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改變 第一百七十一章 電的計量

《改變》 第一百七十一章 電的計量

第一百七十一章電的計量

李迪見張知木終於配製完電解,長出了一口氣,問:「張總,這回我們可以製作電池了吧?」

張知木搖搖頭說:「還有最後一樣重要的東西,電池隔板沒做。」

楊昌嘆口氣說:「哎呀,張總你能不能把需要的東西一下子都講出來,我們好有個數。」

張知木笑了說:「一下子都說出來就把你們都嚇住。這樣慢慢地多好,就剩下電池隔板,電池隔板做完就真完了。」

張知木又開始指揮這幾個人,開始製作電池隔板:

首先測試一下石棉的能,看看手裏的石棉適不適合做隔板。張知木拿出一些石棉裏,放到濃硫酸里,用玻璃棒把石棉都按在濃硫酸里,等了一會兒,再拿出來,用清水洗凈。張知木一看,經酸洗的石棉除了更乾淨之外,沒有任何變化。就對李迪他們說:「我們的這種石棉適合製作電池隔板,因為他們和硫酸不反應。大家記住,不是所有的石棉都適合做電池隔板。」

張知木用石棉織的布,剪和電池極板大小差不多,略微比電池板大一點,和電池單元槽的長寬一樣大小,然後酸洗再用水洗凈。又用酸洗後用水洗凈的碎石棉在水裏攪渾濁,撐著石棉布用抄紙的辦法,一遍一遍的,在石棉布上抄上厚厚的一層。

李迪問張知木:「這石棉為啥要用硫酸洗一遍?」

張知木最喜歡大家提出問,他回答:「因為石棉裏有不雜質,用酸洗一下,硫酸就把那些雜質溶解掉了。我們用水洗凈,石棉就乾淨多了。」

做完示範,張知木讓李迪他們自己照著做。臨走的時候,張知木告訴李迪,讓他們做一千張這樣的石棉布,做完后都放在晾乾。等著我們的電池殼子燒好,就可以製作電池了。

Advertisement

晚飯後,張知木正在書房裏畫圖,小虎又過來纏著張知木,問:「舅舅,你總是畫圖,今天又是畫的啥東西?」

張知木耐心的說:「舅舅在畫一個電鈴,這個電鈴,只要一通電,馬上就會響。」

張知木考慮到,這幾天李迪、楊昌他們跟著搞電的幾個人,都有點兒提不起神,因為他們覺得搞電太枯燥了,所以張知木覺得必須先弄點兒簡單的,讓他們能看得到的東西,以提高他們的興趣。這個電鈴就是一個很簡單,又能發出聲響的東西。電鈴是張知木小的時候就做過的玩,這次用上了。

其實電鈴的原理很簡單,用一個電池鐵,這個電池鐵可以用銅線纏著一摞矽鋼片製作,通電時,電磁鐵有電流通過,產生了磁,把一個小錘下方的彈片吸過來,使小錘打擊鈴鐺發出聲音,同時電路斷開,電磁鐵失去了磁,小錘又被彈回,電路閉合,不斷重複,電鈴便發出連續擊打聲。

小虎問:「你做的電鈴我能玩兒嗎?」

張知木說:「當然能玩兒,我做好后,第一個讓你玩個夠。」

張知木設計的第二種東西,就不是玩的了,他要設計最簡單的電報,他深知這東西的意義。他也要用這種小鈴作為信號指示用,用它來響應電報的滴滴答答,只是鈴的工作方式不在是連續響而是一次通斷響一次。

