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改變 第一百一十九章 總兵買槍

《改變》 第一百一十九章 總兵買槍

第一百一十九章總兵**

姜總兵又把張知木帶到了室,二人坐下后,姜總兵說:「張賢弟,上次你說的張家口的范永斗等人以糧資敵的事兒,我已上報兵部說,此事現在雖無確鑿證據,但事關重大,涉及朝廷的安危,不得不報,朝廷能夠徹查。」

張知木一聽,心說「好,再有李公公那邊傳給朝廷的消息,這范永斗之事就好辦了。朝廷的東西廠還是有一定的能力的,一定會把此事弄清楚。」

「大人做的對,此事兵部會報給皇上,皇上一定會派錦衛去調查。不過這一圈下來會用很長時間。我們也不能完全死等他們,您還是安排自己的心人去調查此事。過幾天我倒張家口后再了解一下這件事。」張知木說。

「對,我們自己要理這事。」姜總兵又問,「還有一事我要問一問你,上次張家口那批糧食丟了,是不是賢弟你們做的?」

「不是。我也聽說了此事,不過不是我們做的,我現在還沒有這個實力和他們直接對抗。這些人基深的很,朝廷上下都有很多他們的人。我也是聽說了發生此事,才把家裏能帶的人都帶上了,就怕路上出事。」張知木直接否認了這事與自己有關。

「此事十分的蹊蹺,不知道誰還有如此手段把此事做的天。」姜總兵說。

「我也覺得這是一位很有謀略的高手所為。」張知木說。

「好了不管他們了。我這還有一個棘手的事兒,要跟你說呢。」姜總兵說話時看著張知木,覺有些為難。

張知木心裏也是一提,心想難道還有比糧食更為難得事兒,說:「有事大人儘管講。」

「唉,說起來可笑。我們代王的一個王子,聽說你有一輛玻璃馬車,傳過話來來,讓我幫忙,讓我一定把玻璃馬車弄到手。你說說,這是什麼事兒啊。」姜總兵攤開兩手說。

Advertisement

張知木聽這話,呵呵一笑,說:「其實玻璃馬車也沒什麼了不起的。不過他們說的弄到手是啥意思?」

「唉。他們就是說,不管用啥辦法。他們一定要這馬車。」姜總兵說。

「不給就可以搶了是不是,總兵大人?」張知木很不快。

「不會不會,張賢弟是我們的恩人啊。不過哪些王爺我們也是惹不起的,你若是不給他們,不知道這些人會做出啥事兒。在這裏他們比皇上還厲害。我這個總兵也是人家的奴才啊。」姜總兵說。

「我說大人啊,你這邊關守的窩囊啊。」張知木說。

「沒辦法,天下是他們的天下。我們不管當多大都是奴才。」姜總兵道。

「馬車我不會給他們,他們若想要的話,只能是搶去。」張知木說。

「好了別為這事兒氣了。好在過幾天你就走了,我們不說這事兒了,還有正事兒要說呢。」姜總兵說。

張知木也靜了靜,準備聽姜總兵還說什麼。

「你上次給我們的工匠們講完課以後。我們的那些工匠們已經在抓時間仿製那些武。那些**弓弩雷他們都已經會做了。可是火槍他們做不了,主要是那個槍管兒和點火的彈簧他們做不了。」姜總兵說。

張知木知道,雖明朝時火已經建制的裝備軍隊了。可是他們的製作工藝還是很落後,往往鑽一個火銃的槍管要花兩個月的時間,因為那時鑽頭的鋼不行,鑽一點就不行了。他們的鋼材材質也不行,所以也做不出來彈簧。

李雲鶴他們***管的工藝已有了很大的改進。現在是直接鍛造出鋼棒,鋼棒車圓之後,再鑽孔。以前用車床鑽孔,現在用專門的鑽床鑽孔,最後在將圓孔衝到火槍需要的口徑。由於現在鋼的材質好多了,槍管壁也比以前薄了許多。更主要的是,加工效率要高的太多了。當然這種工藝,張知木是不會講給姜總兵的那些工匠的。其實講了他們也沒用,他們沒有車床。

