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改變 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治回家

《改變》 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治回家

第一百四十八章李治回家

由於這一帶正鬧兵荒,路上行人很,張知木的大隊人馬一路行進的還是很順利。從河間到衡水走了兩天。到衡水時已經是太偏西了。張知木問李治,你是今天進城回家還是明天進城,我是決定明天再衡水休息一天,後天早晨啟程。

李治知道這是給他留出的一天時間,大隊人馬停留一天,張知木是給了他極大的面子了。

李治說:「張總也到衡水休息一天吧。明天我想請張總和各位一起吃頓飯,也見見我的家人。」

張知木問:「需不需要我請請老爺,給您長長臉啊!」

李治笑了,說:「有張總給長臉,啥都不用了。」

張知木對陳玉鋒說:「隊伍就給劉雲他們吧,我們進城去給李治壯壯聲勢。」

這次李菁和李治都把他們的人帶進城去。李治找了一家衡水最大的客店,把大家安排住下了。

李治對張知木說:「張總你的馬車我要用一下。」

張知木說:「這樣事兒就不用問了,到你家了,你就說了算。」說完,張知木指著一個箱子說:「這是二百兩銀子,你把家裡的事兒都安排一下。別給窯崗丟人。銀子不夠用,你再說話。」

李治說:「放心,張總這樣抬舉我,家裡的事兒一定辦好。」

李菁親自給了張壯門面,他帶著一隊騎兵在前面開路。李治的兩輛四馬車,讓整個衡水都震驚了。

李治也是心難以平靜,他走的時候借的不銀子,不知道家裡是如何應對的。

李治一路上心緒不寧的,一隊人馬就到了自己家的門前。李治十分悉的這個大門裡的人,聽外面人歡馬的,就把大門打開了。大門裡的人一看,有一隊人馬停在了自己的門前,還有兩輛十分氣派的四馬車也停在自己的門前,十分的吃驚。有士兵過去,把那輛玻璃馬車的們一打開,車裡先是探出了一個頭來,然後一個著華麗的人,從車裡下來了。等車裡的人下車站穩以後。從門裡出來的那個人,一看,驚得張的大大的,下都合不攏了。

Advertisement

李治一看這個人,他認識,就是借李治銀子的人,名魯東。

李治見是他在這,連忙上前施禮說:「魯東家,一向可好啊。您今天怎麼在這裡啊。」

這個魯東家嘎,一下子不知道怎麼說了,李治忙說:「哎呀,別站在這了,我們好久沒見,屋裡說話吧。」

說著,李治就把這魯東家往院里讓。這時,這位魯東家更是不敢說了,直往後退。憋了臉通紅的魯東家,終於說出了一句話:「李治,你,你不是被土匪給殺了嗎?怎麼又回來了。」

李治笑了說:「哎呦,看你嚇的,以為我是鬼吧。不是。我被窯崗的張東家給救了,這些年一直跟著他走南闖北的,風裡來雨里去的,也沒顧上回到家來。就把借你的銀子給耽誤了。魯東家一定要恕罪啊。銀子的利息我一定給您還上。」

這個魯東家以前也是衡水的大戶,不然他也不會往外借銀子。這時候已經鎮定下來,說:「你的銀子早就還完了,是用你這套宅子頂的。這裡現在是我的了。」

儘管李治心裡有準備,可是聽了臉還是一變。這個魯東家,看到李治這張滲人的臉和那種能殺人的眼神,心想這哪還是那個李治啊,簡直是魔鬼回來了。

李治定了定神問:「我的家人現在在哪裡?」

「在這后兩趟街,有一小院子就是。」魯東家說話時,不敢看李治的眼神,低著頭說。

李治沒說話,轉想上車,可是耳邊聽到一個有些怯怯聲音喊:「爸爸。」

這聲音讓李治渾,李治抬頭順著聲看去,是一個十幾歲的男孩,這個男孩方才還是怯生生的,試探著了一聲。見李治抬頭看他時,他完全看清了這個人就是他自己的父親,他止不住大喊:「爸爸,我是李東強啊。」