為了做試驗,張知木還要做一些標準的電阻、電容。

由於銅的電阻率是0.0175Ω.mm2/m

那麼用直徑0.5mm的銅線製作1Ω的電阻,需要銅線長度為(1x0.25x0.25x3.1415926)/0.0175=11.22米

10Ω的銅線長為112.2米

Advertisement

100Ω為1122米。

為了以後需要,每一種電阻張知木都領著幾個人製作了十幾個,屋子裏堆了一堆電阻元件。

電容就只能利用現有的條件,用銅箔來製作。在兩張銅箔上分別焊上兩兒導線,銅箔之間墊上一層絕緣紙,在外面又墊上一層絕緣紙。然後地卷在一起,用線繩紮。為了使用方便,將電容又放進一個竹筒里。這樣的電容,一共做了十隻。

耐心的等了幾天,缸窯那邊才把帶著溫乎氣的電池殼子給送過來。張知木也知道這燒窯是不能急的事兒,能給這麼快的就燒出來,完全是缸窯那邊知道是張知木要的東西,他們一刻也不敢耽誤。

李迪和楊昌等的比張知木還急,見到電池殼子終於等到了,都迫不及待的要製作電池。

張知木不放心別人,他自己親自手組裝第一個電池。

首先將電池極板放進電池槽子裏,再將一摞抄了很多細石棉纖維的石棉片實,放進電池極板的之間,將兩個極板,把極板串接好。檢查無誤,在電池槽子裏倒進配置好的電解

李迪一看都好了,問:「是不是這樣就行了?」

張知木說:「沒有,還沒充電呢。」

李迪、楊昌等人都「唉」的一聲,李迪說:「張總,快點說,還有啥沒做的吧,我們真的等不及了。」

張知木笑著說:「最後一件事兒,是充電,沒有電電池也沒有用。」

張知木把發電機的輸出端,並接上幾個電容,因為他知道,所謂的直流電機其實是一些連續的正脈衝。如果不接電容,脈衝的底幅值期間,電池電高於輸端,電池就會放電。說以必須用電容平直流電

接好電容后,通過一個開關兒,將電池的正極串接兩個100Ω的電阻,接到發電機的正極上,電池的負極接到發電機的負極上。

Advertisement

據上次手搖發電機的打火況判斷,張知木估計,這個電機的電應該不會太高,也就是一百伏左右,因為他見過太多的二百二十伏打火的況。所以串兩個電阻做限流用。

張知木出去讓李雲鶴再找幾個強力壯的壯漢,讓他們過來幫著用手搖來驅發電機發電。

等發電機被搖起來了一會後,張知木將開關合上,開始給電池充電。

剛來的幾個壯漢,一直覺得自己的力很大,說這麼個小東西用不著這麼多人,有兩個人換著就夠用。張知木笑笑說:「等一會你們在看看怎麼樣。」

幾個壯漢流開始搖發電機,使發電機一直保持很高的速度轉,張知木觀察了一下,發現電池正極有些變,負極出現海綿狀鉛灰。張知木知道這是充電的結果,正極已經出現氧化鉛,負極出現金屬鉛。

幾個壯漢搖了一陣就再也沒有剛開始時的那種自信了,每個搖完的人都開始汗。等快到中午時,張知木斷開開關,取下一個100Ω的電阻繼續發電充電。充電過程一直用了一天時間。

結束充電后,張知木知道這個電池的開路電會遠遠高出十二伏,馬上帶上負載之後也會略高出十二伏,沒有別的手段,只能參照這個電來確定電標準。

張知木將一個製作好的電流表的輸端,串上了十個100歐姆電阻,將表的指針調到零的位置然後,用表量六組單元電池,將指針的位置做一個標記,張知木修正一下,認為這個位置為12.5伏的位置。然後分別量出一個單元電池、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單元電池電,並標出指針的位置。並參照這些位置,分別確定了12伏、2伏、4伏、6伏、8伏的標記位置。

Advertisement

校驗好電表后,分別串聯不同阻值的電阻,標記好另一塊電流表。

等電表和電流表都校驗好了之後,張知木又把發電機輸出端接上一百歐姆電阻讓人搖到發電機的極限,測量電為120伏,電流為1.2安培左右。看來自己的電表和電流表標定的還是基本準確的。因為這三個數字,符合歐姆定律。這個發電機功率也就是150W左右,是小了一點,不過以後就可以做更大的。