Advertisement

「歐,大人是說你們沒有仿製火槍的能力。」張知木接過話說。

「是啊,那些工匠們說,就是使大力氣勉強一兩月弄出一個,也不知道好不好用。所以我還要跟你商量,你們能不能為我們多造一些火槍,我們花銀子買。」姜總兵說。

張知木知道軍火是最掙錢的,何況給他們****,他們還會去抵擋住北邊的蒙古人和滿清,但是話從張知木裏出來卻是這樣的,「大人啊。我們這次南下,早就回到窯崗了。為啥到現在才北上到這裏,其實等的就是製造這火槍。這個槍管實在是太難製造了。就是製造出來,不合格的也很多。每隻槍管造出來之後,都要用比火槍子多幾倍的**炸一次,沒炸裂的才算合格個。做一支槍管費工費時那就不用說了。而且這槍管兒不同於火銃,非得用最好的鋼不可。」

姜總兵說:「張賢弟,你說的這些,我那些工匠們都跟我說了。我以死相他們,他們也說實在造不出來。所以只能請你幫忙了。不過你放心,我們銀子不缺。只是我怕時間不等人,那些滿清騎兵不知打啥時候就打過來了。」

張知木說:「對對,堅決不能讓他們打過來。我回去后馬上就多找一些工人,馬上培訓,擴大生產規模。可是工人不是馬上就能頂用啊。大人能不能說說,你們一年大概能用多只火槍?大人每支槍能出多銀子,我看看我能不能做下來。」

「你不知道,那些訓練完的小崽子們,怎麼跟我說的。他們說,就憑他們那二百隻火槍,只要子彈足的話。他們就敢守大同城。我也知道這火槍的威力。我想最好能有一萬隻火槍,這樣戰力也會遠超現在的十萬兵。沒有這麼多,先弄一千隻也行。這價錢麼,我出一千伍佰兩一隻,你看能不能做下來。不行就再加。」姜總兵心裏非常擔心張知木做不下來。

Advertisement

張知木聽完,面無表,沒吱聲。可是心裏再算著,如果按姜總兵的說法,一萬隻槍就是一千五百萬兩銀子。那是不可能的,大明朝十年也拿不出這麼些銀子,就是一千支槍也是一百五十萬兩銀子,姜總兵也是拿不出來的。他一定有啥變通的辦法,我還要看看他葫蘆里到底賣的是啥葯。

張知木說:「大人,如果批量生產火槍的話,本會降下來一些,我算了一下,如果銀子足的話,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批量進貨,那麼就可以省下一些銀子。有一千兩一隻就能下來,用不了一千五百兩。不過即使這樣,一千隻也要一百萬兩銀子。大明朝每年太常庫的進項也就是幾百萬兩,每年九邊泳的銀子一共也就是三四百萬兩,您一下子能拿出來這麼些銀子嗎?」

「哈哈,張賢弟你有所不知,朝廷是每年都有銀子撥下來,而每個邊關當家的總兵也不會把當年的銀子都花乾淨。如果那樣,這整個邊關這麼大,如果哪裏出了問題需要銀子就沒辦法了。所以每個總兵每年都會攢下一些,而且邊關也有一些進項,所以這點銀子不是問題。另外我們這裏還有銅冶廠,如果可以的話,我可以按市場價的七折給你銅頂替銀子,這樣的話就更沒問題了。」姜總兵解釋說。其實,姜瓖做大同總兵時,在鑄錢的事兒上做了不手腳,賺了大量的銀子。朝廷沒銀子,是他們收不上來銀子。他們始終對那些平民百姓使力氣,弄得民不聊生,也收不到多銀子。

張知木知道大同的銅還是很有名的,而自己回去就要搞電了,將來搞線膛槍,也需要用銅做彈殼,這銅的用量會很大。所以他說:「大人,我看這樣也行。我先按一千支槍給你準備。按一千兩銀子一隻算,那就是一百萬兩銀子。你給我一半兒銅,一半兒銀子就行。」

