連忙和陳玉鋒把二位讓到崗上,張知木說:「我們直接進飯堂吧。一邊坐著等酒菜我們一邊聊天。」

王公公今天做主了,說:「周總兵,我看我們的衛兵,就都由張東家安排吧。我們的安全就給張東家,其實我們那點兒人,出去虎虎外人還行。在窯崗的啥用不頂。」

周總兵當然不會反對,「到了窯崗,就全聽窯崗安排。也讓這些平時覺得自己不含糊的傢伙開開眼。」

陳玉鋒出去了一下,安排劉雲接待這些衛兵們。這些衛兵們,平時跟著總兵和王公公,那是威風得很。可是這些人都不是傻瓜,他們知道,不管是蒙古騎兵還是滿清鐵騎都敗在了窯崗人的手下。

劉雲他們出面招待他們已經是很給他們面子了。

回到桌上的陳玉鋒,讓人順便帶進來了幾罈子酒。

看到這幾罈子酒,周遇吉和王公公眼睛都是一亮。

周遇吉咂著說:「這一路上,王公公不停地跟我說,窯崗的酒,喝多都不上頭。我這一路上就惦記著這酒。」

王公公顯然已經有點等不及了,不過他們還是知道輕重,說:「好了。們趕快的趁著沒喝酒,把正事兒說了。說完了我們好放開量的喝個痛快。」

周遇吉也是個爽快人,「那我就先說說。我今年十一月才接到朝廷的旨意,調我接許定國任山西總兵的。我率兵赴任時,得報,滿清七萬餘眾,已經破牆關,在中書省劫掠。我率騎兵趕到時,清軍已經被張義士和王公公率兵擊退。哎呀,我聽到信兒時,心裡是又高興又愧得慌。喜的是,清軍終於被擊退了,我黎民百姓能遭塗炭;愧的是我們那些堂堂的軍,竟然不如張東家這樣的商人。平時朝廷養著我們,可是真的有事時,竟然讓我們的百姓自己上陣。愧得慌啊。」

Advertisement

王公公接過話頭說:「張東家可不是一般的商人。打退了清軍,他都不去追擊逃跑清軍,把立功的機會留給我。他自己卻打掃完戰場就悄悄的撤退了。」

張知木知道,王公公是明白了,他把王公公打發走,自己卻乘機去接收清軍留下的東西,為這事王公公心裡有點兒不平衡。張知木裝糊塗說:「王公公這次是立下大功了。一定得到皇上的重賞吧?」

「那是啊,不然就對不起張東家了。」王公公苦笑著說。

周遇吉聽出來了,這兩人之間一定有不。他也知道這些不是他一個小小的總兵參合得了的。他只好自顧自的往下說:「我到了山西后,一看,不怪許定國帶著的軍兵到了沁水就一夜潰散。那都是些啥兵啊,都是一些老弱病殘。能走到那裡就不錯了。我上任之後,淘汰老弱殘兵,修繕兵,加強練兵,積級備戰。可是我也發現,我們的軍兵長期缺糧,力恢復要一段時間,軍兵訓練更需要一段時間。可是黃河對岸陝西的局勢越來越危險,我們和陝西之間的黃河有一千多里,冬天黃河一封凍,闖賊可以選任何一點過河。所以我向朝廷請求增兵。可是朝廷兵沒派來,卻把王公公派來了。」

王公公接過話說:「朝廷現在哪裡有兵可派啊。所以皇上就讓我親自來一趟,向張東家求援來了。」

張知木苦笑了一聲說:「向我求援來了?你們來的時候都看到了,小小的窯崗到是搭的棚子。這一下子就是來了好幾萬人。上次王公公一定以為你走後,我從清軍那裡得了多東西吧?我告訴你,我們得的最多的是他們沒帶走的人。如果我們不管他們,冰天雪的這些人非凍死不可。所以我就都帶了回來。」

王公公笑著說:「張東家別誤會。皇上是覺得你們窯崗能用最的兵力打勝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你們有火槍。這次皇上派我過來,一是給周總兵押運一些銀子,另外皇上覺得我們合作過,非常悉,想讓我跟你講一講,看能不能從你們這裡買一些火槍。這樣的話,不用給周總兵派兵,他們現有的軍兵能配上一些火槍的話,他們的戰鬥力就會大幅度的提高了。」

「臨到任前,我到了潼關一趟,我也看到了你們給寧德將軍的火槍,寧德一再講,有了火槍,潼關固若金湯。我也看到火槍的威力。更主要的是,你們只用很的人,拿著這火槍把蒙古騎兵和滿清鐵騎都打敗了。這除了說明你們窯崗人能征善戰,也說明了火槍的威力。」周總兵話說的很嚴謹,本不象他猛然間給人的印象。張知木由此斷定,此人是一個會用腦子打仗的人,絕對不是一個莽夫。

可能是怕張知木拒絕,沒等張知木說話,王公公就說了:「張東家,皇上知道這火槍製作不易,你送給工部的火槍樣子后,他們一直在仿製。可是製作一把槍,花費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所以皇上說了,火槍的事,一定不能讓您陪著。我看就按你給大同姜總兵的價格行嗎?」

張知木見他們這麼說,知道他們來之前,已經把自己和大同、潼關的聯繫都了解得很清。看來錦衛的效率還是很高的。就連自己和大同的生意都一清二楚。

張知木說:「不瞞二位說,我和姜總兵的生意,我是略有虧損的。就象王公公說的,製作一個火槍的的槍筒實在是太費勁。而且這也是沒有別的辦法的事兒,只能一點一點兒磨。可是我為什麼還是賣給他了呢。是因為,姜總兵有了火槍,就能穩固的守衛北方邊界,我們就有了安全。所以就是再賠,也要做這單生意。」

周總兵見有門兒,接過話說:「張義士,我覺得我們山西目前的況是西邊的危險比北邊的還要危急。如果可能我們也想先買一千隻火槍。」

王公公又搶著說:「銀子的事兒,你別擔心,這次皇上給周總兵撥了一些銀子,山西總兵衙門還有一些存銀,另外抄沒徐定國家的銀子也不。這次都留給周總兵。」

周總兵接著說:「其實我們山西總兵衙門也有自己的一些收來源。如果可以的話,我們也可象大同的姜總兵一樣,用資換火槍。我們那裡沒有銅,可是有大量的煤炭。」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