李迪、楊昌等人一看就是非常認真的人,他們把張知木做的每一步,都用筆認真的做記錄。這一點讓張知木很欣,有這樣的態度就沒有學不好的東西。

張知木說:「下面讓你們見識一下,電這東西的用。」張知木將製作好的一個電鈴,接在電池上。合上開關前張知木說:「小心了各位,別嚇著。」然後迅速的將開關合上,電鈴「叮叮」的響了起來。

大家一下子就圍到,電鈴旁邊,不住說:「張總,給我們講講的這裏的道理吧。」

張知木說:「好吧,我就給你們說說,電鈴為啥會響。」

大家聽完張知木的講解,才知道這神的電鈴,其實一點都不神。張知木又調整調整小錘擊打鈴鐺的角度,在合上開關的時候,電鈴的聲音好聽多了。張知木說:「我們用手敲鈴的角度力度不同,鈴的聲音也不同。電鈴也是一個道理。」

的電終於讓這幾位明朝用電的「先驅」們,嘗到了一點甜頭。

張知木一再告訴大家,一定要注意用電安全,否則的話容易被電傷了。好在現在的電還不是太高,早一點提醒大家,讓他們一開始就要有安全意識。

張知木說:「這個玩兒的東西,只能讓我們對電有點兒直觀的認識。我們現在做一個電報試驗,這個東西會對我們未來的工作生活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剛剛對電鈴不在到神的幾個人,又被張知木的話把胃口吊了上來。

張知木又拿出來一個電鈴,不過這個電鈴通電時,小錘被電磁鐵吸得打到鈴鐺上后,電流不會被斷開,也就是說不會進行連續不斷地通斷。而是電通了小錘就打在鈴上,電斷了小錘就離開鈴。張知木用一個彈銅片和一個連接點,代替開關兒。這是張知木跟據在電視里看到的那種發報按鍵做出來的一個東西。不過,當張知木按一下按鍵,小錘真的就打一下小鈴。張知木學著過去發報的節奏,長長短短的不斷的按鍵,小錘也不斷的叮叮噹噹發出兩種不同的聲音。

張知木知道電報功了。

等這李迪他們幾位,每人都按過幾次發報按鍵,已經不再有興趣了。張知木說:「大家過來,我給你們講一講怎麼用這個東西發電報。要想把電報發出去,對方收到后能明白。那麼我們要制定以下規則。」張知木想起了最簡單也是最常用的莫爾斯碼。

張知木給他們講了莫爾斯碼的規則,莫爾斯碼由點(.)、劃(-)兩種符號按以下原則組

1,一點為一基本信號單位,每一劃的時間長度相當於3點的時間長度。

2,在一個字母或數字,各點、各劃之間的間隔應為兩點的長度。

3,字母(數字)與字母(數字)之間的間隔為7點的長度。

用0代表點(.)用1代表劃(-)。

張知木又把0到9的阿拉伯數字,用四個點或劃來進行了編碼。

0---0000

1---0001

2---0010

3---0011

4---0100

5---0101

6---0110

7---0111

8---1000

9---1001

張知木告訴李迪他們,以後要用4個阿拉伯數字代表一個漢字。

張知木參照以前跟李治編寫好的漢字編碼。寫了一大串阿拉伯數字后,對李東和楊昌說:「我們做一個實驗,你們將這電鈴送到另一個房間,我在這邊,用按鍵把零和一給你們發過去,你們用鉛筆記下來,每四個數字一組,然後給報部的李主任送去。」

等李迪等人把電鈴扯著線兒,拉到另一個房間。張知木就在大明朝第一次「叮叮噹噹」的發了一份電報。」

儘管張知木的手法還很笨拙,可是李迪他們到底是接到這份電報。他們真的派人把這封電報給李治送了過去。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