Advertisement

姜總兵說:「好,那就更沒問題了。你回去就馬上給我造槍,我現在著急啊。」

張知木心想,就憑這一單生意,我就可以重新建一座像樣的機械加工廠。我們的蒸汽機造好后,機械製造的效率會有極大的提高,那時我就可以製造線膛槍了。

聽姜總兵說他著急,張知木說:「大人如果實在著急的話,我們從張家口回來時,可以再給大人留下五百隻火槍,這些火槍也都是新造出來的,基本上沒怎麼用過。」

「哪裏話,張賢弟給自己的弟兄配的槍那一定都是好槍。如果你能把槍給我留下那就太好了,我就可以用這些槍先訓練士兵了。你也可以把銀子或者銅帶回去。」姜總兵說。

最後兩人商定,回程時,張知木留下槍,帶回去一半兒銅和一半兒銀子。每支槍配一百發實心彈和一百發霰彈,子彈的價錢是一兩銀子十發子彈。回程時張知木可以在姜總兵這買一批黑**,用來裝子彈。

定完這事兒,姜總兵又定了五百輛鋼簧馬車,每輛車按三百五十兩銀子,一共是十七萬五千兩銀子,也是一半兒銅一半兒銀子。給他送完糧食時先留下二百輛鋼簧馬車。他說行軍作戰這馬車能頂大用

張知木知道自己做了一筆大買賣。沒想到一個總兵竟然能拿出這麼多銀子。可是大明朝太常庫常常告空。原來是廟窮和尚不窮啊。

張知木和姜總兵談完后,就回答大堂。大堂里的陳玉鋒和楊玉琳等得都不耐煩了,茶水已經換了幾遍。姜總兵首先說:「對不住了,我實在是有要事跟張賢弟談,冷落二位了。」

陳玉鋒也客氣一下說:「哪裏哪裏,我和楊玉琳正好在這喝喝茶。」

楊玉琳一看二人的神就知道大事兒已經談完,馬上起,拿出兩面裝潢的鏡子,給姜總兵説:「送兩面鏡子給夫人梳妝用。」

姜總兵忙客氣下,接過來一看,和所有第一次看到鏡子的人一樣,嚇了一跳。他一聽要送給他鏡子時,以為楊玉琳拿出來的一定是張知木從南方帶回來的銅鏡之類的東西。沒想到鏡子裏的人和真人一樣,這讓他到非常驚訝。連說這可是個寶貝啊,鏡子裏的人就和真人一樣,太神奇了。

離開總兵衙門,回去的路上,張知木就把姜總兵要**的事兒說了。陳玉鋒說:「這一下子我們就能掙很多銀子啊。回去再也不用在為銀子的事兒擔心了。你也不用再為銀子的事兒往外跑了。就在家裏安心的搞生產這些事兒吧。」

張知木說:「回去以後,我們要好好搞一個發展規劃。窯崗這地方要搞文化科研教育中心,生產基地要離窯崗遠一點。以免影響環境。有了這些銀子我們又可以養一些兵了,讓這些兵分別得進行培訓,使他們以後都能為軍。」

「只要有糧食,你要多兵就有多兵,軍可是難得。將才更難得。」陳玉鋒說。

張知木說:「有了火槍,中下級軍的作用會越來越重要。過去十幾二十幾個人,往往起不了多大作用,可是想在就不一樣了。往往小部隊出擊也會有一定的殺傷力。這就對他們的軍的要求要高一些,所以對他們的訓練尤其重要。」

陳玉鋒說:「是啊,以後會不會武功都不是很重要了,但腦子一定要靈活。再好的武功也頂不住一發子彈。」

回到客店,閻伯駒和陸祥都等著張知木的消息呢。

張知木回到客店,和他們講了跟姜總兵定的幾件事兒之後,陸祥高興地一拍手,說:「太好了。我們就給大同供糧這一件買賣,一年就夠賺的了,供完糧我們還能換回鹽引,賣鹽又是好買賣。」

閻伯駒說:「我看弄不好,北京那邊的漕糧斷了,北邊只剩我們一條糧路了。那我們就可以下大力氣弄糧食了。尤其是安南大米這個生意一定要抓住。回去馬上就要辦這事兒。」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