Advertisement

李治也看出來這個男孩子就是自己的兒子李東強。父子兩分開眾人擁抱在一起,大哭不止。周圍的人,也都認出來了李治。跟著抹眼淚。

李治走的時候,這孩子七八歲,現在長大了。他和別的孩子一起,聽到這邊有熱鬧,就一起過來了。可是他越看這個人越覺得像自己的父親。當李治問魯東家的話時,這孩子就認定這人一定是自己的父親了。但是他一直沒看清李治的臉,當他看見李治要上車,就試著喊了一聲:「爸爸」。

當李治轉過看向他時,孩子就確認這人就是自己的父親了。等父子二人相擁著哭了一陣后,孩子說,家裡接到土匪要贖人的信兒后,母親想把這個宅子賣了,好去贖人。沒想到這個魯東家聽到消息,先把這個宅子封住了。不準賣宅子,他說這個宅子因為李治借銀子,已經抵押給他了。所以看著別人把自己的親人贖回來了,這母子三人只能是無奈的哭一團。李治走時家裡還有一個小兒。

等魯東家把這座宅子折銀子,扣除李治借的銀子就所剩不多了。在親友的幫助下,在後面買了一小房子住下了。這孤兒寡母的日子可以想象過的多麼艱難,好在有親友的幫助,總算過來了。

李治見李菁下馬陪在邊,對兒子說:「這是你李叔叔。」

孩子沒想到,方才讓他們這些夥伴們羨慕不已,騎著高頭大馬威風八面的人,竟然是爸爸一起的,還可以叔叔,孩子就了一聲:「叔叔。」

李菁說:「好孩子,這聲叔叔不能白。」說著掏出了一把鑲寶石的蒙古短刀。李治知道這把刀的價值不菲,說:「唉,你給孩子這麼貴重的東西幹啥?」

Advertisement

李菁說:「這東西就是我們的孩子該用的。」

孩子拿著這把短刀,自然是高興萬分,旁邊的小夥伴兒不敢過來,但是羨慕的眼睛都差點掉出來。

李治說:「兒子,上車,咱回家。」

這李東強,見能上這樣的馬車,高興壞了,上了馬車就到看到。使勁的在車上用屁顛著的沙發。車外面的孩子們,過玻璃可以看見李治父子兩人,父子二人也可以看到外面的人。

這一刻,李治覺得自己特別有面子。在車上兒子問李治:「爸爸,你現在是大了嗎?」

李治說:「不大,可是管的事兒不。以後你就知道了,你爸爸現在管的事兒太重要了。」

一行人來到李治現在的家門前。李治的夫人和人正在屋裡,聽見外面有人馬聲,剛剛開門出來。李東強跳下馬車,就衝進院里喊:「媽媽,媽媽,爸爸回來了。」

李治的夫人,一下子沒反應過來。當他看見一華服的李治進院時,一下子就倚在門上,差一點沒摔倒。李夫人對兒說:「快爸爸。」

可是李治走的時候兒還小,對自己的爸爸沒有印象,對突然出現的爸爸,一下子不出口。現在兒已經六七歲了。李治過去,抱起穿了一不太合服的人,眼淚長流。

李菁過來說:「嫂子,我們李主任一直惦記著家裡的孩子和您,可是李主任管理的事兒,都是很重要的軍機大事,他一直離不開,這次我們在河間把清軍打跑了。這才有機會回來看看你們。」

李治夫人也是個大戶人家的子,讀過一些書。他不知道李治究竟做了多大的,但是看到李治這麼大的排場回家,知道,李治是有大出息了。

Advertisement

李夫人連忙請大家進屋裡坐。屋裡雖然很小,可是收拾得很乾凈。

李菁讓人把李治帶回來的東西都抬進來了,李夫人讓把東西抬到另外的西屋,東屋坐了人就顯得太小了。

還沒等李治和家人好好說一會兒話呢,李治的親友們聽到李治回來的消息,都過來看他了。

李菁見人多了,即起告辭了。李治送出門來,李菁說:「衛兵我給你留下幾名,到時候我會安排他們換崗吃飯,你就別管外面的事兒了,玻璃馬車留給你。」李菁又附在李治耳邊說:「我就當心你今晚累壞了。」

