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霸宋:我,梁山寨主,匡扶華夏! 第1078章 把李彥仙調回來的真正目地

《霸宋:我,梁山寨主,匡扶華夏!》 第1078章 把李彥仙調回來的真正目地

李彥仙雖然打仗能力很強,練兵能力,組織能力,乃到戰爭的計謀都稱得上是上上乘。

但是要是說到場上的彎彎繞,跟戰場上的有勇有謀相比就差了很多。

不然他也不會做出越級彈劾李綱不知兵事的事來。

王鐵下發詔書讓他和種師中,呼延灼進東京城,他就的來了。

讓他在朝堂上配合自己,他也就的配合。

被封為閣大臣,他有種云里霧里的覺。

就算走出大殿,他還想著什麼時候可以重返戰場打仗。

燕王剛剛在朝堂上說過,閣大臣不一定都待在東京城的,也可以為欽差大臣代天子巡查地方,去前線打仗的。

就像張浚,聽李綱和宗澤他們這樣一說,肯定會被派到蜀一帶準備將來的進攻吐蕃事宜。

故此他才有這麼一問。

“李彥仙,你真是傻啊,你難道沒有看出來嗎燕王這是在保護你啊!”

宗澤搖搖頭,拍了拍李彥仙的肩膀。

“保護我?”

后者有些丈二和尚不著頭腦。

他有危險嗎,還需要燕王來保護?

“李綱,曲端,權邦彥你們三人明白燕王的一番苦心嗎?”

宗澤轉向其他三人。

“明白……”

三人都點點頭。

“李閣老,李彥仙,你好好想想當中關節,想明白是不是燕王在保護你?”

聽到對方的話,李綱這才明白李彥仙當年為何要彈劾自己。

原來他比自己還要豪爽耿直,他本就沒有看出來燕王將他調加東京的目地。

燕王對他是明升暗降,借此收回他西北軍團的軍權。

西北軍團,是由李彥仙和他六個結拜兄弟的部隊,種師中、王稟從云中帶去的部隊,呼延灼、王彥、張清他們從東京帶過的部隊,大致是由這三個大的方面組

Advertisement

還有曲端和吳氏兄弟的地方軍,但是這兩都是小頭,大的還是要看李、種和呼延三方面的軍隊。

而李彥仙和他們的兄弟陜西經營多年,三支部隊又以他的實力最強,李彥仙打仗又猛,西夏很多軍隊都敗于他的手下。

如果再讓他在西夏經營下去,只怕將來西夏人只知道李彥仙而不知道燕王王鐵。

作為燕王的結拜大哥,李彥仙肯定沒有什麼,但是架不住他那些兄弟會有想法。

如果任由李彥仙在西夏駐扎下去,等他將黃頭回鶻、西州回鶻這些地盤吃掉,將來又打敗吐蕃或者西遼,他的聲也就會越來越高,漸漸會形功高蓋主、尾大不掉的況。

到那個時候,就難以收拾了。

與其這樣,還不如將他早早的調回來進閣,雖然沒有兵權,但是有國家大事的議政權和行政權,也算對他的另一種補償。

可以說燕王這一招玩得十分高明。

而且這樣做風險也小,西夏所有反抗軍已經消滅,黃頭回鶻投誠,與吐蕃有緩沖之地,西州回鶻投誠,西遼建立友好貿易關系,蒙古高原有北方軍團在游曳……

可以說西夏已經趨于穩定,李彥仙調回東京城,王彥,王稟兩員大將頂上。

張清,瓊英,董平三員大將屯兵最西的玉門關、嘉峪關、敦煌一帶的防線,可以說,只消幾年的功夫,燕王就算徹底消化西夏和土地,軍民。

真真正正的納中原王朝。

聽完李綱苦口婆心的解釋,李彥仙總算明白當中的彎彎繞。

“原來如此……”

他輕嘆一聲,腦中不由得回想起當年在山西林中野外跟王鐵相聚在一起的場景,不由得一陣失落。

君與臣,臣與君,關系太復雜了。

Advertisement

唉……

“你呀,不用老是想著打仗,沒有戰爭的天下,老百姓才算真正的安穩,進閣建設我們的國家才是最重要的。”

宗澤對李彥仙開導起來。

“你也可以看看燕王以往的布置,部隊雖然有著絕對的指著,但是功勞卻從來不會讓哪一個單獨領過。”

權邦彥也參與進來。

“就像這次對金大戰,如果真的可以全殲滅最后一支金國軍隊,功勞會被三家瓜分,朱武、喬道清帶著北方軍團牽制完宗干他們的功勞,許貫忠他們在錦州堵住金人的功勞,岳飛他們這支從北方過來的功勞。”

李彥仙點點頭,他似乎明白當中的道理。

岳飛拿下了會寧府,他雖然是主帥,但是韓世忠,張所,馬擴,史文恭,關勝他們也是幾大副帥之一。

這樣做的目地就不讓功勞讓一個人占去,形功高震主的態勢。

“懂了吧”

見李彥仙不停的點頭,宗澤幾人這才松了口氣,生怕他想不開。

“多謝各位閣老大人提醒,我總算想明白了。”

李彥仙連連道謝。

“你放心,將來對吐蕃進行大戰,燕王肯定不會把功讓張閣老一人把功勞搶走的,沒準會讓你這李家將、李閣老、燕王的結義兄弟、西夏的滅國者上前線威風一把的。”

權邦彥哈哈一笑,示意李彥仙機會肯定有。

“對,我看過燕王的地圖,機會肯定還有大把。”

李彥仙也是哈哈一笑,有些事想明白了也就是那樣。

反正都是為國家作貢獻,在哪里不是一樣?

說話間,幾人距離大殿已經很遠了,時不時到巡邏的士兵。

“咱們的燕王,雖然出草莽,但是他對于人場的研究,似乎頗有心得,帝王的平衡之也越來越有水準了。”

Advertisement

不一會兒,宗澤慨道。

“是啊,往日的燕王跟現在燕王完全不能同日而語,他已經有帝王之像了。”

同樣的,李綱給予王鐵也是很高的評價。

“你們說,現在時機已經完全,天下士子、百姓、軍隊、商人和員都對燕王無比的擁護,為何就不聽我們勸解登基稱帝呢?”

權邦彥對這一事十分不解。

其實不是他,滿朝文武都不明白。

或許是他等元祐孟太后去世,或許是他想將這個機會留給世子,還有等將金國滅掉,許貫忠和岳飛他們班師回朝之后……

不管有沒有皇帝,閣的架子搭起來,國家都可以正常的運轉。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