說完李菁迅速的大笑著離開了李治,李治也只能用手指點李菁說:「你小子等著我。」

在客店裡,大家都好好的洗漱一下。張知木見李菁回來了,就對他說:「李菁去問問,這衡水有啥好吃的地方,我們好長時間沒好好吃一頓飯了,今天找一個好地方,我們去好好地喝一頓酒。」

這天晚上,李治也是找了一個酒樓將親朋好友都請來好好地喝一頓,席間李治就將他跟著張知木走南闖北的事兒說了一遍,當然沒說他在牛頭山落草這一段兒。

親友們對他免不了的是一頓埋怨,說他既然得救了,就該早點給家裡來個信息。李治也是一直點頭說是。

當然,李治夫婦也是幾年未見,一番親熱就把一切怨恨都化解了。最後決定,等明年天暖和了,一家都要去窯崗一起住。其實張知木這次就告訴李治,不行的話,就把家人都帶走。可是李治知道這一路上人員太多,又是天寒地凍的,諸多不便。所以他承諾,天一暖和,就派人回來接娘幾個。

李治告訴他們,在窯崗孩子們都可以上最好的學校,每天吃的都有葷菜。家裡還有自來水、衛生間。當然這些事兒,都需要李治一件一件的耐心解釋。其實能這樣的給家人解釋這些,李治也覺得十分幸福的事兒。

第二天,按照李治的要求,張知木等人,一起來到李治的家來看看。由於李治比張知木年長幾歲,張知木管李治夫人嫂子。

張知木說:「李治這幾年太忙了,沒時間回來,你別怪他。嫂子要怪就怪我。李治可是常念著家裡。」

當然,應邀張知木等人一起出席了李治招待親友的宴會。張知木給李治的所有親友都敬了酒,謝他們在李治不在家時,對李治家人的照顧。

李治是一個大家庭,在衡水有很多親友。他們知道張知木是一個大財主,可是沒想到張知木能這樣和藹可親。因為李治不管怎麼說,終究是一個手下的人,張知木能這樣的對待他,給足他的面子。說明了李治也是混的不錯,也都對李治另眼相待了。

等張知木他們的隊伍啟程時。李治的全家和他很多親友都來送行。這些親友知道李治他們這次的回來很大的隊伍,就在城外紮營。但是沒想到,這支隊伍會是這麼樣的長。

當然,李治一家是揮淚而別。李治離家太久,回來又匆匆而去。讓家裡的母子很是不舍。李治咬咬牙就上馬車走了。

送行的親友們,很是羨慕李治。對李夫人說,等著福吧,你看這多人的隊伍,李治能有一輛四馬車坐,那是不小的啊。

李夫人聽大家說的,也跟著暈乎乎的。

誰然今年是閏十一月,可是在閏十一月里的天氣還是很冷的。

由於路上有雪,張知木一行的商隊每天快的時候也就能行進五六十里的路程,好在所有人的保暖措施都很好,還沒發生嚴重凍傷的現象。那二百多個人,張知木特意照顧了一下,把他們分別安排在拉貨的馬車上,這樣們就沒有一個掉隊的。好在除了天氣寒冷之外,一路上還沒有別的麻煩。他們出了衡水到真定,西行到盂縣,再到曲縣時,已經走十幾天。到了曲,張知木等人算是鬆了一口氣。張知木和陳玉鋒等人一商量,還有兩天的路程,應該給家裡送個信了。

陳玉鋒說:「讓李菁他們先走吧。家裡不知道要忙啥樣呢。」

窯崗這邊的確是忙的不可開。每次有商隊回來,孩子們是最高興的,因為這就是他們的節日。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